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强

  • 什么是异形红细胞(音频)

    什么是异形红细胞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正常红细胞呈双面凹圆盘形,大小一致,平均直径7.5μm。异形红细胞是指红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发生改变的红细胞,常见的有:一、小红细胞,红细胞的直径小于6μm,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的贫血。二、大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三、巨红细胞,直径大于15μm,常见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四、球形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增加大于2.9μm,可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五、椭圆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六、口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七、靶形红细胞,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常见的是地中海贫血。
  • 血红蛋白偏高怎么办(音频)

    血红蛋白偏高怎么办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血红蛋白偏高,是指血红蛋白浓度在成年男性大于170g/L,女性大于160g/L。血红蛋白偏高,分为相对性的偏高和绝对性的偏高。相对性的偏高是因为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引起的,常见于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崩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对于血红蛋白相对性的偏高,可以积极的补液治疗,稀释血液,使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同时治疗原发病。绝对性的增多常见于血氧低的病人,如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严重的慢性的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还有一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持续性的显著增多,血红蛋白可以高达180-240g/L。对于这种绝对性的血红蛋白增高,尤其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可以给予放血治疗,口服羟基脲,也可应用干扰素治疗。
  • 血小板正常值范围(音频)

    血小板正常值范围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0万-30万/ml,如果血小板低于10万/ml,称为血小板减少,可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性疾病引起,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n也可见于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引起,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风疹、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n如果血小板数量超过40万/ml,就称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增多可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反应性增多可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患者,这种增多多是轻度的,多数在50万/ml以下。
  • 大血小板比率偏低的原因(音频)

    大血小板比率偏低的原因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大血小板,是指血小板容积大于等于12FL的血小板。大血小板比率,就是指大血小板占所有血小板总数的比例。血小板是一种叫做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形成的,形成机制不详。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很大,它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成为许许多多小的血小板,大血小板就是没有被充分裁剪的血小板,也就是刚从巨核细胞上脱落下来,没有经过充分发育成熟的血小板。大血小板比率低,说明血小板的成熟度较高,如果血小板数和大血小板比率同时减少,则说明可能存在着出血的情况,机体正在动员大血小板形成小的血小板,消耗大血小板较多,导致大血小板比率降低。
  •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怎么办(音频)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怎么办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偏高,有生理性的偏高和病理性的偏高两种情况。生理性的偏高常见于妊娠的后期,分娩、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病理性的增高常见的原因有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的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另外,还有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的破坏,如严重的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的血管内溶血等,还有急性的大出血,也可以出现白细胞的增高。 另外,急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急性药物中毒,如安眠药中毒等,也会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偏高。对于病理性的增高,首先要从根本上治疗原发病,原发病控制了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就会下降。 如金葡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感染,积极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等皮肤感染控制以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就会逐渐的降至正常范围。
  • 血液黏稠怎么调理(音频)

    血液黏稠怎么调理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血液黏稠也被称为血稠,在医学上叫高黏稠血症,中老年人多见,可经血液流变学检查而确诊。影响血液黏稠度的主要因素有:血细胞性因素,如血细胞数量的多少、大小、形态、红细胞的变形性、血小板的功能等。血浆性因素,如血浆蛋白,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纤溶活性等。血管性因素,如血管的长度、直径和内膜的光滑度。如果血稠,首先要多喝水,少吃油腻的食物,注意清淡饮食。同时,适当的进行运动,尤其是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果血稠比较严重,可以考虑服用一些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有核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音频)

    有核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有核红细胞是指尚未脱去细胞核的未成熟的红细胞,有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四种类型。正常成人外周血中没有有核红细胞,如果出现了有核红细胞,均属于病理现象。可见于: 一、增生性贫血,常见于各种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严重的低色素性贫血,以出现晚幼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多见,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表示骨髓中红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二、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异常增生,并释放入血,以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多见。 三、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时,脾、肝、淋巴结等组织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这些组织因缺乏对血细胞释放的调控能力,幼稚血细胞大量进入外周血,各发育阶段的幼红细胞都可以见到,并且可以见到幼稚的粒细胞及巨核细胞。 所以,有核红细胞的计数,可以对好多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血同型半胱氨酸偏高的定义(音频)

    血同型半胱氨酸偏高的定义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血同型半胱氨酸简称血同,英文缩写Hcy。血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血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能被分解代谢,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原发性原因和继发性原因,会影响血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导致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堆积升高,即高血同型半胱氨酸,简称高血同,会大幅增加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血同型半胱氨酸是一项重要的人体健康指标。
  • 血钾正常值是多少(音频)

    血钾正常值是多少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血钾的正常值是3.5-5.5mmol/L。血钾是维持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肌肉兴奋性的重要离子,只有血钾在正常的范围内,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血钾过低、过高都不行,维持血钾非常重要。如果血钾低于3.5mmol/L,就是低血钾,常见于长期的饮食不良及应用利尿剂的患者,需要补充氯化钾缓释片或者氯化钾注射液,这样低血钾的症状才会改善。如果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就是高血钾,常见于酸中毒等疾病,这时候就要应用利尿药,同时限制钾盐的摄入。必要时可以滴注高渗葡萄糖、胰岛素,还可应用碳酸氢钠注射液以降低血钾。
  • 红细胞沉降率高怎么办(音频)

    红细胞沉降率高怎么办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简称血沉。红细胞沉降率增高有生理性的增高和病理性的增高,生理性的增高常见于女性的月经期或者60岁以上的高龄病人,这种情况不需要特殊处理。病理性的增高常见原因有急性感染,如急性肺炎、急性阑尾炎等等,这时候就需要给予抗感染或者手术治疗。风湿性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也会增高,这时候就需要给予抗风湿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贫血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也会增高,需要查找贫血的原因给予对症治疗。同时,高血脂的病人也会出现血沉增快,应给予降血脂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