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

  • 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视频)

    2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2型糖尿病肾病可以分为五期: 1、Ⅰ期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大概会比原来的肾小球滤过率增加30%-40%。因为肾小球高灌注和肥大所致,因此此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2、Ⅱ期大约发生在糖尿病之后的2-3年,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的增生,肾小球硬化和基底膜的增厚,但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仅在运动之后出现微量的尿白蛋白; 3、Ⅲ期往往是发生在糖尿病的起病之后,大概5-7年,此期的尿中的蛋白量,逐渐排泄增多,微量白蛋白尿是肾病早期的证据。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正常或者接近正常,血压是可以升高,但是没有达到高血压的水平。尿中的蛋白排泄率大概是在30mg/天,或者是20μg/min,是糖尿病进展中很关键的时期,通过治疗可以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 4、Ⅳ期为明显的糖尿病肾病,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伴有高血压、浮肿,甚至是出现肾病综合征样的表现。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尿蛋白排泄率超过了200μg/min,经过干预往往只能延缓,但不能逆转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如果不给予干预,每个月的肾小球滤过率,可以下降1ml以上。如果有合并抽烟、高血压等疾病,会进展的更快; 5、Ⅴ期的时候是终末期肾病,此期发生在糖尿病之后的大概20-40年,常伴有肾小球滤过率的明显的降低和血压的升高,在10-18年以内有50%-75%的病人会进入终末期的肾病。 糖尿病肾病五个期当中,第Ⅰ-Ⅲ期一般很明显的表现,到第Ⅳ期以后可以表现为,蛋白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和肾小球滤过等改变。
    2023-07-31
  • 糖尿病肾病如何确诊(视频)

    糖尿病肾病如何确诊
    确诊糖尿病肾病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点: 1、必须有确切的糖尿病病史; 2、尿蛋白排泄率,3个月内连续检查,肾小球尿蛋白排泄率超过20-200μg/min; 3、可以排除其它病理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就可以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4、持续蛋白尿,尿蛋白>0.5g/24h,连续2次以上,并且能排除其它引起尿蛋白增加的原因,可诊断为临床期的糖尿病肾病。 临床上凡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增加,尿蛋白定量异常升高,或者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该考虑为糖尿病肾病。同时应该注意排除泌尿系感染,或者多种原因继发性的肾脏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等引起的尿蛋白排泄率和尿蛋白增高的原因。
    2023-07-31
  • 糖尿病肾病需要住院吗(视频)

    糖尿病肾病需要住院吗
    早期糖尿病肾病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门诊定期的检查,随访治疗就可以。如果合并有特殊情况或其它疾病,比如合并有难以控制的血糖、高血压、心衰,这时候应该住院观察治疗。晚期的糖尿病肾病,如果出现氮质血症、尿毒症,应该根据病情轻重的程度,在门诊如果不能够解决问题的,应该住院定期的检查治疗。 糖尿病肾病在不同的阶段的时候,临床表现不一样。如果患者没能及时发现,往往会在病情比较重的时候,才会被发现,这样会耽误患者的治疗。 因此一旦发生糖尿病肾病,即便不住院治疗,也应该在门诊定期的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是尿蛋白以及肾功能的检查,通过尿蛋白和肾功能检测往往可以早期发现疾病的状况,必要时医生会给患者很恰当的治疗建议。
    2023-07-31
  •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视频)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
    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如下: 1、优质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往往会加重肾小球的高灌注、高滤过,因此专家主张以优质蛋白为原则,蛋白摄入应以有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为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时候,应该限制蛋白摄入量,在0.8g/(kg·d)左右。对于已经有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应该适当降至0.6g/(kg·d); 2、中晚期肾功能损害的病人,以补充α-酮酸纠正低蛋白血症和降低肌酐; 3、饮食以鱼、鸡肉、牛奶等代替部分红肉,红肉指牛肉、羊肉、猪肉,并加用不饱和酸,一般认为要少用或不用植物蛋白; 4、干制豆类制品的营养素和纤维素比较丰富,为高质量的蛋白质,除了提供营养成分以外,对肢体还有保护的作用。比如豆类的食物可以降低血清的胆固醇,改善糖尿病的病情,有助于减轻体重。大豆中所含的异黄酮具有许多的生物和作用,除降低胆固醇、改善血管功能、维持骨密度以外,还可以减轻月经行经期不适,对保护肾脏也有一定的裨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人,只要不超过蛋白质的允许摄入量,豆类蛋白至少也不亚于其它来源的蛋白。
    2023-07-31
  •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视频)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在20%-40%,伴有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五年的生存率小于20%。随着近年的糖尿病的发病率的升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在发生升高。 与糖尿病肾有关的肾病变包括肾小球动脉硬化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动脉微小动脉的硬化症、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等。狭义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性的肾小球动脉硬化症。
    2023-07-31
  •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有什么(视频)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有什么
    糖尿病肾病在不同的阶段,表现不一样。糖尿病肾病分期总共有分五个阶段,Ⅰ-Ⅲ期没有明显表现,Ⅳ期以后可以表现为尿蛋白、浮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等改变。早期也可以表现为多尿、夜尿增多、尿有泡沫等表现。 糖尿病的患者一旦出现双下肢浮肿、小便增多的现象,或者是伴有视力下降,这些临床症状的时候,应该重视糖尿病肾病的筛查。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或者定期到医院来就诊,便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为糖尿病肾病在早期的时候,通过治疗和干预,往往可以逆转疾病的病程。但如果拖到Ⅳ期以后,这些病理改变已经比较重的情况下,即便是经过治疗,可以延缓病情的发生、发展,但是已经不能逆转病理改变。
    2023-07-31
  • 糖尿病肾病能够活几年(视频)

    糖尿病肾病能够活几年
    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是终末期肾病,大概在糖尿病起病之后的20-40年患者会有血糖、血压和持续的升高和肾小球滤过率持续的下降,在10-18年内,有50%-70%的患者就会进入终末期肾病。进入终末期肾病以后,患者的5年的生存率大概是在20%左右。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寿命,除了跟疾病增长的状态有关以外,还跟患者治疗支持有很大关系。如果患者在进入终末期肾病之后,能够得到比较合理的到位的治疗,寿命往往可以延长的更多。有临床报道,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只要合理的透析治疗,营养支持到位,生存可以达到10年以上。
    2023-07-31
  • 糖尿病肾病是什么疾病(视频)

    糖尿病肾病是什么疾病
    糖尿病肾病就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疾病,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大概是20%-40%,患有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五年的生存率小于20%。与糖尿病有关的肾脏病,包括糖尿病性的肾小球动脉硬化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动脉微动脉的硬化症,还有肾盂肾炎,属于肾乳头坏死。 狭义的糖尿病肾病主要是指糖尿病性的肾小球动脉硬化症,这是一种以微血管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病变。
    2023-07-31
  • 糖肾三期可控制多少年(视频)

    糖肾三期可控制多少年
    糖肾三期可以控制多少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病情控制良好,则患者不会因为肾脏病而缩短寿命,反之,部分患者会很快进入终末期。 对于肾功能较差的患者,即使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它肾脏病,在45岁以后肾功能也会自然下降。如果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尤其是出现糖尿病肾病,在血糖或血压的作用下,肾功能会快速下降,到三期以后肾功能受损。如果病情控制较差,肾功能快速下降,在若干年后会进展到尿毒症期。如果患者在发现糖尿病肾病以后,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并发症,肾功能可以常年保持稳定。
    2023-07-31
  •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Ⅳ期(视频)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Ⅳ期
    糖尿病肾病Ⅳ期又称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已经达到不可逆转程度。此时患者废弃肾小球增加,即肾脏排出废物能力进行性下降,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平均每一年或每一月会下降1ml/min 。此期特点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尿中会出现白蛋白,患者可能发现小便中泡沫明显增多。此时到医院检查可以发现小便中的尿白蛋白定量持续增加,可能>0.5g/24h。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严重患者可能>2g/24h。 通过普通尿常规检查可能检测出尿白蛋白,此后3-4年内迅速进展至大量蛋白尿,可以出现>3.5g/d。随大量白蛋白丢失会出现血中低蛋白血症导致水肿和高血压,进一步增加会进入到糖尿病肾病Ⅴ期,俗称尿毒症。因此糖尿病患者早期需要进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筛查,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病变筛查。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