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医师:
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大咯血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24小时内咯血量>500毫升,另一种是一次性咯血量≥200mL。咯血指的是喉部、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经由咳嗽动作经口腔排出。咯血的发生一般非常突然,难以预料,初始时可能仅有少量痰中带血,但却可能是大量致命性咯血的发生前兆。\n大咯血一般不会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死亡,但更常见的是大量血液淹溺肺泡,阻塞气道,导致窒息和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临床上一般把24小时内咯血量≤100mL称为少量咯血,24小时内咯血量在100-500mL称为中等咯血。大咯血患者约占全部咯血者的1%-4%,但死亡率高达80%以上,大咯血致死的危险性与咯血量、出血速度、肺内残留血量和基础肺功能储备有关,对于年老体弱、久病无力、咳嗽乏力、基础肺功能差的患者,即使几口血痰,也能导致窒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