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

  • 成人脑瘫症状(音频)

    成人脑瘫症状
    讲解医师:陈文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成人脑瘫是中枢性因素所造成,有脑出血、脑梗或者脑病、脑炎、脑外伤造成肢体运动障碍、一侧或双侧痉挛性瘫痪、肌肉萎缩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还会有感觉的症状,如感觉异常和丘脑痛等。\n还会有精神的症状,会出现脾气暴躁、容易发火、焦虑、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认知功能、记忆力、计算力和行为处事判断能力均下降,还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如大小便失禁、面色潮红、出汗等。
  • 小儿脑瘫的主要表现有哪些(音频)

    小儿脑瘫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讲解医师:宋善路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综合内科
    小儿脑瘫的主要表现,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程度,以及受损的部位密切相关,比如说像运动发育障碍,有些就表现为瘫痪、肌张力明显降低或者肌张力明显增强,甚至会表现为抽筋,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小孩。\n另外,像有小孩是语言方面的障碍,不会说话或者能够说话,但是发育明显滞后,有时候智力上面会受到影响,可能不认人,或者小孩认人,但是发育很落后,还有交际能力、沟通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不能自食其力。总而言之,小孩脑瘫临床上面主要表现就是这个几大方面,对于脑瘫的临床上面出现的症状,评估非常重要,医生就根据小孩的情况,做康复训练的基本指导。
  • 脑瘫是指什么(音频)

    脑瘫是指什么
    讲解医师:朱凤磊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内科
    脑瘫是指从受孕开始到婴儿期的一种非进行性脑部损伤,从而导致发育缺陷所引起的综合征,在临床表现上主要是表现为运动障碍,姿态的异常。从这上面来分析,脑瘫主要表现如下:\n一、锥体束受损会引起痉挛性肢体瘫痪的临床表现。\n二、锥体外系受损会导致不随意运动,出现舞蹈样动作震颤、僵力失调的临床表现。\n三、有一些属于混合型,应该从小儿的姿态、单肢、双肢,包括爬行、语言、智能、情感,以及是否癫痫发作、交流的情况进行分析,比如在坐姿和行走姿势上明显落后于正常人,或者姿态异常,应该引起警惕,尽早到神经内科,或去儿科医院进行合理的诊治。
  • 脑瘫症状(音频)

    脑瘫症状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脑瘫的主要症状是运动障碍,是由于锥体系统损伤导致,可以并发小脑、脑干,及脊髓的损伤,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同时,可以出现癫痫发作、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行为异常,以及认知功能减退等等。关于肢体瘫痪可以分为痉挛型、强直型、不随意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n痉挛型是脑瘫中最常见最典型的类型,一般可以出现痉挛性截瘫、四肢瘫、偏瘫、双侧瘫痪,主要表现为下肢呈典型的剪刀样步态。强直型四肢呈僵硬的状态,不随意运动型又称为手足徐动症,可以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四肢、躯干舞蹈样、手足抽搐样的不随意运动。共济失调型表现为小脑功能障碍,出现身体肌肉收缩不协调、步态不稳。肌张力低下型是指躯干和四肢肌张力明显减低,关节幅度运动过大,运动障碍非常严重,不能保持直立的体位,混合型可能是上述五种瘫痪类型的同时存在。
  • 宝宝脑瘫表现(音频)

    宝宝脑瘫表现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宝宝脑瘫表现有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和多种神经反射异常,具体如下:\n一、运动障碍,脑瘫患儿在婴儿期即出现运动障碍性的症状和体征。运动发育落后,患儿运动发育,如粗大运动、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以及手指的精细运动,多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瘫痪部位肌张力降低,主动运动减少。\n二、肌张力异常的表现,脑瘫患儿肌张力表现异常是重要的特征之一。多数患儿肌张力升高,称之为痉挛型。肌张力低下型称为肌肉松软,而手足徐动型则表现为变异性肌张力不全。\n三、姿势异常,在脑瘫患儿表现非常突出,其异常多姿,多种多样,异常姿势与肌张力不正常和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n四、反射异常,痉挛型患儿腱反射活跃或亢进,有些可能出现踝阵挛及Babinski阳性,脑瘫患儿还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n正常小儿四个月站立时,将躯干向左右倾斜抬头,能保持中立位。4-5个月小儿扶成坐位时,突然向一侧倾倒,其躯干时能伸出上肢做支撑状。正常小儿8-9个月能引出降落伞反射,脑瘫患儿不能引出这些保护性的动作。
  • 脑瘫的治疗目标(音频)

    脑瘫的治疗目标
    讲解医师:刁芳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脑瘫在临床上主要的治疗目标是促进各个系统功能的恢复,在临床上一般是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相结合,从而缓解肌肉痉挛的情况。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小剂量的安坦,在发作期改善肌张力。\n脑瘫重点应该在于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矫正患儿的异常姿势,针对局部的运动障碍进行合适的运动训练,同时需要通过认识和交流刺激患儿的脑部发育,形成功能性的动作,这可以有效帮助患儿进行整合训练,使大脑功能充分被利用,必要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例如各种矫形手术,也可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针对部分患者有明显效果。针对脑瘫的治疗,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教育。
  • 脑瘫的康复训练(音频)

    脑瘫的康复训练
    讲解医师:刁芳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脑瘫的康复要按部位进行和身体发育的时间进行,具体见于以下方法:\n1、头部的康复,头部康复要使用矫正器,让患者具备自行抬头的功能,要对仰卧位和俯卧位两个姿势分别进行。\n2、要让患者进行翻身的锻炼,家长要陪伴患者进行翻身的训练,起到示范的作用,要坚持锻炼,增加腰部肌肉的力量,为能平衡行走打好基础。\n3、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要让患者进行坐位的锻炼,锻炼时要让患者保证直立的坐姿,腿、腰和上肢的位置要正。\n早期进行爬行的锻炼可以增进四肢和躯体的协调能力,增进四肢的力量,到患者可以站立时要进行站立的训练,并纠正患者不正常的行为和动作,同时进行行走的锻炼,促进关节的正常发育。
  • 脑瘫患儿是怎样形成的(音频)

    脑瘫患儿是怎样形成的
    讲解医师:李梅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儿内科
    脑瘫患儿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患儿自身原因;另一种就是父母对胎儿基因的影响。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儿相对容易出现脑瘫,新生儿出生时难产,有明显的缺氧、缺血也容易导致脑瘫的形成。\n另外,在婴幼儿早期患较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或者脑外伤,也可导致脑瘫的形成。再有,就是父母在备孕和母亲在怀孕期间有酗酒、吸烟、吸毒等不良习惯,或是母亲在怀孕期间患妊娠高血压或者是先兆流产等疾病,都可导致患儿脑瘫,还有一些脑瘫是和家族的遗传代谢病有关。所以,为了防止脑瘫患儿的形成,一定要科学备孕,合理待产,按期产检。
  • 儿童脑瘫症状表现(音频)

    儿童脑瘫症状表现
    讲解医师: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
    儿童脑瘫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五个典型的特征:\n1、运动发育障碍,早期主要与运动发育落后为主,比同龄儿童发育落后很多,一般是3个月以上;\n2、持续性的异常的运动模式和异常的姿势,比如点脚尖、交叉步态、蹲伏步态或者持续性的双上肢后伸、拇指内收,这些一直不缓解,这是第二个方面;\n3、反射的发育异常,比如通过大夫的体检发现孩子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射发育很迟缓,8-9个月仍然没有平衡反射,仍然不会坐;\n4、肌力和肌张力的异常,目前肌张力增高是脑瘫的主要表现,因为脑瘫的6个类型当中有3个类型都是痉挛型的,肌张力低下目前从脑瘫诊断当中已经删除,所以主要是肌张力增高;\n5、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出现了继发性的损伤,比如髋关节脱位、脊柱侧弯等这些继发性的损伤。\n这些是脑瘫临床表现的五个典型的特征。
  • 脑瘫的前兆(音频)

    脑瘫的前兆
    讲解医师:赵春雨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年病科
    患有脑瘫的前兆症状有很多,应该及时的发现,及早的进行干预治疗。患儿在出生一个月的时候可能表现为身体发软,两个月不会微笑,3-4个月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身体异常扭动、斜视或者眼球运动不良的症状,孩子的手会经常握着,不能自主张开,可能会出现身体发硬、肌张力增强症状。四个月的孩子不能自主抬头,到五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孩子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喂养困难,有的孩子可能吞咽比较困难、吞咽迟缓、容易烦躁、经常啼哭,孩子会有语言、运动方面的异常。如果发现类似症状,应该及时去正规的儿童医院就诊,确定诊断后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