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

  •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鉴别诊断(视频)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鉴别诊断
    动静脉畸形出血主要与引起脑出血常见病因鉴别,具体如下: 1、常见出血比如高血压患者脑出血,这类患者一般是中老年人,而且病人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较差,而且不规范用药;根据CT表现,出血位置主要常见于基底节区、脑干或小脑等位置,这种情况多半考虑高血压性脑出血; 2、常见的海绵状血管瘤出血,主要特点是反复多次、少量出血,通过CT或核磁共振,尤其是核磁共振能够诊断,在核磁共振T2像上会看到有含铁血黄素环;反复多次出血之后,病灶里多种信号混在一起,这种病人可以通过核磁共振以明确诊断; 3、血管畸形出血病人以年轻人多见,症状与其它出血症状类似,但出血位置一般在脑叶,比如额叶或者颞叶,或者深部的地方比如脑室出血,诊断还要通过CTA或者MRA,会看到明显血管畸形团和引流静脉,诊断比较清楚; 4、动脉瘤破裂出血,这种病人同样多半是中老年人,最典型症状是病人剧烈头痛,而且会有大汗淋漓很烦躁的症状,出血量多时也会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瞳孔变化,鉴别要通过CT;因出血位置在广泛蛛网膜下腔,侧裂、脑干腹侧面,所以CT比较典型,通过CT直接能够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鉴别先应根据病人临床表现,最主要通过影像学辅助诊断,包括CT、核磁共振,甚至部分病人要做DSA,才能够最终达到明确诊断。
    2023-08-02
  • 海绵状血管瘤能治好吗(音频)

    海绵状血管瘤能治好吗
    讲解医师:李肖芸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海绵状血管瘤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由于血管造影检查的时候,往往没有异常血管团的发现,故将其归类于隐匿性血管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实际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缺乏动脉成分的血管畸形,好发于30-40岁的男性以及女性患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对于海绵状血管瘤是否能够治愈,需要权衡多个因素。 一、海绵状血管瘤的具体部位。 二、海绵状血管瘤是否位于重要功能区。 如果患者有出血或者癫痫病史,或者有占位效应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以及拒绝手术的患者,对于海绵状血管瘤,更多的建议行伽马刀治疗,预后也是比较好的。
  • 肝海绵状血管瘤危害有哪些(音频)

    肝海绵状血管瘤危害有哪些
    讲解医师:王次保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肝胆疝外科
    肝血管瘤不会危害到生命,长到一定程度才能手术切除,其余暂无好的方法,做好定期复查计划。长到一定程度后,会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降低和影响肝脏代谢功能,必须尽早手术。肝血管瘤是血管瘤里比较严重的,具体危害表现是,肝血管瘤损害了肝脏的代谢作用。肝脏是人体内最活跃的代谢器官,几乎参与体内全部物质代谢的过程,对维持生命十分重要。肝的代谢功能一旦发生紊乱,整个机体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肝脏的代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糖代谢。二、脂类代谢。三、蛋白代谢。四、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
  • 血小板减少症需要做哪些检查(视频)

    血小板减少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发现血小板减少以后首先要去求证,进行一些检查: 1、体格检查:明确有没有皮肤黏膜出血,有没有牙龈出血或其他皮肤的瘀点、瘀斑等; 2、实验室检查:通过血常规判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情况,通过血涂片、骨髓穿刺、流式等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病因,部分患者与感染相关,所以要做一些感染相关指标的检测,除此之外可通过血沉、自身抗体等检查,明确有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通过影像学的检查明确有无淋巴结肝脾肿大、有无海绵状血管瘤、有无内脏的占位性病变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因素。 完善上述检查以后就可以大概知道患者血小板减少是因为骨髓里边生产的问题,还是其他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多,是否存在其他的包括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最后才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
    2023-08-01
  • 肝血管瘤与肝癌鉴别(视频)

    肝血管瘤与肝癌鉴别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肝血管瘤是肝脏良性肿瘤,由不规则血管团组成,临床也称为海绵状血管瘤。肝癌为肝脏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临床上两者鉴别方法,具体如下: 1、病史方面,肝癌患者多有肝炎、肝硬化病史,而血管瘤患者一般没有感染史; 2、甲胎蛋白水平,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多有升高大于400μg/L,且连续2-3个月就可做出诊断,而血管瘤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多不升高,或升高较少; 3、影像学检查,如结合超声、CT、核磁共振、肝动脉造影等检查进行鉴别。肝血管瘤在影像学表现多为偏高回声,增强时变为快进慢出,即动脉期显示较慢,而到静脉期或延迟期显示较好。而肝癌患者表现低回声结节,增强时表现快进快出,即动脉期表现很强,到静脉期消退很快。
    2023-08-02
  • 做肝血管瘤手术要做腹腔镜吗(视频)

    做肝血管瘤手术要做腹腔镜吗
    大多数的肝血管瘤不需要特殊处理,只有较少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理。肝血管瘤发生率非常高,分为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病变,患者多无特殊的临床表现,部分可以出现肝区不适、腹胀、食欲下降等表现。一般在体检时通过彩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发现肝血管瘤,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如果肝血管瘤直径大于5cm,且位于肝脏边缘,可能有破溃风险,或是直径大于10cm,且位于肝脏实质内的肝血管瘤,需考虑做手术。传统的开腹手术,一个长长的肋缘下斜切口或L切口,创伤很大,病人痛苦且住院时间较长。现在由于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肝血管瘤的手术治疗首选腹腔镜,效果良好。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手术主要的优点体现在: 1、出血少; 2、切口小,只是术毕取血管瘤标本时要将一个穿刺孔稍微扩大; 3、术后痛苦小,基本无痛; 4、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5、无需担心切口的感染、脂肪液化; 6、美观,无开腹手术疤痕。
    2023-08-02
  • 肝脏血管瘤超声表现(视频)

    肝脏血管瘤超声表现
    肝脏血管瘤相对较多见,特别在体检过程中会发现,有些病人并无症状,但肝脏出现瘤子,病人会感觉较恐怖、恐慌。肝脏血管瘤大部分为良性,血管瘤通常分为肝毛细血管瘤与肝海绵状血管瘤,这两类血管瘤均属良性肿瘤,有可能为缓慢生长的过程。在B超上看肝脏血管瘤周围均匀肝脏回声里长肿瘤,肿瘤从二维超声上可能边界清楚,回声呈筛网状结构,彩色多普勒显示有细小血流,大部分情况血流不敏感、无法被测出。肝脏血管瘤相当于人脸上长红色胎记,其实这两者均为血管瘤,且原理大致相同,这种长在肝脏的血管瘤,其他人看不到,对美观没有影响。 但普通超声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仅限于二维彩色多普勒。患者若第一次发现有这样的肿瘤提示肝血管瘤,最好做肝脏增强CT或者超声造影检查,通过实像分析血管瘤的可能性,增强CT与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虽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但不是100%确诊,最终确诊还需靠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是超声引导下做穿刺活检,或者直接外科医生开刀,但从医生角度出发,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肝血管瘤选择开刀没有必要。最后可做穿刺明确诊断,若血管瘤的可能性较大,做增强CT与超声造影检查后,可定期随访有无变化。
    2023-08-02
  • 脑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视频)

    脑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
    脑血管畸形在临床上是一大类的颅脑疾病,最常见的是脑动静脉畸形和脑海绵状血管瘤,这两种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介入治疗、伽马刀放射外科治疗。伽马刀治疗血管畸形,对于中小型的动静脉畸形可以直接用伽马刀进行照射,对于比较复杂的多血供的动静脉畸形,可以结合手术或者结合介入治疗进行综合治疗,对于海绵状血管瘤来说,如果位置比较表浅,可以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达到去除病灶的目的,如果病灶比较深,比如位于脑干、基底节这些手术难以达到的位置,而病人又有反复出血风险,采取伽马刀放射外科治疗,可以达到降低血管瘤再出血风险的目的,减少病人将来出现由于出血造成的残疾风险。
    2023-08-02
  • 如何判断伽马刀治疗脑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视频)

    如何判断伽马刀治疗脑部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
    由于海绵状血管瘤本身属于隐匿性的血管畸形,诊断方法是靠影像学诊断和手术以后病理诊断,但是病人选择伽马刀治疗以后,往往没法得到病理的诊断结果,怎么评估疗效问题是摆在临床医生面前的难题。因为影像学结果在伽马刀治疗前和伽马刀治疗以后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出血风险的降低,如果治疗前病人有反复的频繁出血,治疗以后出血不再发生,就是评价疗效的最主要的一个标准。从影像学上看有一些病灶会逐渐的缩小,但是它往往也跟出血逐渐吸收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不以病灶缩小或消失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2023-08-02
  • 脑血管畸形手术后遗症(视频)

    脑血管畸形手术后遗症
    脑血管畸形手术后遗症,与患者血管畸形的部位、深浅以及手术前的状态、出血量有很大关系。手术前分级越高,则相对预后越差。分级是根据血管畸形位置的深浅、大小及是否处于功能期,来评估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主要有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及毛细血管扩张,常见的为动静脉畸形及海绵状血管瘤。所以,常见血管瘤的治疗也是取决于患者的各种状态、血管畸形的部位、出血量及术前神志。病情较为严重如术前评分不理想的患者,切除血管畸形以后,部分患者可能逐渐好转,而部分患者可能状态不佳。手术后遗症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植物生存,甚至死亡,而术后理想的患者则逐渐清醒。出血部位在功能区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功能障碍,如位于中央前回则导致偏瘫、肢体瘫痪,位于中央后回则出现感觉障碍,位于语言中枢则可能出现相应的语言功能障碍。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