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兴

  • 间歇性精神疾病可以痊愈吗(音频)

    间歇性精神疾病可以痊愈吗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间歇性精神疾病相对于持续性精神疾病预后比较好,间歇性精神疾病容易反复发作,有很好的缓解期,在缓解期间往往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的交往能力保持比较好。典型的容易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有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类疾病在发作时症状表现比较典型,在缓解期没有任何精神症状。\n躁狂发作的时候有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在抑郁发作时有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意志活动减退、明显的消极想法和消极行为、睡眠障碍,这些症状经过抗抑郁、抗躁狂的药治疗,往往缓解的比较彻底。双相情感障碍也会有情绪的高涨和低落,在治疗上使用心境稳定治疗为主,在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时,分别使用抗躁狂和抗抑郁的药,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转相,也就是说躁狂有可能转为抑郁,抑郁也可能会转为躁狂。有一些精神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系,像分离转换障碍,往往也是发作型,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如果精神症状比较明显,像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可以对症使用一点这方面的药来改善症状,这一类的疾病也容易反复,但是可以痊愈。
  • 如何测试心理是否有问题(音频)

    如何测试心理是否有问题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测试心理是否有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心理精神的访谈和其他方式,主要分析如下:\n1、感知方面:像感觉过敏、幻觉、错觉。\n2、思维活动:像思维内容是否减少、增多,思维内容是否有怪异,像各种妄想。\n3、情感方面:像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惊恐发作等症状。\n4、认知方面:是否出现记忆力的改变,计算能力、常识水平的变化。\n5、行为方面的改变:有一些行为不可理解。\n6、临床做心理测验:像焦虑、抑郁、强迫、多动、智力方面的检测,有助于症状的判断,有助于诊断。\n7、其他方面: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状态、认识情况,还要结合病史资料,以及结合实验室检查,排除相应的躯体疾病导致的这些精神症状。
  • 成人自闭症怎么治疗(音频)

    成人自闭症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康复训练治疗自闭症,大部分集中在年龄比较小的患者,针对成人自闭症干预研究比较少。用于13岁以上及成年自闭症的治疗手段,包括行为示范、父母培训、自我管理、社交技能训练,还有辅助设备的运用、职业技能训练等,主要分析如下:\n1、行为训练:可以使用多种行为干预方法,例如使用提示法、修正错误法、辅助法、强化法、链接法的组合。\n2、示范:向患者呈现目标行为,让其模仿,可以合并使用录像。\n3、父母培训: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n4、自我管理:用心理学的原理,纠正自己行为的过程。\n5、社交技能训练:是针对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包括目光接触、使用手势、互动信息,发起和结束活动。目前有很多社交技能的训练,包括如何启动、如何维持、结束谈话、如何打电话、如何和朋友交往、如何理解和运用幽默、如何应对嘲弄和令人尴尬的场景。\n6、替代设备:包括手势语言、视觉图表符号,还有电子语音装置等,大量应用于成人自闭症的治疗。\n7、职业技能训练:可以减少对照顾者的依赖,增加自我成就感,以及改善社交技能,提升生活质量。
  •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多久有效果(音频)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多久有效果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影响抗精神病药效果的有很多因素,如给药速度和剂量,快速给药、较高质量往往见效比较快。不同抗精神病药的半衰期不同,一般要经过3-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浓度才能达到稳态的水平。对于大部分口服抗精神病药,见到明显效果需要4-6周的时间,在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可以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n药物使用的主要方式和剂型大部分是口服片制剂,也有口服水剂、快速崩解片、注射水剂、油剂、缓释剂,对于治疗依从性不好者,可以选择注射长效针剂。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在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精神药物通过酶代谢,有的药物可能对酶有抑制作用,也有的药对酶有诱导作用,从而影响了药物浓度。有的患者属于弱代谢型,有的患者属于超高代谢型,不同患者对药物代谢速度不一样,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体内药物与蛋白结合的程度、体内蛋白的含量不同、药物竞争性与血浆蛋白结合,以上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作用。
  • 精神病患者大脑有病变吗(音频)

    精神病患者大脑有病变吗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目前认为精神病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现在研究手段还没有发现明显的大脑器质性改变,但从微观讲,中枢神经递质有改变,此种递质是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物质,可塑性有变化,也就是神经细胞的修复过程。中枢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物质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还有很多氨基酸,上述物质发生变化都会导致不同的精神状态改变,像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机制是多巴胺活动增强,多数抗精神病药是通过改变多巴胺而发挥治疗作用。5-羟色胺在抑郁症患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集中于脑干的某些神经核团,目前有很多新型的抗抑郁药,主要是通过提升5-羟色胺浓度而起到改善抑郁症状的作用。\n影像研究发现,精神疾病中枢也会有改变,精神分裂症患者涉及到所有的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情感障碍也存在脑结构异常。抑郁症的患者部分脑区灰质减少,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在额叶皮质体积缩小,治疗后的抑郁症患者额叶皮质、海马、海马旁的灰质体积增大。大脑本身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患者的行为、思维和大脑神经内分泌调节关系非常密切。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有异常,高水平的皮质醇导致神经核团海马椎体细胞凋亡,是应激和抑郁症发生认知损害的原因之一,还有肠道微生物群对大脑有调节作用。另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损害,会导致精神症状出现。
  • 精神病药对身体的伤害(音频)

    精神病药对身体的伤害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精神病药常见的会出现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迟发性的运动障碍等,主要与阻断多巴胺D2受体有密切关系。此外,还有代谢综合征,有体重增加、糖脂代谢异常,目前已经成为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n抗精神病药常见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很大程度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内分泌紊乱可以导致泌乳素升高、月经紊乱、性激素水平异常、性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出现的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会导致各种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还有比较严重的镇静作用,此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超过10%。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中氯氮平最为常见,奥氮平、喹硫平也比较明显,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较少见到,还有流延,是氯氮平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占60%以上,在睡眠过程中最为明显。除上述不良反应外,还有体温调节紊乱,下丘脑调节中枢也会受到影响,还可以出现抗胆碱能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出现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尿潴留,也可以出现肝功能的损害。恶性综合征是比较严重的副反应,还可以诱发癫痫大发作,以及出现血液系统的改变,抗精神病药可以诱发粒细胞减少,还可以导致猝死。
  • 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有哪些(音频)

    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有哪些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自闭症的游戏又叫康复训练,常用的有视觉方面游戏、社交活动游戏、语言表达游戏、有目的运动游戏,上述游戏有理论支持,是一种科学训练方法。自闭症患者视觉加工具有优势,可以补充其听觉加工、组织能力方面不足的有效工具,像利用图片交换回答简单的问题,提升自闭症患者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人际交往训练符合心理缺陷理论,自闭症儿童缺乏对他人心理的推测能力、共同注意障碍、没有目光接触、不能共同注意、不能分辨他人的表情,也就不能形成社会参照能力,更不能分享交往过程的感觉和经验,故不能与亲人之间建立感情联系和友谊。\n该方面训练是由父母亲和训练者主导,例如目光对视、表情辨认、捉迷藏、“二人三条腿”游戏、抛接球运动,训练中要求训练者和父母表情丰富夸张,语调需要抑扬顿挫;还有“地板时光”运动,家长和老师根据患者活动兴趣决定训练内容,配合儿童的活动。在训练中不能制造变化、惊喜、困难,引导孩子在自由、愉快的运动时光中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训练活动可以不局限在课堂中,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 长期心情不好有什么危害(音频)

    长期心情不好有什么危害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长期的心情不好直接可以导致人体身体、心理状态的变化,包括免疫力变化、抵抗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睡眠障碍,会出现高级认知功能的受损、食欲改变、体重下降,整个精神活动都会由于情绪不好而严重受到影响,具体处理如下:\n1、轻度: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自我认知的改变,以及结合适当的心理疏导、心理治疗,能够缓解。\n2、重度:比较重的心情不好,如焦虑症、抑郁症,出现严重的生理性的躯体化症状,包括头痛、心慌、心悸,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肌肉的紧张震颤、失眠、记忆力下降,还会伴有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这些症状已经构成了病态,达到了焦虑和抑郁的诊断标准,可以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来治疗,能够缓解这些症状。缓解以后,患者的精神状态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
  • 隐匿性抑郁症名词解释(音频)

    隐匿性抑郁症名词解释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某些老年人往往否认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出躯体症状,而情绪的症状很容易被忽略,直到老年人发生自杀或者自杀未遂,才到精神科就诊。有人把这种躯体症状突出,掩盖了抑郁的情绪症状,叫隐匿性抑郁。\n躯体症状主要是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和有关内脏功能障碍,包括疼痛综合征,像头痛、胸痛、背痛、腹痛、全身多处的疼痛,胸部症状可以出现喉部堵塞感、胸闷、心悸,消化系统可以出现厌食、腹部不适、腹胀、便秘,自主神经功能系统可以出现面红、手抖、出汗、全身乏力,其中找不到器质性证据,体检没有发现任何阳性体征,周身乏力、睡眠障碍这些症状都常见,临床遇到反复主诉身体不适,又查不出明显的阳性体征,应该考虑是隐匿性抑郁症这种可能性。
  • 焦虑症是不是病(音频)

    焦虑症是不是病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焦虑症是一种精神心理性疾病,往往表现为惶恐不安、提心吊胆、坐立不安这种现象,可以出现肌肉的紧张、震颤以及讲话时声音的震颤,还会出现多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像头晕、头痛、心慌、心悸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尿频、尿急这些症状。这些症状经过反复的辅助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阳性体征和阳性检查结果,患者因为这些症状非常痛苦,影响生活、工作以及职业功能。\n这类患者可以使用抗焦虑的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抗焦虑药有SSRIs和SNRIs类,具有较好的改善焦虑症状的作用,也可以短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能够很好的缓解焦虑症状。另外,可以增加心理治疗,这些都能够改善焦虑症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