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音频)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讲解医师: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塞,占中风的70%—80%,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脑卒中就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这两种情况。脑出血的特点:多发生于40—60岁的病人,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常在活动中或者情绪激动时发生,起病急、进展快,常在短时间内达到严重的程度。发病前都有先兆症状,如头晕、头痛、呕吐,随即出现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越深,病情预后越差。有的病人有抽搐、大小便失禁,可以合并眼底视网膜的出血,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通过头颅的CT检查很快就可以做出诊断,它会出现一个高密度区,两周后的检查出血灶就可能吸收,变为低密度区。这里边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果是内囊出血,则可伴有出血灶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有的还有失语、眼球凝视麻痹。如果是小脑部位出血,则以枕部痛为主要表现,还有眩晕、呕吐为早期症状,昏迷多见,病人眼球震颤明显,肢体共济失调等。如果是桥脑出血,则一开始就会见昏迷、瞳孔呈针尖大小、对光反应迟钝、四肢瘫痪、双侧面神经麻痹,有时候有高热、呼吸不规则,这是很严重的。如果是脑室出血,发病后即进入深昏迷、去大脑强直、四肢软瘫、高热、呼吸不规则、血压不稳、脉搏无力,也是很危重的。脑血栓形成的特点: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史,病情进展缓慢,常会逐渐性加重,会阶梯状的加重。多在睡眠和休息时发病,一般睡眠时无明显不适,晨起则会出现半身无力或者偏瘫,偏瘫会逐渐加重,会伴有肢体的麻木,失语,常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头颅CT可见低密度梗塞区,大面积脑梗塞可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性效应,这时候可能要由外科治疗,就是通过手术减压。年轻人患此病可考虑脑动脉炎、心房黏液瘤等病变的可能,应做心脏和脑的超声检查加以鉴别。脑栓塞的特点是起病急、发病迅速、进展快,常有心脏病、心房纤颤,心房纤颤导致的左心房的附壁血栓的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引起堵塞。起病后常有昏迷、抽搐、偏瘫,有时还能发现因其它部位的栓塞而引起的症状。再就是短暂性的脑缺血的发作,多发生在成年人,常伴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病史,常突然起病,可有一过性的失明、失语、偏瘫、眩晕、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发作时间较短,常在一日内可以恢复,但是它可以反复发作,很多病人最终演变为脑血栓。
  • 脑卒中的高危发病人群有哪些?(音频)

    脑卒中的高危发病人群有哪些?
    讲解医师:孙莉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脑科医院高压氧科
    脑卒中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年龄是一个不可控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会逐渐加重。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还有吸烟都是我们可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会促进动脉硬化,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脑卒中危险因素(音频)

    脑卒中危险因素
    讲解医师:高亦深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最主要的三大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些因素造成脑卒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久的变化,比如高血压长期存在,会造成血管壁硬化,如同橡胶的老化一样,一旦某一次打击造成血压突然升高,突破血管的正常极限,则会出现破裂出血的可能。糖尿病会损伤到血管内膜的修复能力。高血脂在血管内膜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质,一旦血管修复能力受到损伤,这层脂质没有办法及时清理,导致血管逐渐变窄,到最后闭塞的情况,进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出现。因此,对于这方面,一定要积极的控制血压,稳定血糖,戒除高血脂类的食物,比如动物的内脏或者油炸类食品。
  • 脑卒中高危人群注意事项(音频)

    脑卒中高危人群注意事项
    讲解医师:高亦深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首先就是要识别高危因素。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平常日需要注意控制血压、稳定血糖、戒烟戒酒。尤其是对于一些高脂性食物的摄入必须要减少,比如油炸类食品、动物内脏等,这些都必须少吃。其次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来讲,一定要注意平稳,切忌忽高忽低,或者维持一个高值而不下降。如果应用三种以上的高压药物,仍然没有明显的降压效果,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另外就是糖尿病的人群,一定要保持饮食的规律性,减少糖分食物的摄入,这样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 脑卒中并发症(音频)

    脑卒中并发症
    讲解医师:高亦深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第一、长期的卧床,长期卧床之后,痰液容易在下肺进行聚集,从而引起细菌的滋生,引起肺部感染。第二、一般脑卒中的病人多数为昏迷状态,肢体咳嗽反射较弱,从而引起痰液在嗓子里咳不出,逐渐堆积也会形成肺部感染的情况。还有一些其他的并发症,比如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这些都与长期卧床,并且在肢体麻木无力、偏瘫的状态下更容易发生。因此为了缓解这些情况,每隔两个小时要翻身拍背,甚至可以应用双下肢气压治疗,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一些长期卧床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骨头隆起处避免形成褥疮等并发症。
  • 脑卒中怎么治疗(音频)

    脑卒中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廖晓凌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脑卒中的治疗的分期可分为三级:一级预防: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以及抗血小板抗凝预防。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经此预防,要先评估,再进行相关预防治疗。急性期治疗:血管再通,针对发病机制处理、控制并发症。“早开通、防进展、促重塑。”二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针对病因预防,防复发。
  • 脑卒中的并发症(音频)

    脑卒中的并发症
    讲解医师:郐国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的并发症主要有:1、肺部感染: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早期需要卧床,长期卧床会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建议常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连续多次痰培养,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2、消化道出血:脑卒中如果病情越重,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程度越重,主要原因是由于脑卒中发生后,头部损伤导致的机体应激反应,使胃黏膜急剧收缩而导致的出血,治疗上主要以护胃、抑酸、保护胃黏膜处理为主。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脑卒中患者常常卧床,导致血液流通变慢,从而发生血栓,对于该类患者预防方面主要是早期穿弹力袜、气压治疗等处理。4、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受损,常常会伴发肢体功能障碍,需要早期介入康复治疗。
  • 脑卒中与脑梗塞的区别(音频)

    脑卒中与脑梗塞的区别
    讲解医师:毛森林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就是通常所说的脑中风,是指由于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也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和脑梗塞相比较而言,是一个大的概念。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大多数,约占70%。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梗死,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依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脑梗死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因为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对家庭和社会有严重的危害,需要充分了解脑梗死的定义及临床分型。
  • 脑卒中后遗症的症状(音频)

    脑卒中后遗症的症状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后遗症的症状包括偏瘫、偏身麻木、疼痛、偏盲、言语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人格的改变等等。可能还会出现舞蹈样动作、震颤、头晕、头痛,严重的会出现痴呆、卧床、器质性精神障碍、焦虑、抑郁等情绪方面的问题。为避免出现后遗症,对于急性脑梗死需要积极的进行溶栓、取栓等血管再通治疗,抗血小板改善循环他汀类治疗。针对脑出血要积极脱水降颅压,必要时应用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在急性期过后,积极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防止发生各种后遗症,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有哪些?(音频)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孙莉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脑科医院高压氧科
    患者通常突发一些神经功能的缺损症状,突然肢体不能活动、或者感觉很沉重、或者觉得活动不灵活,比如说有的患者正在写字、或者拈菜的时候突然手中的笔和筷子脱落、或者突然觉得自己的一侧口角流涎、嘴巴歪斜、说话感觉不利落、不清晰。一些后循环缺血的患者会出现突发的头晕、天旋地转、黒朦或者看东西视物成双。严重者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一些脑卒中的患者是以癫痫的形式突然出现肢体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