猝死

  • 熬夜猝死的前兆有哪些(音频)

    熬夜猝死的前兆有哪些
    讲解医师:丁开方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
    熬夜对机体危害相当严重,甚至可以导致猝死发生,熬夜导致猝死的前先兆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n第一、胸痛:为猝死前最常见的先兆症状,表现为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的胸骨后闷痛,可以向左肩部放射,并伴有大汗、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或胸痛较前相比发作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发作的规律性消失。\n第二、情绪变差:出现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易怒、自责等情绪变化。\n第三、其它症状:可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主要是因为熬夜导致严重睡眠不足,使人体精力、体力得不到恢复所致,上述症状是精力、体力变差的结果。\n如果熬夜之后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停止熬夜这种不良行为,或者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 心脏猝死的前兆有哪些?(音频)

    心脏猝死的前兆有哪些?
    讲解医师:李进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
    心脏猝死有很多的因素,有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器质性瓣膜的原因、器质性病变的原因或心肌病的原因。所有的这些病人,当出现临床症状以后,有的病人他的前兆是濒死的感觉,就觉得胸闷、憋气特别厉害,像有的冠心病、急性心梗的病人,问他们当时抢救过来以后的临床症状,他们讲真的有濒死感觉,像心脏压榨的感觉。所以有这些疾病,不要等到太晚的时候再进行治疗。
  • 要猝死了怎么自救(音频)

    要猝死了怎么自救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猝死无法自救,从猝死的定义看,猝死是没有任何先兆的突然死亡,一般发病前没有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或症状。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并且在急性症状出现后一小时内死亡,其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如果想避免猝死,应从病因入手,在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猝死为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所导致的突然死亡。\n目前临床研究认为,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比如高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高脂血症,以及饮食习惯不佳,如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还有运动过于剧烈、酗酒、心率变异度大、吸烟、容易情绪激动或情绪压抑、生活负担重等,这些都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避免或改善这些危险因素,才是降低猝死几率的科学办法。
  • 如何防止猝死(音频)

    如何防止猝死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猝死是没有任何先兆的突然死亡,最常见的猝死原因是心源性猝死。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心源性猝死与一些危险因素相关,尽量减少这些危险因素,则可以将猝死的几率降到最低,常见的危险因素如下:\n1、高龄和男性:男性心源性猝死发生率较女性高,80%以上的心源性猝死患者是中老年人。\n2、高血压与心肌肥厚:左心室体积增大,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随之增大。\n3、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n4、生活因素:首先,饮食上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摄入会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危险,饮酒尤其是醉酒可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危险性。其次,吸烟会增加血小板黏附,升高血压,诱发冠脉痉挛。然后,剧烈运动可能与心源性猝死相关。\n5、心率与心率变异度:心率增快是心源性猝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机制尚不明了。\n6、精神因素:生活突然变动,以及情绪激动、孤独、生活负担过重引起的情绪压抑,都与心源性猝死相关。
  • 猝死是什么(音频)

    猝死是什么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猝死是没有任何先兆的突然死亡,发病前没有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或症状,意识突然丧失,并且在急性症状出现一小时内死亡,属于非外伤性自然死亡,其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n在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猝死为心源性猝死,指由于心脏原因所导致的突然死亡。心源性猝死通常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有关,90%以上的心源性猝死是心律失常所致,但非心电意外的情况,如心脏破裂、肺栓塞等,也可于一小时内迅速造成死亡。此外,由于肾脏衰竭导致的高钾血症也能导致心跳骤停,导致患者猝死。
  • 猝死能抢救过来吗(音频)

    猝死能抢救过来吗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猝死是否能抢救过来,要分两个方面看,即猝死的抢救时间和原因。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猝死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一般认为是由致命性心律失常导致,而最常见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就是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目前临床研究认为,在发生室颤或心跳骤停后,如果在4-6分钟内没有给予心肺复苏,则预后会很差。如果在八分钟内没有给予心肺复苏,则几乎无法存活。因此,立即实行心肺复苏术和尽早除颤是避免心跳骤停患者出现生物学死亡的关键,抢救是否及时,对于抢救结果非常重要。\n猝死的原因也决定着抢救结果,比如因电击伤造成的猝死,绝大多数可以抢救过来。如果是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或肺动脉栓塞造成的猝死,则几乎没有抢救过来的可能。所以,猝死能否抢救过来是一个综合问题,需要综合分析。
  • 猝死的特点(音频)

    猝死的特点
    讲解医师:李彩霞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猝死的特点主要是突然发生了死亡,一般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几率更高,男性多于女性。另外,猝死的特点是大多没有征兆,部分患者可能会存在晕厥的病史和猝死的家族史,往往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可能能够挽救生命。猝死就是指外表健康或者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内因或者无外因的作用下突然和意外的发生死亡。\n往往猝死的患者以心源性因素最为多见,比如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或者心室颤动,另外一些非心源性原因也可以导致猝死,包括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或者毒物的中毒、过敏、精神应激、水电解质以及代谢紊乱、严重感染等等,均有可能会导致猝死。一旦发生猝死之后,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积极有效的心肺复苏,往往积极有效的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有可能会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当发生猝死之后,如果目击者目睹了这一切,一定要尽早开始心肺复苏。
  • 对猝死的急救步骤(音频)

    对猝死的急救步骤
    讲解医师:罗文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临床上对于猝死的抢救,首先就要对患者猝死与否进行判断。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处及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判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要把患者搬到抢救的床位上,充分开放气道。首先,进行胸外按压,一般来讲按压的部位常见是胸骨中下1/3,频率是100-120次/分,按压幅度是5-6cm。在胸外按压的同时,给予患者尽早进行气管插管开放气道。临床上抢救室可以应用萨博机进行胸外按压和呼吸的抢救。同时根据患者心跳骤停的原因,静脉应用肾上腺素,间断地应用阿托品、呼吸兴奋剂等药物,有利于心肺复苏的成功。
  • 关于猝死前10秒的自救(音频)

    关于猝死前10秒的自救
    讲解医师:徐珊珊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急诊科
    猝死前10秒的自救原则有如下几点: 一、呼救法,此时可立即呼救周围的人进行帮助,或者立即拨打120寻求帮助和救援。 二、抓紧时间口服药物,既往有心肌梗死、心绞痛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患者,这时可服用缓解急性心肌缺血,导致心源性猝死的药物,例如拜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立即舌下含服或嚼服,可起到缓解冠状动脉缺血、痉挛的作用。 三、应用四肢轮替动脉结扎法,患者取坐位,不许取仰卧位,应用长绳和鞋带等轮流结扎四肢,如双上肢和双脚伴踝部进行交替结扎,可减轻冠状动脉的压力,争取抢救时间。
  • 过度劳累会引发心肌炎猝死吗(视频)

    过度劳累会引发心肌炎猝死吗
    过度劳累不会直接导致心肌炎。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劳累不会直接导致心肌炎,但劳累会使得我们身体的抵抗力量下降,容易使机体遭受病毒的侵袭,增加病毒性心肌炎的风险。过度劳累会激发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引起其他心脏的疾病,有可能促进冠状动脉内不...
    20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