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 出血性脑卒中抬高床头的好处(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抬高床头的好处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抬高床头的好处就是能够促进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在急性期应该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度,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反流引起误吸,头上戴冰袋或者冰帽,能够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在发病24-48个小时内避免搬动,保持环境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不要用力咳嗽或者用力排便。在进行各种医疗操作的时候,比如翻身、吸痰、鼻饲、导尿都应该动作轻柔,以免加重脑部出血。在第一天和第二天之内不能吃饭,发病三日后如果不能进食,就要通过鼻饲流汁保证营养供给。
  • 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护理(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护理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急性期出血的应该绝对卧床休息,术后取半卧位,全麻没有清醒的需要取侧卧位,或者是仰卧头偏向一侧,当意识清醒了,要抬高床头15-30度,搬动病人时应该保持头颈呈一条直线。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在做手术后的第一天可以吃流质食物,第三天吃半流质食物,逐渐到普食,病情严重或者恶心、呕吐的,应适当的延长进食时间。术后脑水肿反应,应该控制输液量,定期监测电解质、血气分析,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瞳孔、肢体活动,保持切口的敷料清洁、干燥,注意有没有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症状。
  • 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
    讲解医师:孙宏巍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卒中又叫做脑出血,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外伤性的脑出血,主要是指外力因素所造成的颅内出血,常常还伴有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或者是硬膜外血肿以及颅骨的骨折。第二大类是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所引起的出血,这一类出血大约占全部卒中的20%-30%,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它发病的原因和血管相关的病变有关,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出血,尤其是高血压引起的颅内出血非常常见。其他原因包括颅内的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淀粉样血管病、颅内的静脉窦血栓、动脉炎、烟雾病等等,都可能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比如血液的因素,例如像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或者是溶栓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发生出血性的转化,以及颅内的肿瘤或者是大面积脑梗死,也可以伴有出血的发生。综合来说,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很多,我们应该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病因、病症,因症而治疗。
  • 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方法(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方法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康复方法其中有一个作业疗法,侧重于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劳作或者文体活动中,选出针对性强,能够复原患者减弱的功能和技巧的作业,让患者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训练,逐步恢复其功能。使其生活能够自理,自己照顾自己和重返社会工作岗位,比如会自己吃饭、穿衣、手工制作或者套环等。还有是言语疗法,是采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听力及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评定和训练,矫治其残疾的治疗技术。
  • 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元影响(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元影响
    讲解医师:吴振东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常说的脑出血。脑出血的时候会对大脑神经元细胞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于脑出血的时候脑内压增高,脑血肿压迫神经元,从而出现脑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导致肢体活动障碍或者是言语障碍。如果脑出血量比较少而且位置不是特别主要的话,大多数都可以恢复到正常情况。但是如果脑出血量比较大、位置比较重要的话,那么对神经元的影响将会特别大,容易出现永久性的瘫痪或者是肢体不协调或者是言语功能丧失。
  • 出血性脑卒中用什么药(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用什么药
    讲解医师:吴振东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出血,脑出血虽然是脑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但是一般不用凝血药,因为凝血药危害非常大,容易形成血栓性的疾病。对于脑出血的用药,首先需要用降压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血压过高,导致血管破裂,降压药是治疗的重点。如果口服降压药物不能够将血压控制,还可以静脉应用硝普钠,硝普钠是比较快速的降压药。脑出血还会出现脑血肿和脑水肿,还会出现颅内压增高,所以脑出血的患者会用到利尿剂,如呋塞米、甘露醇,应用这两种药物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脑水肿、减轻血肿对神经的压迫。
  •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讲解医师:孙雪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指非外伤性的颅内脑组织出血,主要发病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导致小动脉发生病变从而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表现,严重时可昏迷、死亡。治疗方面,急性期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稳定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血压波动,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颅脑压力高时脱水降颅压治疗,积极控制血压,可以给予营养神经、脑保护的药物,比如依达拉奉、奥拉西坦等,病情稳定后尽早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若出血量大危及生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清除血肿。
  • 脑卒中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是什么(音频)

    脑卒中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是什么
    讲解医师:廖晓凌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阿司匹林的用法:口服。肠溶片应饭前用适量水送服,空腹服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严重者可能出现消化道溃疡,胃出血等。增加出血的风险,不仅是胃肠道本身的出血,还有其他器官的出血,牙龈出血、黑便等。过敏反应,尤其是社区里大量的老年人群体,如支气管哮喘等,轻度至中度的皮肤反应等。
  • 脑卒中的护理方法(音频)

    脑卒中的护理方法
    讲解医师:高亦深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的护理方式,范围很大,首先,就是生命体征的控制。生命体征的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血压患者,血压如果过高,非常有可能会导致脑梗死之后的脑出血,或者脑出血之后的再次脑出血增多,严重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脑卒中,收缩压维持标准为120-140mmHg之间,是非常重要的。血氧饱和度的观察,因为非常多脑出血或者是脑梗塞的患者,如果出血严重,会导致呼吸障碍,会有氧饱和度下降。一定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关的抢救,比如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其次,就是气道管理。气道的管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的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住院天数,提高临床预后。措施就是每隔2个小时翻身、拍背,定期吸痰,一旦有相关的痰液或者痰痂,一定要及时湿化并且吸出。
  • 脑卒中分类(音频)

    脑卒中分类
    讲解医师:王康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因各种病因引起的梗塞或者是出血,而导致的急性的神经功能障碍。一般分为出血型和缺血型,出血型就是脑出血,这种病进展迅速、发病急骤,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在治疗上急性期应以止血去除血肿为主,中期应预防脑水肿及其他并发症。早期治疗进行康复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n缺血性脑卒中一般就是脑梗塞,脑梗塞叫脑出血。起病要稍缓,危害程度稍弱一些,但也有较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治疗应主要以疏通血管、改善缺血脑组织的周围循环。如有神经损伤,需应用神经营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