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

  • 新生儿惊厥的症状(视频)

    新生儿惊厥的症状
    根据新生儿惊厥发作情况不同,可以分为微小型、强直型、多灶性阵挛型、局灶性阵挛型和肌阵挛性。新生儿惊厥具体症状如下: 1、姿势改变:正常新生儿肢体常呈屈曲状态,屈肌张力高于伸肌张力,两手紧握拳,大拇指内收,打开包被四肢常常有不规则徐动,比如微小型上肢呈游泳样、划船样或击鼓样动作,下肢踏步样、踏车样动作,某一肢体震颤或固定在某一姿势。对于强直型分为全身性强直和局部性强直,全身性强直更为常见,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有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并伴有头向后仰。局灶性强直发作表现为肢体维持某种姿势或者颈部不对称性姿势。 2、面色改变:新生儿出现严重惊厥时常伴有短时间面色发白或青紫,这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微小型其特征表现为面、舌异常动作,比如眼皮微颤、反复眨眼、皱眉、面肌抽动、咂嘴、吸吮、伸舌、吞咽、打哈欠等。 3、眼神改变:新生儿惊厥时眼部会有异常动作,比如凝视、眼球固定直视或者眼球强直性水平斜视、眼球震颤等。
    2023-08-02
  • 小孩白内障要不要紧(视频)

    小孩白内障要不要紧
    若白内障影响到孩子的视力,提示情况较为严重。眼球发育需要足够的光线刺激,若孩子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则会影响光线进入眼内,患儿会出现视力发育停滞,造成弱视、视力差以及眼球震颤等问题。先天性白内障患者通常还伴随有眼球其他的发育异常,如虹膜缺损、小眼球、小角膜等,所以家长发现孩子瞳孔区发白时,需及时带孩子前往眼科就诊。若先天白内障已经影响视力,建议及时进行手术处理,并且在术后进行弱视训练,从而帮助孩子提高视力并刺激视觉发育。若先天性白内障并未影响视力,仅出现点片状的白内障,则无需进行处理。因此,病情是否严重,取决于白内障是否影响患者的视力。
    2023-08-03
  • 什么是先天性白内障(视频)

    什么是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的白内障是在出生时,或婴儿期、儿童期出现晶体混浊,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患儿出现白瞳症,需及时就诊;无明显白瞳症,但出现眼球震颤、斜视,遮盖一只眼睛看东西、捡东西出现困难时,需及时就诊。先天性白内障如造成视力损伤,早期手术及治疗非常重要,以免造成弱视、斜视。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后期配合戴眼镜及弱视训练。
    2023-08-03
  • 特发性震颤有什么症状(音频)

    特发性震颤有什么症状
    讲解医师: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特发性震颤唯一的典型症状就是震颤,偶然会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的异常。病人首先通常是从上肢开始,主要影响到上肢,也可以影响头、腿、躯干和面部的肌肉。表现为姿位性震颤,可同时含有运动性、意向性或静止性的震颤成分。震颤可能在指向目的的运动中加重,随着年龄病程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病人往往在起初数月感到身体内的震动,以后兴奋或疲劳时出现短暂的活动时的震颤,再后震颤持续存在。
  • 胳膊肌肉不自主震颤的原因(音频)

    胳膊肌肉不自主震颤的原因
    讲解医师:邓天玲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胳膊肌肉不自主的震颤的原因主要见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量活动以后,比如锻炼身体,伸屈胳膊以后,因为肌肉处于兴奋状态,会出现胳膊肌肉不自主的震颤,这个时候休息或者给予适当的肢体按摩以后震颤可以缓解。第二、胳膊肌肉不自主的震颤,如果是中老年患者,震颤是静止性的,伴有姿势的不协调,比如夹菜不准或者不能扣衣服,考虑可能存在帕金森病,需要去做头颅磁共振的检查。第三、胳膊肌肉不自主的震颤,如果伴有同一侧的力量减退或者前感觉的减退,也要去做头颅磁共振的检查了解有没有丘脑血栓形成。第四、胳膊肌肉不自主的震颤,如对于年轻的患者,要询问有没有家族史,如果是活动或者拿东西的时候,写字的时候出现肌肉的震颤,考虑特发性的震颤,可以给予β受体阻滞剂口服以后症状可以缓解。
  • 单腿震颤的原因(音频)

    单腿震颤的原因
    讲解医师:王翀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单腿震颤的原因包括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具体如下:\n1、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患者可以出现单侧肢体的震颤,此类震颤通常在静止位时明显,活动后可相对减轻,除震颤以外,还可有肌强直、行动迟缓、姿势异常、步态异常等症状。\n2、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发作时,可有单侧肢体无力、震颤的表现,做头颅CT或头颅核磁共振可加以明确。\n3、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可表现为运动性震颤,除此以外,没有神经系统其它阳性体征。\n4:肝豆状核变性:还有肝豆状核变性,可表现为单侧肢体的震颤,查铜蓝蛋白明显降低。
  • 神经性震颤的症状(音频)

    神经性震颤的症状
    讲解医师:王薇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性震颤最早期的症状是单侧手出现不自主的抖动,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以发展到双侧、上肢或者对侧的下肢、双侧下肢不自觉抖动的情况。疾病发展以后,还会伴有肌肉僵硬等等其他的运动障碍出现。另外还可以出现运动外的症状,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睡眠障碍等等。\n神经性震颤的特点就是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就是在病人安静的状态下,出现拇指以及食指搓丸样的运动,这种情况还伴有肌张力的升高。另外,一些神经性震颤是不伴有精神肌张力升高的一种运动的震颤,也叫做家族特发性震颤,这种情况多是遗传导致。
  • 震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音频)

    震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讲解医师:曲延民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震颤包括静止性震颤,常见于帕金森氏病,意向性震颤主要见于小脑病变、特发性震颤、原发性震颤以及老年性震颤。原发性震颤可能与遗传有关,特发性震颤可能与遗传或者长期吸烟、大量饮酒、重金属铅超标、某些药物作用或者药物的神经毒性反应有关,帕金森氏病可能与年龄老化、环境因素改变、脑外伤、经常和咖啡、遗传因素有关。老年性震颤可能与精神因素、睡眠不足、神经衰弱、脑血管、心脏疾病、缺钙、缺乏微量元素有关,有震颤的症状,应该去医院就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 心前区震颤怎么治疗(音频)

    心前区震颤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靳丽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
    查体发现心前区震颤,往往预示着存在器质性心脏病。要尽快检查心脏超声,来观察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常见的疾病包括: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等情况。心前区震颤只是这些疾病的一个查体发现,需要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如果存在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将其封闭,杂音就可以消失。如果存在室间隔缺损,手术将缺损封堵,杂音就可以消失。因此,寻找杂音的来源,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
  • 语音震颤增强见于什么(音频)

    语音震颤增强见于什么
    讲解医师: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语音震颤主要是被检查者发出语音的时候,声波通过咽喉部,沿气道支气管、肺泡传导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以用手触及到的检查。语音震颤增强在临床上主要见于一些病理表现,比如肺泡内有炎症的侵润,由于肺组织实变使语颤传导良好,比如大叶性肺炎的实变期、大片的肺梗死等。另外也见于接近胸膜的肺内有巨大的空洞,声波在空洞内产生了共鸣。尤其是当空洞周围有炎性侵润,并且与胸壁有粘连,语音的震颤增强,比如可见于空洞型的肺结核、肺脓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