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 脑卒中的名词解释(音频)

    脑卒中的名词解释
    讲解医师:代福存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很多病人经过积极治疗以后,可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卒中分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一般是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多数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造成。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数是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颅内动脉血管的梗阻、狭窄等引起供血不足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如脑梗塞和脑血栓形成。不管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都要积极的给予治疗,平时要注意控制好原发病。
  • 如何预防脑卒中?(音频)

    如何预防脑卒中?
    讲解医师:刘奕蕾  (副主任中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
    预防脑卒中是我们在目前临床上做的最多的事情之一。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个,就是控制原发病,也就是基础病,对于既往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等相关病史的患者来说,就要积极的预防原发病,把血压、血糖、血脂和心脏状态,都调整到最好的状态。第二个,就是日常生活起居的注意,一定要做到早睡早起,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第三个,要保持情绪的良好,使自己的情绪维持到一个平稳的状态,不要有大喜、大悲、大怒、大哀等等,这样情绪起伏的出现。
  • 脑卒中分类(音频)

    脑卒中分类
    讲解医师:王康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因各种病因引起的梗塞或者是出血,而导致的急性的神经功能障碍。一般分为出血型和缺血型,出血型就是脑出血,这种病进展迅速、发病急骤,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在治疗上急性期应以止血去除血肿为主,中期应预防脑水肿及其他并发症。早期治疗进行康复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n缺血性脑卒中一般就是脑梗塞,脑梗塞叫脑出血。起病要稍缓,危害程度稍弱一些,但也有较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治疗应主要以疏通血管、改善缺血脑组织的周围循环。如有神经损伤,需应用神经营养药物。
  • 何为脑卒中(音频)

    何为脑卒中
    讲解医师:柳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病变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往往危及人的生命。脑卒中主要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或者急性脑血管闭塞导致脑梗塞。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两大类,二者发生的比例,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20%,脑梗塞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目前对于防治脑卒中的发生,主要是相关高危因素的预防,比如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相应的进行处理,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有糖尿病的病人,应当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必要时可以口服一些降糖药物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高血脂的病人可以进行口服一些他汀类的降脂药物,比如立普妥、可定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一步加重,或者动脉粥样化斑块破裂、脱落引起脑梗塞。老年病人年龄大于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病人,可以预防性的口服一些抗血小板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波立维等药物,来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 脑卒中的护理(音频)

    脑卒中的护理
    讲解医师:王薇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
    对于脑卒中的护理,在急性期方面,包括维持呼吸循环的正常情况,保持体温正常范围之内,也就是体温要维持在37℃以下,同时要进行密切的血压监测,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之内。\n血糖的管理应当包括餐前及餐后对血糖进行监测,并且将血糖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生活护理方面应当尽量使病人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防止压疮,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当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的供应。
  • 脑卒中是什么疾病(音频)

    脑卒中是什么疾病
    讲解医师:李晓久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是一类很常见的血管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有很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运动减少都是脑卒中常见的病因。脑卒中又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顾名思义是血管堵塞引起的血管病,出血卒中是血管破裂导致颅内出血出现的卒中。脑卒中多数起病比较急,有常见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像偏瘫、失语、视物成双等这些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脑卒中还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但并不是说不能控制,如果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及早的进行控制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对于中老年人应该定期体检,发现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尽力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卒中的发生,进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 脑卒中有什么特别严重的危害吗?(音频)

    脑卒中有什么特别严重的危害吗?
    讲解医师:段轶轩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疼痛康复科
    脑卒中这个病大家应该是非常了解的,在我们国家也是非常普遍的,最大的危害就是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肢体的活动障碍,甚至肢体的偏瘫、语言功能的障碍,甚至严重的能导致患者意识障碍、昏迷,呈现出植物人的状态。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比较普遍的都会出现肢体的偏瘫,肢体的感觉障碍。特别是脑出血,发病的时候,急性期会出现一些,比如头部的症状,像头疼、头昏、恶心、呕吐,特别是喷射状呕吐。脑梗死其它的一些症状,有言语不清、面部口角歪斜、吞咽障碍,有些严重的患者甚至不能够进食,需要依靠胃管。还有大小便失禁,有些患者需要尿管,大便不能够自理。
  • 脑卒中的症状都有哪些?(音频)

    脑卒中的症状都有哪些?
    讲解医师:梁猛军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脑卒中根据不同的梗塞部位或者出血的部位,它表现的不一样。如果出血量比较大,或者脑梗塞面积比较大,可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有时候意识丧失,这个是大面积脑梗死或者大量脑出血,主要以颅压症状为主。还有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出现面瘫症状,表现为不能言语,就是不能说话了。出现肢体的疼痛,比如丘脑的部位阻塞,出现肢体的易麻,出现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包括枕叶的梗死,也会出现症状。但是症状很多,出血和梗死的位置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表现症状可能不一样,但神志不清、言语不清、肢体偏瘫为主要症状。
  • 预防脑卒中药物有哪些(音频)

    预防脑卒中药物有哪些
    讲解医师:高亦深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对于预防脑卒中的药物,目前分为两大类:第一、预防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首选的还是以控制血压、稳定血糖的药物为主,可以选择硝苯地平、美托洛尔、依那普利等药物,这是稳定血压的;也可以应用胰岛素进行控制血糖。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相对比较多,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还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之类的抗血小板聚集类的药物,有一定疗效,而且相对比较确切,这些是绵延几百年的老药。第二、其它的药物,比如改善脑循环、脑保护的药物,艾地苯醌、苯醌、胞磷胆碱钠片等。主要还是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善,控制血压,稳定血糖,戒烟戒酒,保持心情的愉快,减少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蔬菜。也要注意自己血脂的情况,如果有血脂增高的情况,需要口服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比如瑞舒伐他汀。
  • 急性脑卒中是什么意思(音频)

    急性脑卒中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王康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或者是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病变而引起的急性出血性或者是缺血性的疾病,常见于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出血或者脑梗塞,这两种病在治疗上也是需要相鉴别。一个需要预防其再次出血,另一个需要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帮助其建立侧枝循环,其中常见的后遗症,有肢体偏瘫、嘴歪眼斜、口齿不利等等,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沉重的压力。所以,在脑卒中发病早期,尽快进行医学干预,去除病因,在发病中期注意控制并发症,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帮助肢体功能重新建立,是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