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 直肠息肉切除后注意事项是什么(音频)

    直肠息肉切除后注意事项是什么
    讲解医师:周中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直肠息肉切除后需要卧床休息、注意饮食。有症状的直肠息肉可以在肠镜下进行手术切除,术后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尽量减少运动,尤其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减少出血的可能性。这段期间还应当观察肠道的反应,需要在肠道蠕动恢复之后,才能够少量的摄入一些食物。手术之后的第1天应禁止摄入任何食物,避免食物残渣对肠道系统造成刺激,影响到直肠息肉的创口恢复。在术后第2天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且应注意少量多次,术后2周左右才能够适当的恢复正常饮食。直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尤其要避免出现便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粗纤维的食物,以促进肠道蠕动。
  • 小儿直肠息肉怎么检查(音频)

    小儿直肠息肉怎么检查
    讲解医师:汤大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小儿直肠息肉需要做肠镜检查,小儿直肠息肉的诊断方法和成人类似,都需要做肠镜进行检查,但是在做肠镜之前也可以先做肛门指检,但是肛门指检如果触及到直肠的下段有肿块,也需要做肠镜来进一步观察。肠镜相对是比较直观,能够通过肉眼发现直肠内部是否有病变或者息肉等。如果小儿发现直肠内部有息肉,要根据息肉形态决定治疗方式,如果是炎症性息肉,一般对症治疗或者抗感染治疗一段时间以后息肉就可以消失,如果是黏膜隆起形成的息肉或者是绒毛状腺瘤,需要在肠镜下切除。
  • 结直肠息肉有什么症状(音频)

    结直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讲解医师:张勇刚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腹部外科
    结直肠息肉通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的症状,少数的结肠息肉可能会伴发有腹泻、便秘、腹痛等消化道的症状,而这些消化道的症状一般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如果想要确诊结肠息肉,一般建议做一个肠镜检查,通过肠镜可以观察肠道内的病变,以及有无结肠的息肉,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病理的活检,确定结肠息肉的具体性质。如果结肠息肉是良性的,建议定期的观察。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建议及时的肠镜下切除。如果是黏膜内癌或者已经恶变,建议及时的完善检查后手术治疗。
  • 什么是直肠息肉(音频)

    什么是直肠息肉
    讲解医师:王强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慢性炎性增生导致的结果,息肉多起源于黏膜层,有的可起源于黏膜下层,多数表现出广基型的改变。大部分直肠息肉一般在0.5-1cm左右,小于0.5cm以下的息肉可以考虑继续观察,大于0.5cm以上的建议内镜下息肉切除或者活检切除。息肉是癌前病变,所以发现息肉的,尤其是在直肠部的息肉建议尽早的切除。如果反复的息肉伴有表面黏膜充血、糜烂甚至管状腺瘤型的结果,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所以尽早的给予处理,如果已经发生了出血的情况的需要,积极的配合外科手术治疗。
  • 引起直肠息肉的原因(音频)

    引起直肠息肉的原因
    讲解医师:曹广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普外科
    直肠息肉在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但是目前的研究并没有明确导致直肠息肉的具体原因,一般来说直肠息肉可能和局部的损伤、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关系,也可能和基因的因素有关系。\n但无论何种原因,对于息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仍然是以症状和镜下的表现来最终判断,对于息肉,其主要的诊断手段仍然是肠镜或肛门镜,通过镜检可以发现息肉的大小、部位以及外观形态。如果可能,都应将息肉予以切除,以减少息肉恶变的可能。如果息肉较大,基底较宽,不能在镜下予切除,也可以在镜下取材活检,来明确这些肿物的性质。如果有恶性的可能,只有将肿物彻底切除,甚至连同肠管一并切除,才能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 直肠息肉长在哪里(音频)

    直肠息肉长在哪里
    讲解医师:王子恒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肛肠科
    直肠息肉顾名思义,一定长在直肠,如果长在结肠,就称之为结肠息肉。直肠息肉是直肠一类隆起性病变的统称,直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非腺瘤性息肉往往就是指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这类息肉是良性的,在肠炎等因素的刺激下慢慢形成的,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如果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等原发病,这样的息肉是可以自行消失的。另外一类直肠息肉就是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需要手术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变化,腺瘤性息肉手术治疗之后,应该定期复查,避免疾病复发。
  • 直肠息肉会一直便血吗(音频)

    直肠息肉会一直便血吗
    讲解医师:汤大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直肠息肉一般不会一直便血,息肉通常会导致患者大便次数多、大便不成形,如果息肉表面破溃,有可能会有血便,有可能是鲜红色或者暗红色的血便等。但是一段时间后在息肉表面破溃位置会止血,所以没有血便,有可能是黄色稀便等。但是一段时间以后,息肉表面有可能再次破溃,也会再次出血、便血。如果患者的便血比较多,建议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的时候要用止血的药物或者输血等,再预约肠镜尽可能将息肉完整切除掉,防止再次出血。
  • 直肠息肉出血怎么办(音频)

    直肠息肉出血怎么办
    讲解医师:聂里红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
    直肠息肉出血,如果有内镜检查和治疗条件的话,就尽快进行内镜检查。在内镜下如果是单个的息肉,可以行切除,然后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如果是多发的息肉或息肉较大,有恶变潜质的,可以在经肛门、肛管窥器检查的时候取病理活检,等待病理活检,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手段,是内镜下治疗还是病变较深,累及肠壁全层的可能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了。\n如果是低位的或长蒂的脱出息肉,伴有表面糜烂出血的话,可以在肛窥或者是乙状结肠镜器械的支撑下,进行套扎或者是直接切除。一般直肠息肉的出血量偏小,可以用口服抗生素或者是局部灌肠、塞肛的药物,包括止血药来止血,如果出血量大,用止血药物和抗生素输液、补充电解质这些方法,能争取时机尽快做好术前的准备,随时进行内镜下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
  • 直肠息肉怎么治疗最好(音频)

    直肠息肉怎么治疗最好
    讲解医师:彭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直肠息肉是发生在直肠的一种良性增殖性疾病,直肠息肉按照病理可以分为炎性息肉、直肠增生性息肉、直肠腺瘤性息肉。直肠的炎性息肉和直肠的增生性息肉往往不会癌变,较为安全,直肠的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率。\n直肠腺瘤性息肉分为直肠绒毛状腺瘤、直肠管状腺瘤、直肠绒毛管状腺瘤。不同类型的腺瘤癌变率并不相同,出现直肠息肉应当尽快进行结肠镜下治疗,通过结肠镜下活检及黏膜下切除,甚至需要黏膜下剥除术,直肠息肉可以获得根治。但是应当注意的是,直肠息肉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应当定期进行结肠镜随访。
  • 直肠息肉如何治(音频)

    直肠息肉如何治
    讲解医师:王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
    直肠息肉的治疗,原则上来说还是要及早的进行切除为主。一些比较小的息肉,比如直径小于0.5cm或者一些带蒂的息肉,也可以考虑先进行观察为主,但是要每隔半年到一年,就需要进行复查,所以原则上来说能够早切除的话,还是要及早的切除。因为肠息肉本身就是有一定癌变的可能性,尤其是息肉会进一步发展转变为直肠的腺瘤,那么往往都是属于癌前的病变,迟早会发展为肿瘤的情况,所以发现肠息肉之后,及早的在肠镜下把息肉给切除掉,解除后顾之忧。解除之后可以循序渐进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止息肉的复发,另外就是饮食上多吃新鲜蔬菜,适当的增加膳食纤维,都可以有效避免肠息肉生长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