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

  • 脑卒中症状(视频)

    脑卒中症状
    脑卒中也称为中风,即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常见症状如下:1、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供血不足、脑梗死、脑梗塞、脑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是亚急性起病,通常是睡觉后醒来出现典型三偏,出现循环障碍。颈内动脉系统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有头昏、头疼、语言、神志障碍,出现典型的三偏征,即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偏瘫等。后循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有神志障碍、恶心、呕吐、天旋地转、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需要溶栓、取栓,以及改变循环、防止合并症、清除自由基、营养支持等;2、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患者出现剧烈头疼、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血肿压迫,可以造成脑疝、水肿,所以需要积极抢救。高血压造成的血管破裂、动脉瘤破裂等,会出现大量出血,血肿压迫的典型症状是神志障碍、剧烈头疼、恶心、呕吐、三偏征。
    2023-08-02
  • 脑梗和脑中风的区别(视频)

    脑梗和脑中风的区别
    中风是中医的病名,中医根据有没有神志昏迷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风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而脑梗塞相当于缺血性脑卒中,包括三种类型:脑血栓的形成,最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栓塞,最常见心源性脑栓塞,也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腔隙性脑梗死,多由于脑部的小穿支动脉出现问题引起,主要原因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损伤微小血管以后出现病变。 通常可以认为脑梗塞包括在脑卒中的范畴里。如果是缺血性卒中,临床上一般会抗血小板聚集,而出血性卒中,周围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果渡过急性期后都需要尽早启动二级预防治疗。所以出现症状,还是要到正规医院正规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2023-08-02
  • 得过小中风的人能喝酒吗(视频)

    得过小中风的人能喝酒吗
    得过小中风的患者建议尽量不要饮酒,因酒里含有酒精会引起血管强烈反应,导致血压变化无常,血压过低会引起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缺血性脑卒中。而血压过高会引起脑出血,诱发出血性脑卒中。且酒后会引起定向力障碍和步伐蹒跚,导致摔倒,引起脑血管外伤。同时,喝酒会引起心率加快,诱发房颤和心肌病,引起血栓形成,导致心源性脑血栓发生。 因此中风的患者不主张饮酒,因其会引起中风复发,甚至逐渐向脑梗塞发展。
    2023-08-02
  • 高血压脑出血后生存率(视频)

    高血压脑出血后生存率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常见、多发、高度致死、致残的疾病,占脑卒中第二位,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西方国家出血性脑卒中约占总体脑卒中的10%-30%,我国比例更高,将近达到40%左右。70%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早期、超早期会出现血肿扩大、累及脑室,20%-30%的早期患者在发病三个月内出现死亡。我国每年因脑出血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将近200亿,给家庭和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023-08-02
  • 什么是脑血管意外(视频)

    什么是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又叫急性脑血管病,俗称脑中风。脑血管意外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即日常所说的脑血栓,出血性脑卒中又叫脑出血。脑血管意外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突然出现的言语不清,偏侧手脚麻木、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一侧口角歪斜,行走不稳,以上都可以是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果突然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拨打120,不要错过脑血管救治的黄金时间窗。
    2023-08-02
  •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区别(视频)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区别
    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属于出血性脑卒中,即出血性脑血管病,二者区别如下:1、脑出血:指位于脑实质内部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症状,血管破裂后形成血肿压迫脑细胞,导致脑细胞缺血死亡。所以脑出血可以引起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以及失语等局灶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也会伴有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在出血量较小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不会出现上述症状;2、蛛网膜下腔出血:指位于脑的表面或颅底部的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出血情况,血液会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直接灌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引起剧烈头疼,出现炸裂样头疼且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刚发病时可能不会出现肢体神经功能局灶性残疾的表现,患者的脑膜刺激征为阳性,但会逐渐出现意识障碍。
    2023-08-03
  •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治疗(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孙雪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一般指脑出血。这个疾病的治疗和出血的位置、出血的量直接相关。如果出血量比较少同时出血位置位于较好,患者症状轻微不危及生命情况下,则可以保守治疗,降低颅内压及营养脑细胞治疗。患者需要绝对卧床,同时保持情绪平稳,并在出血第3天左右常规进行CT检查,判断脑水肿的情况。如果脑出血体积比较大,大于30ml或者在小脑等位置,患者出现昏迷、脑疝等改变,则提示致死风险较大,一般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之后,常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对症治疗。
  •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区别(音频)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区别
    讲解医师:刘月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大庆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常表现的就是脑梗死,出血性卒中常表现的就是脑出血。脑梗死是因为血管发生缺血之后,局部的脑组织缺血,导致脑组织的缺氧、坏死。脑出血是因为脑血管的血破出到血管之外,造成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而出现的症状。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常见的区别主要是发病年龄,一般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而出血性卒中一般都是在60岁以下。缺血性卒中是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发生,出血性卒中的患者与活动中或者情绪激动之后。缺血性卒中起病速度比较缓慢,一般十多个小时或者1-2天才能达到高峰。患者可以没有高血压病史,也可以没有全脑的症状,一般的意识障碍比较轻,会有神经的体征,比如偏瘫。做头CT检查的时候,有低密度影。而出血性卒中起病速度就比较快,数十分钟或者数小时达到高峰,患者一般都有高血压的病史,头疼、恶心、嗜睡、打哈欠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比较重。脑出血量比较多,患者意识障碍比较重,因出血造成对周围脑组织压迫而出现神经缺损的症状。头CT检查一般可以见到高密度影。
  • 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注意事项(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注意事项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对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ml以上,或者小脑出血量在10ml以上,均可考虑手术治疗,要注意并发症。脑疝是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在术后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发现烦躁不安、呕吐频繁、意识障碍进行性的加重或者两侧瞳孔大小不等、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律,这些都是前驱症状,应该迅速降低颅内压,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生的医嘱,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250ml,迅速清除呕吐物和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备好气管切开包和脑室的引流包,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比如打喷嚏、用力排便、大量输液等。
  • 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
    讲解医师:国红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指出血性脑血管病,由颅内血管的非外伤性破裂导致。主要见于两种疾病,一种是脑出血,另一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是在脑组织内部的血管因为某种原因导致破裂,引起血液直接进入到脑组织当中形成血肿,血肿压迫脑细胞,导致脑细胞死亡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或者偏盲、失语等情况。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位于颅底部或者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引起,后者多见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破裂引起的出血,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头疼、恶心、呕吐、颅高压的症状,脑膜刺激征阳性。这两个疾病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患者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