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腺瘤

  • 乙状结肠管状腺瘤分级(视频)

    乙状结肠管状腺瘤分级
    乙状结肠管状腺瘤通常分为三级,一级比较轻,二级分为低度型和高度型,三级癌变风险比较大。一经发现乙状结肠管状腺瘤,无论是何种级别,均建议首选在肠镜下切除,若乙状结肠腺瘤>3cm,没有蒂且为宽基,肠镜下切除困难时,通常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或开腹手术,将肠管切除。乙状结肠管状腺瘤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较大概率会变成腺癌,70%-80%的结肠癌均由腺瘤演变而来。所以无论乙状结肠腺瘤是一级、二级还是三级,发现后均应及时切除,若为三级应尽快切除,一级、二级也建议尽早切除。治疗延迟1-3月可能没有较大风险,但是超过0.5年或1年时,风险可能会增加。
    2023-08-03
  • 结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结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结肠息肉是肠道黏膜异常的隆起或增生,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大类。肿瘤性的息肉包含炎性和增生性的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的是继发一些肠道的炎症,如慢性结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类肠道炎症的疾病。肿瘤性的息肉表现为血管异常增生,当其逐渐增大,可表现为肿瘤性息肉,称之为腺瘤,属于癌前病变。较多的大肠癌,均由结肠腺瘤逐渐转变所导致。引起结肠息肉的因素较多,与饮食、环境、遗传均相关。部分特殊的息肉,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如家族性息肉病,有较高的癌变倾向,对于此类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需进行内镜下治疗或进行外科的介入治疗。
    2023-07-30
  • 什么症状需要做肠镜(视频)

    什么症状需要做肠镜
    肠镜是一个体检项目,无症状人群也可以检查。出现以下症状或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需要立即做肠镜检查: 1、发现便血或大便隐血的患者; 2、大便性状改变、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的患者; 3、腹痛的患者; 4、不明原因的贫血; 5、有肿瘤家族史、肠癌家族史、结肠腺瘤家族史的人群40岁开始需要做肠镜的筛查; 6、建议年龄超过50岁的老年人群做肠镜的筛查。
    2023-07-30
  • 多发扁平肠息肉会癌变吗(视频)

    多发扁平肠息肉会癌变吗
    肠道息肉可以分两种,如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比较小;如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进而分为三种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和绒毛状混合的腺瘤。其中扁平的息肉腺瘤,一般主要以管状腺瘤为主,癌变率比较低;绒毛状腺瘤较少见,癌病率较高。 结肠腺瘤息肉是否癌变,需要结合息肉数量、大小、是否带蒂、性状等。若单发带蒂息肉<2cm,可通过内镜下摘除,但不带蒂或肿瘤>2cm,而且是多发性绒毛状息肉,肠镜下比较难以切除,需要外科手术来介入。目前早期肠癌或比较大的息肉,通过腔镜外科技术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手术切除以后,治疗效果也较好。 因此,扁平息肉在单纯外科处理治疗,如内镜、手术治疗后效果较好。如果是多发,要根据患者有无家族史判断。若父母亲有多发性结肠息肉病,可能会有一定遗传倾向,此时进行切除的手术范围较大。
    2023-08-01
  • 结肠癌怎么导致的(视频)

    结肠癌怎么导致的
    结肠癌的常见发病原因如下:1、结肠腺瘤或息肉:因为肠道可能会长小息肉,随着时间延长,息肉会从数毫米变为1-2cm大的肿物,最后再长大可能就会变成肠癌,大概需要5-10年时间。如果患者有结肠息肉,需要定期做肠镜切除,避免发展成结肠癌;2、慢性炎症型肠病: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肠病,如果不经过正规治疗、迁延不愈,则容易患肠癌;3、饮食因素:如果经常吃红肉,如香肠或者牛羊肉以及经常吃高脂肪食物,可能会导致肠癌发病率升高,肥胖或血糖高也会引起肠癌的发病;4、遗传因素:如果父母、长辈患有肠癌,子女患肠癌的概率比普通人群稍高。
    2023-08-02
  • 结肠管状腺瘤能根治吗(视频)

    结肠管状腺瘤能根治吗
    结肠腺瘤是良性病变,但是存在恶性的可能。一般情况下,随着腺瘤的增大,癌变几率会明显上升。管状腺瘤的癌变几率比较低,而绒毛状腺瘤癌变几率最高,混合性,即绒毛管状腺瘤则介于二者之间。通常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往往就可以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但是结肠管状腺瘤往往都是多发的,有的比较大,有的很小,在内镜检查时不容易被发现。所以结肠腺瘤的患者要每年定期复查内镜,并根据症状或体征,选择复查频率。 结肠腺瘤按病理类型一般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三种。管状腺瘤占结肠腺瘤的70%左右,绝大部分往往呈单发或者多发。其由增生的黏膜腺上皮构成,表面呈结节状,大多数存在细蒂,通常不超过2cm,表面呈暗红色,容易出血,但是病理分化良好。
    2023-08-03
  • 肠道腺瘤是什么病(视频)

    肠道腺瘤是什么病
    肠道腺瘤是肠道息肉的一种,发生于肠道内隆起性病变。患者会有明显腹痛、腹胀,偶尔会有排便带血、腹泻等情况。结肠腺瘤是发展成癌中间的环节。肠道腺瘤发生原因都有家族遗传性倾向,另外,也与后天饮食结构因素有关。 肠道腺瘤应结合肠镜检查,需要选择合适治疗方法,如息肉比较小,2cm以下,良性的可能比较大,选择内镜治疗。如果腺瘤>2cm,建议选择手术方式完整切除,根据术后病理,决定治疗方式。 此外,腺瘤也有恶变可能,且肠镜下取腺瘤,取病理比较表浅,存在漏诊可能性。且有部分腺瘤,已经有恶变,虽然较小,但也可能出现远处脏器的转移。 患者应该注重自身大便性状的改变,注意适当体育锻炼,进行合理饮食,少食油腻食物、少吃生冷食品,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同时要定期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患者,应该高度警惕疾病发生。
    2023-08-03
  • 结肠腺瘤怎么治疗(视频)

    结肠腺瘤怎么治疗
    结肠腺瘤可以分三类,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腺瘤,只要没有发生恶性变,而且比较小、位置合适,可以做到内镜下的切除,局部切除就可以,治疗效果很好,而且能达到微创疗效。对于高危肿瘤比较大,甚至于有部分不能除外恶性变,这部分腺瘤可以通过腹腔镜或者微创手段做肠道局部切除,甚至于做根治性手术,也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相对而言,高危患者术中可以先做局部切除,切除完了以后送快速病理,然后根据病理回报情况,如果病理报告情况,切除干净的良性肿瘤手术就结束了。如果病理回报是恶性的,或者侵犯层次比较深,根据情况可能相应需要做淋巴结清扫工作,通过微创的治疗办法,也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
    2023-08-03
  • 横结肠腺瘤是什么病(视频)

    横结肠腺瘤是什么病
    横结肠腺瘤是指来源于结肠黏膜上皮的一种肿瘤,可以发生在大肠各处,通常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两种,具体如下: 1、散发性: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逐年升高。多在内镜检查下发现黏膜呈息肉样改变,可为单发或多发,数目不等; 2、家族性:为家族遗传性疾病,一般患者在10-20岁即可以发生腺瘤,超过30岁以后可能发生癌变,40岁前可能会发生癌变。数目可成百上千,癌变率约为5%,一般将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锯齿样腺瘤,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较高。 总之,建议患者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疾病恶化。
    2023-08-03
  • 乙状结肠腺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视频)

    乙状结肠腺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乙状结肠腺瘤属于良性但存在恶变可能,同时可产生局部黏膜破裂、出血表现。乙状结肠腺瘤患者可逐渐转化为恶性,因此出现腺瘤诊断时可根据腺瘤大小、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包括肠镜下切除以及传统腹部切除手术。肠镜下可发现和定位乙状结肠腺瘤以及息肉,在可疑或安全部位对肿物取材送病理活检,通过病理判断明确肿物性质。乙状结肠腺瘤患者可无症状,肠镜下才可发现病变,因此定期肠镜检查为早期发现恶性肿瘤重要手段。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