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湘豫

  • 经常睡不好觉头疼怎么回事(音频)

    经常睡不好觉头疼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睡不好觉头疼,如果睡不好觉引起头疼,属于紧张性头疼或者叫疲劳性头疼。睡好觉了,头疼相应来说会缓解一些。睡不好觉是个根源,所以首先要解决睡眠的问题。睡眠不好常见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心因性因素,过去把它叫做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在都给它归到焦虑症、抑郁症的范畴。这跟白天的工作压力大、学习紧张或者是白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脑子一直不放松,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脑子仍然没有放松,白天的事情还在脑子里盘旋,挥之不去,所以肯定会影响到睡眠。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调整好心态,睡觉时要把白天所有事情暂时放下来,不要做和想任何与睡觉无关的事情,精神上要放松,可以喝一点热牛奶或者是洗个热水澡、泡泡脚,听舒缓的音乐,目的是要放松精神。睡觉前不要喝咖啡、浓茶这些刺激性的饮料,不要追剧、玩游戏,也不要熬夜。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改善睡眠是最主要的,睡眠改善了头疼会相应的好转。
  • 神经官能症能治愈吗?如何治疗?(音频)

    神经官能症能治愈吗?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官能症是可以治愈的,神经官能症也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在一些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病人常常有各种各样的不舒服和情绪的不稳定,比如易怒、心烦、缺乏愉悦感、经常头疼、头昏、心慌、失眠、胃肠道不舒服、身上各种各样的不舒服等。症状很多,但是客观的检查又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它是一种功能性的问题,不是器质性的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者神经官能症,它的出现与外界环境是有关系的,也有自身的性格有关系。\n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物理疗法等综合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发的因素,比如外界一些不良因素的刺激、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太快、思虑过度、过度的疲劳疼等。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态。比如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打打太极拳、健步走,甚至可以跳广场舞等,不要熬夜。在遇到不良的刺激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症状比较轻的时候经过心理疏导和行为疗法一般都可以得到改善。如果症状比较严重,也可以辅助一些药物的治疗,比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之类的药物,西酞普兰、盐酸舍曲林、盐酸文拉法辛等,都可以用来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者神经官能症,睡眠不好的时候可以临时用安神和助眠的药物。
  • 如何治好神经官能症(音频)

    如何治好神经官能症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官能症是在一些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神经官能症的出现与外界环境有关,也与自身的性格有关,治疗的方法就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物理治疗等。首先要祛除诱发的因素,比如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紧张、思虑过度、疲劳过度等,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态,比如可以适当的锻炼身体,如打太极拳、健步走,甚至跳广场舞等,不要熬夜。\n在遇到不良刺激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症状比较轻的时候,经过心理疏导和行为疗法一般都可以得到改善。如果症状比较严重,也可以辅助药物的治疗,比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之类的药物,都有很好的疗效。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人常常伴有睡眠不好,睡眠不好的时候可以临时用安神或者助眠的药物帮助睡眠。
  • 查神经官能症要查什么科(音频)

    查神经官能症要查什么科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官能症也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它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科室就诊,有下面的科室可以选择:\n1、心理科,神经官能症的病人容易焦虑、抑郁,容易有精神紧张、发脾气等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心理科的医生会给予一些相应的心理疏导,或者是调节神经的药物来进行综合治疗。\n2、神经内科,如果医院没有心理科,也可以挂神经内科,神经内科的医生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药物的调整和心理的疏导。\n3、中医科,中医科的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综合调理,大部分病人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n4、妇科,女性的神经官能症常常和更年期有关系,所以可以在妇科给予相应的调整和治疗。
  • 神经官能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音频)

    神经官能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很多,包括外部环境的因素,但更多的是自身性格的问题。外部环境的因素,比如到一个新的环境以后不太适应,或者突发事件的刺激、工作压力太大,还有同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是很融洽,都会对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出现相关的神经官能症症状,很多时候外部的环境很难改变,所以神经官能症要想自愈,就只能改变自身去适应外部这种环境。\n有些人的性格就是特别喜欢追求一种完美的状态,对自己要求高,对别人要求很高,但是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又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所以就会产生一种自责、郁闷、不开心的状态,所以神经官能症的治愈过程,就是自我心态的调整过程,要多进行些户外的活动,多与人友好的进行沟通交流,该放下的就要放下,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还要养成良好的睡眠和生活习惯,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就能够达到很好的自愈效果。
  • 神经官能综合征是什么(音频)

    神经官能综合征是什么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官能综合征也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1、精神活力下降。2、情绪症状。3、生理功能紊乱。\n在精神活力方面表现,就是易疲劳型,包括脑力的易疲劳和体力的易疲劳,脑力的易疲劳表现为动脑思考的能力下降、反应慢、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体力的易疲劳表现为白天稍微活动以后就感到特别的累,感觉到体力不支,干什么事情都力不从心,白天容易疲劳,晚上反而会兴奋,所以常常会有睡眠障碍。\n情绪方面表现为情绪的很不稳定,很容易激动、发脾气或者郁闷、高兴不起来。\n生理功能紊乱表现为身体各个部位的不舒服,出现游走性的疼痛,四肢疼或者是腰背疼,还会有头昏、头胀。其它的系统可以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头昏眼花,甚至可能出现月经紊乱、性功能障碍等。\n病人的临床症状非常的多,但是做相关的检查往往就发现不了器质性的东西,也就是客观检查和主观感觉是不匹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的形成和外界环境有关系,也和自身的性格有关系,所以治疗方面主要是进行综合的调理。
  • 植物神经紊乱发热特点(音频)

    植物神经紊乱发热特点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人体的体温由植物神经系统来调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引起相应的体温调节中枢的紊乱,导致轻度的体温增高,称为神经功能性低热或者功能性低热。一般低热状态在37.5℃左右,不超过37.8℃,这种低热一般在早晨以及中午前出现,傍晚会低一些,低热的同时可以伴有乏力、出汗、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等等症状,不需要用退烧药,体温可以自行慢慢的下降。\n因为低热是由神经紊乱引起,所以首先要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状态。常用的药物有谷维素、B族维生素,以及具有宁心安神作用的中成药。如果情绪波动比较大,也可以用抗焦虑和抗抑郁的药。这类病人常常会伴有睡眠障碍,如入睡难、早醒、失眠,或者做梦多等等,可以在睡前临时用些助眠的药物帮助睡眠。平时也要注意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要注意均衡营养,这些都可以缓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低烧。
  • 老人小脑萎缩能治愈吗(音频)

    老人小脑萎缩能治愈吗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老人小脑萎缩是不能治愈的,小脑萎缩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性的,另一种是病理性的。如果只是头颅CT、磁共振等影像学的结果报告说是有小脑萎缩,但是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小脑萎缩没有特别的意义,不需要治疗。小脑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性,病理性的小脑萎缩可以出现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容易摔倒等平衡功能受损的症状,而且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些症状会逐步缓慢的加重。\n非常遗憾的是目前病理性的小脑萎缩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更没有根治的方法。可以试用一些针对改善共济失调症状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是疗效不太明显,而且这一类的药物的副作用相对也比较多。在小脑萎缩的早期症状比较轻的时候,可以鼓励患者尽量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目的是增强体质,增强抗病的能力,还要注意预防跌倒。在饮食方面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戒烟、戒酒,保证睡眠。小脑萎缩晚期患者常行动比较困难,基本上是卧床状态,需要照料者的精心陪护。
  • 帕金森病家庭护理注意事项(音频)

    帕金森病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帕金森病的家庭护理有下面几个事项需要注意的,第一、对于帕金森病人,帕金森病因为是老年性的退行性的疾病,疾病会伴随着病人的终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加重,所以药物治疗是必须的。对于家庭陪伴者,一定要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病人服药以后的疗效以及出现药物的副作用的情况,详细记录这些情况,在下次就诊的时候可以和医生进行充分地沟通,以便医生及时的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第二、帕金森病人在进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因为病人肌肉不协调,包括肢体的肌肉和咽喉部的肌肉等等,所以吃饭的时候不要催促病人。另外,吃饭的时候不要讲话或者是大笑等等,很容易引起呛咳。吃冷饮的时候不要太凉,吃热饮的时候也不要太烫,端杯子的时候杯子的把手要宽一些,以便于病人比较稳定的拿住杯子。饮食上面要注意要多给低胆固醇、适当的蛋白等等,但是要注意如果病人在吃左旋多巴类的药物,药物方面要减少维生素B6的摄入,因为它会抵抗左旋多巴类药物的作用。还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病人进食比较困难,自己的手抖得比较厉害,需要喂食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要缓慢,防止误吸、呛咳和窒息。多吃蔬菜、水果、蜂蜜等等,可以防止便秘。应该鼓励病人多做主动的运动和腹部的运动,每天睡觉的时候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练习腹式的呼吸,这可以促进肠蠕动,以减少便秘的发生。还要鼓励病人增加身体的活动,喝足够的水,也可以促进排便,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尽量不用通便的药物;第三、注意积极的功能锻炼,尤其是姿势和步态的训练。日常生活中尽量让病人自己去完成,但是要注意,病人做这些事情要注意保护,防止跌倒。因为帕金森病人,有震颤的症状,震颤会增加身体产热,病人对热天是比较敏感的。所以天热的时候尽量就是停留在室内,就不要去户外活动了,以免中暑。另外天热的时候也要注意穿着棉质、宽松的衣服等等,以利于排汗;第四、鼓励早期的病人多做主动的运动,尽量保持工作,而且要注意培养业余的爱好。家里人和看护者应该根据病人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协助。对于有慌张步态、动作比较笨拙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防止跌伤、烫伤等等。如果是病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家人和看护人员应该积极地引导病人,多跟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流,这样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帕金森的病人往往就有心理上面的障碍,比如会有焦虑、抑郁等等,这时候就需要陪伴者多与病人进行交谈,引导病人与周围病友,与家里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病人多出去走走,给病人热情的关怀,消除不良的情绪影响,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这些对延缓帕金森病病人症状的进展都有良好的作用。\r\n
  •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音频)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主要包括有四个方面,分别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第一个方面静止性震颤。在发病最早期出现的一种症状,一般是从一侧的手开始,以拇指、食指和中指为主,表现就像手指在搓丸子或者数钞票一样的动作,就逐渐扩展到同侧的下肢和对侧的肢体,在3年之内一定会发展到对侧的肢体,晚期还可以波及到下颌部、舌头和头部等等。其实在发病的早期,患者并不太在意这种震颤,往往是手指或者肢体处于某种特殊的体位的时候出现,如果变换姿势,症状就会消失,以后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以发展为仅于肢体静止的时候出现,所以叫做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震颤是最主要的特征,震颤是在病人情绪激动或者精神紧张的时候加剧,睡眠的时候可以完全消失。震颤的另一个特点是节律性,它的振动的频率是每秒钟大概5-10次,这个特征也可以帮助区别其他的疾病,比如舞蹈病、小脑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引起的震颤;第二个方面是肌强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和躯体通常都变得非常的僵硬,失去了它的柔软性。病变的早期一般的从一侧的肢体开始,逐渐地感到某一个肢体的运动特别的不灵活,特别的僵硬,并逐渐的加重,出现运动迟缓。做日常动作的时候,动作就变得非常的慢,而且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这时候拿着病人的胳膊或者腿,帮助活动关节的时候,会感觉到肢体很僵硬,活动关节很困难,就好像来回折一根铅管一样。如果同时有震颤,活动关节的时候就有一种断断续续的停顿的感觉,就好像两个咬合的齿轮转动时的感觉,所以叫做齿轮样的增高;第三个方面是运动迟缓。在早期,由于上臂的肌肉和手指肌肉的强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做精细的活动,比如扣扣子、系鞋带等等,动作就变得比以前笨拙、比以前缓慢,或者根本就不能顺利的完成。假如让病人写字,会觉得有点困难,而且字是越写越小,叫做小写症。另外面部肌肉的运动也减少,病人很少眨眼睛,两眼转动也减少,表情很呆板,好像戴了副面具一样,医学上称之为面具脸。走路的时候起步是很困难,但是一旦开步走,身体就出现一种前倾、重心前移,步伐越来越小,越走越快,如果让病人这时候停下来,就不能及时的停住,叫做慌张步态。在走路的时候,病变的一侧上肢的摆动动作也减少,如果要让病人转身,会要连续好几个小碎步才能完成转身的动作。因为有口、舌、咽喉部肌肉的运动障碍,所以病人不能很顺利地咽下唾沫,就显得口水很多,同时言语也减少,声音变得比较低沉和单调,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引起饮水呛咳。晚期病人坐下来以后往往就不能自己站起来,卧床以后就不能自己翻身,日常生活就受到很大的影响;第四个方面就是姿势平衡障碍。尽管患者全身肌肉它都可以受累,但是肌张力增高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屈肌的张力比伸肌的张力要高,所以张力的不平衡就表现在一种特殊的姿势,主要是头前倾,躯干略微前屈,上臂是内收,肘关节屈曲等等,叫做前倾前屈位。走路显得不平衡,就容易摔跤,但是姿势平衡障碍在早期并不出现,在中晚期以后才会出现。\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