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腺瘤

  • 肠息肉能喝酒吗(视频)

    肠息肉能喝酒吗
    结肠息肉或者结肠腺瘤病人,通常不建议喝酒。长期喝酒容易刺激胆道胆汁的分泌增多,增加结肠癌,包括结肠腺瘤的风险。长期喝酒的人,结肠息肉的发病率比正常人更高。另外,喝酒的人,通常蛋白、脂肪摄入也比较高,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也会刺激肠道的菌群紊乱,包括代谢产物的异常,所以不建议结肠息肉患者饮酒。如果有必须的应酬,应该尽量少量喝酒。避免肠息肉发生,可以做预防性的干预,包括少摄入蛋白质类、脂肪类食物,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定期补充益生菌。通过这些方式对抗酒精引起的肠道损伤,当然不喝酒是最好的。
    2023-08-01
  • 反复腹泻的原因有哪些(视频)

    反复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腹泻病因复杂,特别是慢性腹泻,病程在6-8周以上,表现为脂肪泻、水样泻、炎症性腹泻,反复腹泻病因具体如下: 1、感染性疾病较多见,常见细菌感染、慢性痢疾、寄生虫、结核、真菌感染等; 2、非感染性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临床为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病、尿毒症性肠炎等; 3、结肠癌、结肠腺瘤、淋巴瘤、神经内分泌瘤等肿瘤均可引起腹泻; 4、小肠吸收不良,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包括热带口炎性腹泻、成人乳糜泻,继发性吸收不良包括消化酶不足、胆汁排出不足、肠道手术导致小肠吸收面积减少; 5、其它原因,如小肠特殊疾病,使用胃肠道动力药或养颜排毒类药物。
    2023-08-01
  • 女性便血是怎么回事(视频)

    女性便血是怎么回事
    女性便血,通常有以下原因:1、痔疮出血:属于内痔的表现,特点是无痛性出血,大便表面可能会带血,颜色鲜红,血量较少,可以沾在大便表面,或者解完大便后肛门滴血,擦拭时纸上有血,一般不会伴有疼痛;2、肠道占位性病变:如直肠癌或者乙状结肠癌、直肠腺瘤、乙状结肠腺瘤或者较大的息肉,可能引起大便带血,通常是暗红色,与大便混在一起,有时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大便不成形、大便带刺、大便带有黏液或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的交替出现,这时需要进行结肠镜的检查来诊断;3、肠道炎性疾病:如果出现溃疡性结肠炎,直肠、乙状结肠存在黏膜溃烂、糜烂,伴有黏液脓血便,大便中带有黏液与脓性分泌物,1天出现3-5次大便,伴有小腹疼痛,需要结肠镜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2023-08-02
  • 结肠黑变病的预后如何(视频)

    结肠黑变病的预后如何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的可逆性的病变。在消除致病因素后可以发生逆转。有文献报道,停用蒽醌类泻药6-12个月后结肠黑变病可逆转消失。结肠黑变病的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在停用蒽醌类的泻药后,结肠黑变病不能被短期治愈。数年间内镜下表现变化不大,研究表明,结肠黑变病有可能增加结肠息肉的发病率,而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风险。有报道认为,结肠黑变病是介于正常结肠黏膜和结肠腺瘤之间的阶段,存在癌变风险。因此对于结肠黑变病的患者,除建议通过饮食或者药物治疗,改善便秘等症状,慎用含有蒽醌类成分的泻药外,还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警惕结肠息肉和结肠癌。老年患者既有息肉病史者,应长期进行临床跟踪,定期复查结肠镜,发现炎症、息肉或肿瘤等病变,及早进行治疗以免耽误时机。
    2023-07-31
  • 乙状结肠腺瘤是什么病(视频)

    乙状结肠腺瘤是什么病
    乙状结肠腺瘤通常包括乙状结肠管状腺瘤和乙状结肠绒毛管状腺瘤,是一种良性疾病,最常见的是由息肉演变。通常所说的肠癌,比如乙状结肠癌、降结肠癌或肾结肠癌、直肠癌,通常认为有变化的序列,最早可能是小的息肉,经过几年之后会变成腺瘤,再经过一段时间会变成腺癌。乙状结肠腺瘤是良性肿瘤,但是绒毛管状腺瘤是一种癌前病变,非常容易变成结肠癌,管状腺瘤也有变成癌变的可能性。乙状结肠腺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是要及时治疗,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结肠镜切除,是最微创、最经济的方法。如果怀疑腺瘤有癌变的可能性或肿瘤比较大,结肠镜下不能切除,要及早进行微创手术。总之,发现乙状结肠腺瘤要及时治疗,术后疗效才会更好。
    2023-08-03
  • 结肠腺瘤样息肉怎么治疗好(视频)

    结肠腺瘤样息肉怎么治疗好
    结肠腺瘤样息肉的治疗,和所有结肠腺瘤、息肉治疗方法相同,具体如下: 1、去除病因; 2、观察其进展; 3、检查有无局部复发,包括有无新的再发。 只要注意这些问题,这种疾病就可以完全治愈。一般做过肠镜,而且取病理,最后才能证明是腺瘤样息肉。既然明确其是良性病,病变只局限于黏膜、黏膜下层次,通过肠镜切除可以达到痊愈。一般不会用开放手术做肠壁的局部切除,或者大面积切除,在肠镜下完全能解决这类问题,术后定期复查即可。
    2023-08-03
  • 腺瘤性结肠息肉严重吗(视频)

    腺瘤性结肠息肉严重吗
    腺瘤性的结肠息肉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是常见的问题,目前结肠息肉和结肠腺瘤的发病率相当高。如果在40-5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进行有效的肠镜检查,20%-30%的人群会发现结肠上的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类似于胃萎缩,如果不处理会出现变化。一般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或者一些比较大的腺瘤经过5-10年的发展,可能会发展为结肠癌,80%-90%的结肠癌也是由于这种腺瘤性息肉逐渐癌变而来。发现腺瘤性结肠息肉不必紧张,但是一定要重视,及时在肠镜下进行切除。目前在肠镜下能够切除的结肠腺瘤有成熟的技术,风险相对也比较小,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多数的腺瘤性结肠息肉通过及时的肠镜、内镜下的治疗,可以进行根治,避免将来发展为结肠癌。
    2023-08-02
  • 结肠腺瘤能治好吗(视频)

    结肠腺瘤能治好吗
    结肠腺瘤多数能够治愈,一般结肠腺瘤通常是在体检的过程中发现,如肠镜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结肠黏膜异常隆起,表面较光滑,有时通过镜检将腺瘤取病理或者直接进行镜下切除。如果病理报告为腺瘤,属于良性疾病,这时通过切除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结肠腺瘤容易发生反复,所以病人要定期随访观察,如半年左右进行相应的肠镜复查,如果是高危病人可能要缩短检查时间。虽然结肠腺瘤属于良性疾病,但如果有恶性转化倾向需要额外引起重视,如有结肠癌的家族史或者有家族性多发腺瘤性疾病病史,这时病人容易发生恶变,所以遇到上述问题后要及早发现,及早根治,改善病人的具体情况。
    2023-08-03
  • 结肠腺瘤样增生怎么治疗好(视频)

    结肠腺瘤样增生怎么治疗好
    结肠腺瘤样增生最佳的治疗方式是内镜下切除,对于较大的增生,有时候内镜很难治疗,比如超过2-3cm以上或强烈怀疑已经有恶变,内镜无能为力,这时需进行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主要包括微创、开腹,主要选择微创,手术切口较小,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下地,术后一周可以出院。 对于手术的要求,切除范围无需过大,把肿瘤局部肠段切除即可,影响不大,但强烈建议及早做肠镜检查,肠镜切除可以和没做过手术相同,2-3天即可出院,而且肠镜可以将整个结肠都观察到,如果有多发腺瘤样增生,可以同时处理,而手术可能只能处理局部较大的增生,所以患者应尽早到医院做肠镜检查,早期做内镜下切除最好。
    2023-08-03
  • 乙状结肠管状腺瘤分级(视频)

    乙状结肠管状腺瘤分级
    乙状结肠管状腺瘤通常分为三级,一级比较轻,二级分为低度型和高度型,三级癌变风险比较大。一经发现乙状结肠管状腺瘤,无论是何种级别,均建议首选在肠镜下切除,若乙状结肠腺瘤>3cm,没有蒂且为宽基,肠镜下切除困难时,通常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或开腹手术,将肠管切除。乙状结肠管状腺瘤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较大概率会变成腺癌,70%-80%的结肠癌均由腺瘤演变而来。所以无论乙状结肠腺瘤是一级、二级还是三级,发现后均应及时切除,若为三级应尽快切除,一级、二级也建议尽早切除。治疗延迟1-3月可能没有较大风险,但是超过0.5年或1年时,风险可能会增加。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