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 出血性脑卒中如何治疗(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赵宏伟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急性期,往往症状比较急,而且症状比较重。针对这样的患者,原则上建议患者要绝对卧床,应用降颅内压的药物,比如甘露醇积极降颅内压;应用降压药物调整血压,因为血压调整不好,出血量会增。患者卧床两周,保持绝对的情绪稳定,避免使血压升高。如果出血部位在比较重要的脑的部位,可以有呼吸、血压、脉搏等影响,所以,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部分患者可能呼吸有异常、呼吸功能差,对这样的患者需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可能要做气管切开,特别严重的患者需要上呼吸机。对于患者要进行热量的补充,促进疾病的恢复,并且保证血糖在正常的范围内。另外,对于出血性脑卒中过了急性期的患者,一定要加强功能锻炼,恢复其肢体功能。
  •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有脑疝、消化道出血、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的感染。脑疝是脑出血的主要死亡之一,所以要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发现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的加重,两侧瞳孔大小不一样,血压也会进行性的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这都是脑疝的前驱症状,应该迅速降低颅内压,建立静脉通道,用20%的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迅速清除呕吐物和口鼻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不能剧咳或打喷嚏、用力排便、大量输液等。
  • 出血性脑卒中影响生活吗(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影响生活吗
    讲解医师:鲍毅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分为轻、中、重几种类型,轻度的出血性脑卒中可能患者没有感觉,而且血肿可以自行吸收,仅在体检的时候被发现脑组织有出血的痕迹。中度脑出血会出现偏瘫、失语、嘴歪等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大量的脑出血、重度脑出血可以危及生命,导致迅速死亡,需要紧急住院治疗,并且需要急诊手术清除血肿,才能保住生命。预防脑出血原因比较多,常见的是高血压性脑出血,需要控制好血压,防止脑血管破坏出现出血。除此之外,还有外伤性的血管淀粉样变性,需要预防和注意,一旦发生,再治疗相对已经较晚。
  •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要点(音频)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要点是绝对的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保持环境的安静,尤其是在发病28-48个小时内不能搬动,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避免咳嗽,用力排便。如翻身、吸痰、导尿这些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以免加重出血。禁食24-48个小时,在发病3日后如果还不能吃饭,就需要鼻饲,以保证营养的供给,便秘可以用缓泻剂,排便的时候避免用力,以免颅内压增高。如果尿潴留应该及时导尿,留有导尿管的避免感染。要冲洗膀胱,每日1-2次。
  •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回事(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是中风的一种,起病特别急,会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的脑功能缺失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主要有偏瘫、失语、肢体的麻木、吞咽困难、耳聋、口眼歪斜,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是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重的会出现脑血管明显的狭窄或形成小动脉瘤,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时,会出现脑动脉的破裂,出现脑出血。
  • 出血性脑卒中好发部位是哪(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好发部位是哪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部位有基底节区、脑叶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还有原发性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基底节区出血,包括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和尾状核出血。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两个最常见部位,被内囊后肢所分割,下行运动纤维和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在其中,因为病变如果累及内囊,典型的病例会有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累及优势半球时会出现失语,大量出血时临床症状特别严重,可以出现意识障碍,也可以引起脑疝甚至死亡。
  • 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音频)

    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
    讲解医师:舒志强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分为保守治疗原则和手术治疗原则。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指的就是高血压脑出血。如果是大脑半球出血,特别是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超过30ml以上,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颅内压增高,造成患者脑疝形成,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应该积极的考虑做开颅血肿清除以及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当中的情况来考虑,骨瓣要不要保留。如果出血量小于30ml,患者神志一直清楚或者是轻度的模糊,可以考虑保守治疗,积极的脱水降颅压、控制颅内压力以及血压、营养神经、止血、对症保护治疗。
  • 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区别(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区别
    讲解医师:刘月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大庆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指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一般主要是指脑梗死或者是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首先脑出血一般主要是常见于高血压病的病人。高血压病人由于长时间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比较重,血管玻璃样变,当血压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血管破裂、出血,血溢到血管外对脑组织进行压迫,病人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查头部CT时可以看见是高密度影,而且一般水肿会比较明显。治疗一般可以为保守治疗,脱水、减轻颅内压、促进血液的吸收,如果出血量比较多,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其次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内壁有斑块,或者是斑块脱落,导致血管堵塞、血流中断,病人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一般头部C T或者是核磁检查表现为低密度灶。治疗上一般给予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
  •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我们通常说的脑出血,它包括两个治疗方法,即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一般蛛网膜下腔出血时保守治疗,即非手术治疗。一般小量的脑出血即出血量在30毫升以下,可采取保守治疗,可以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肺部感染,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防止上消化道出血,必要时给予止血剂。前几天病情变化可能要多一些,要严密观察病情,复查脑CT动态观察出血量有无增大,若继续出血,对脑组织有压迫,要及时转入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出血量较大的脑出血,可根据情况采取微创及钻孔血肿碎吸术,脑出血量大、病情危急可立即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治(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治
    讲解医师:张化勇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在急性期它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对于外科治疗它有它的适应症,比如出血量比较大超过30ml,另外位置比较重要,就算是出血量不是太大超过15ml,比如说脑干部位的出血,有可能也是需要做手术的;如果出血量比较少,主要就是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内科保守治疗的总体原则就是降颅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再一个就是阻止血肿扩大,维持生命体征,改善神经功能,防止继发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在恢复期,一定要尽早的做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训练尽量的将残疾降到最低,能够最好地恢复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这种情况。所以,对于出血性卒中的治疗主要就是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以及后期的康复治疗。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治疗请以医生面诊指导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