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

  •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时间(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时间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时间,最好在48个小时之内,要控制脑水肿。因为脑出血后48个小时脑水肿会达高峰,脑水肿可以使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常用20%的甘露醇125-250ml快速的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每6-8个小时用上一次;也可以用10%的复方甘油和速尿,维持生命功能,防止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和营养的平衡,对感染、中枢性高热做相应的处理。降压不宜过快、过低,以免影响脑血量,导致脑梗死。
  •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
    讲解医师:国红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有两种疾病:一个是脑出血;另一个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血压没有控制好,导致的动脉破裂产生的血肿压迫脑组织而导致的一些临床症状。脑出血的患者应该积极的控制血压治疗,如果出血危及了患者的生命,还可以外科干预治疗做手术清除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脉瘤的破裂或者是脑动静脉畸形的破裂。所以在出血后应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如果发现有动脉瘤,应该进行栓塞治疗。
  • 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区别(音频)

    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区别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二者区别在于整个病理形成不一样,缺血性卒中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来的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临床上常见类型就是脑血栓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脑动脉硬化,常伴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以加速动脉硬化的过程。出血性脑卒中是因为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或者脑底部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破裂,使血液蛛网膜下腔所导致,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还有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粟粒样动脉瘤。
  • 出血性脑卒中康复分期(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康复分期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康复分期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后期、后遗症期。发病后的一个月内都称为早期康复,通过联合反应,共同运动来促进肩胛部位、骨盆部位的功能部分得到恢复。中期的康复是在发病后的2-3个月的时间,抑制痉挛与共同的运动模式,促进正常的运动模式形成。第4-6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进入后期康复,改善精细与技巧运动来提高正常的运动模式。如果有后遗症,一般是半年以后神经功能恢复到最高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在生病后的1-2年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 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通过物理疗法,要反复的强调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活动能力。比如有瘫痪的病人能够独立翻身,坐起、站立,还有行走,侧重于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或者是文体活动中选一些针对性强,对复原提高的运动。通过指定的要求来进行训练,逐步恢复生活自理;通过心理护理进行精神上的支持和暗示疗法,通过康复的专业人士的共同协作,能够预防并发症,进行必要的康复和必要的功能锻炼;也可以采用中药的按摩、针灸。
  • 出血性脑卒中是脑梗吗(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是脑梗吗
    讲解医师:毛森林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卒中就是通常所说的脑出血,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二者统称为脑中风或者脑卒中。二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截然不同,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循环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上主要应用抗血栓的药物、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以及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脑出血是指原发性的脑实质出血,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导致动脉瘤破裂而导致。还有一部分脑出血继发于动静脉血管畸形、脑血管淀粉样变或者血液系统疾病,脑出血治疗主要用控制脑水肿,以及防止脑出血的并发症。
  • 出血性脑卒中如何治疗(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赵宏伟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急性期,往往症状比较急,而且症状比较重。针对这样的患者,原则上建议患者要绝对卧床,应用降颅内压的药物,比如甘露醇积极降颅内压;应用降压药物调整血压,因为血压调整不好,出血量会增。患者卧床两周,保持绝对的情绪稳定,避免使血压升高。如果出血部位在比较重要的脑的部位,可以有呼吸、血压、脉搏等影响,所以,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部分患者可能呼吸有异常、呼吸功能差,对这样的患者需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可能要做气管切开,特别严重的患者需要上呼吸机。对于患者要进行热量的补充,促进疾病的恢复,并且保证血糖在正常的范围内。另外,对于出血性脑卒中过了急性期的患者,一定要加强功能锻炼,恢复其肢体功能。
  •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有脑疝、消化道出血、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的感染。脑疝是脑出血的主要死亡之一,所以要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发现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的加重,两侧瞳孔大小不一样,血压也会进行性的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这都是脑疝的前驱症状,应该迅速降低颅内压,建立静脉通道,用20%的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迅速清除呕吐物和口鼻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不能剧咳或打喷嚏、用力排便、大量输液等。
  • 出血性脑卒中影响生活吗(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影响生活吗
    讲解医师:鲍毅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分为轻、中、重几种类型,轻度的出血性脑卒中可能患者没有感觉,而且血肿可以自行吸收,仅在体检的时候被发现脑组织有出血的痕迹。中度脑出血会出现偏瘫、失语、嘴歪等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大量的脑出血、重度脑出血可以危及生命,导致迅速死亡,需要紧急住院治疗,并且需要急诊手术清除血肿,才能保住生命。预防脑出血原因比较多,常见的是高血压性脑出血,需要控制好血压,防止脑血管破坏出现出血。除此之外,还有外伤性的血管淀粉样变性,需要预防和注意,一旦发生,再治疗相对已经较晚。
  •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要点(音频)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要点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要点是绝对的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保持环境的安静,尤其是在发病28-48个小时内不能搬动,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避免咳嗽,用力排便。如翻身、吸痰、导尿这些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以免加重出血。禁食24-48个小时,在发病3日后如果还不能吃饭,就需要鼻饲,以保证营养的供给,便秘可以用缓泻剂,排便的时候避免用力,以免颅内压增高。如果尿潴留应该及时导尿,留有导尿管的避免感染。要冲洗膀胱,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