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兴

  • 密集恐惧症有什么症状(音频)

    密集恐惧症有什么症状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密集恐惧是对特殊情景的恐惧,在特定的情景下对密集动物、人群密集这些环境下出现恐惧症状,表现是呼吸困难、紧张、出汗、全身震颤、手抖等,甚至出现手足无措、晕厥,严重时会出现逃离、回避。这些密集情景的物体包括动物、植物,或有毒动物的图片,像章鱼、游走的蛛蛛、大量盘踞的蛇、眼镜蛇、石头鱼以及密集的人群,或者密集、有毒的植物等,患者会选择逃离、回避这些物体,如果强制接触这些情景或物体,就会出现以上恐惧的症状群。\n治疗上主要是通过暴露治疗、系统脱敏的办法,通过逐渐接触或者是缓慢暴露,可以先从模拟的情景,然后到实体的情景,有计划且按步骤逐渐进行,经过数月、数年的行为治疗,能够很好的改善这些密集恐惧的症状。这些患者常常会伴有焦虑、强迫以及躯体化的症状,可以结合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联合治疗,能够很好的改善这些疾病的症状群。
  • 如何克服心理问题(音频)

    如何克服心理问题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心理问题范围很广,轻度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以及心理行为治疗缓解。比较重的心理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心理疾病,需要治疗,特别严重的需要住院治疗,或者联合多种治疗措施进行治疗。\n轻度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状态、沮丧状态、恐惧状态,这种状态是暂时性,与负面生活事件有关系,经过自我调节以及专业人士的心理疏导、心理治疗,能够缓解。对于较重的心理疾病,像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这些属于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用药物来治疗。精神科常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及抗精神病药、抗躁狂药,能够很好的改善重症心理疾病症状。不同的药物作用机理对身体损害不一样,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躯体状况以及具体精神症状表现来选择。如果药物治疗不理想,可以选择物理治疗,或者联合多种治疗措施。
  • 怎样缓解紧张焦虑恐惧(音频)

    怎样缓解紧张焦虑恐惧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紧张、焦虑、恐惧是一组症状群,治疗的方法是以心理行为治疗为主。如果症状严重,结合使用抗焦虑的药物,包括焦虑症状群、恐惧症状群,焦虑症状群包括急性症状和慢性、广泛性的焦虑。\n恐惧症状是对特定的物体情景的恐惧,急性焦虑症表现是惊恐发作,发作时表现有濒死感、失控感,会出汗、紧张。这些症状经过抗焦虑的药物治疗,能够完全缓解,同时结合心理治疗、心理疏导,往往能够巩固治疗效果。\n而广泛性的焦虑症,除了有紧张、焦虑这些心理症状群以外,还会伴有很多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表现是各种躯体化的症状,反复检查没有发现阳性体征和阳性的检查结果。治疗上可以使用抗焦虑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纠正焦虑症患者的错误认知。对于恐惧症的患者主要是使用行为治疗,包括系统脱敏和暴露疗法,能够很好的缓解恐惧症状。
  • 失眠和抑郁症可以自愈吗(音频)

    失眠和抑郁症可以自愈吗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失眠和抑郁症可不可以自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下:\n1、可以自愈:继发性的失眠和抑郁,通过针对原因的治疗以及心理疏导可以自愈。\n2、不可以自愈:原发性的抑郁和失眠没有任何原因,由生理因素造成,需要用药物治疗才能缓解。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原因,出现原发性的失眠,这时候需要使用苯二氮䓬类的药物,改善失眠的症状,如果不治疗,症状迁延不愈,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原发性的抑郁症状有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意志活动减退、食欲下降、体重下降、性欲下降,有消极的想法和消极的行为,有些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病性的症状。需要用抗抑郁的药结合心理治疗,才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如果不治疗,绝大部分不会自愈,容易导致消极思想,有自杀、激越、冲动、伤人、毁物的风险。原发性的失眠、抑郁,常常存在内源性的神经递质变化,这些变化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调节,绝大部分不会自己缓解。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以使用物理治疗,比如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能够很好的改善这些症状,这些治疗需要在专科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 倒退型自闭症症状(音频)

    倒退型自闭症症状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自闭症的患者经过康复训练,有一些自闭症的症状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改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各种能力倒退、退化的现象,大约占到20%左右。像语言能力、交往能力、智力状况、言语的水平,原来有或者是行为改善的现象,现在又重新出现,出现倒退这种现象。针对这些患者,大部分很难再恢复。\n这些自闭症患者具有自闭症常见的症状,语言交流、语音表达或者一种语言不能理解,往往不能和同伴、同年的小孩建立友谊,在一起不能玩耍。存在刻板重复行为动作,这些机械动作如果被打破以后就会出现情绪症状,会情绪暴躁。大部分自闭症患者都有智力障碍,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有一些患者症状会有改善,包括语言能力、交往能力以及不恰当的行为都会有所改善。而这些倒退型自闭症,原来自闭症的症状又会逐渐加重,甚至回到原来当初的水平。
  • 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音频)

    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这个问题范围比较广,人的心理活动各个方面都可以出现问题,具体如下:\n1、感知活动方面:可以出现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倒促以及感觉方面的障碍错误,出现错觉、幻觉;\n2、思维活动方面:可以出现思维内容的异常,包括各种妄想、被害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统妄想、物理影响妄想,这些妄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行为、情感以及判断,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冲动行为;\n3、情感方面:可以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不稳定以及情绪兴奋,这种现象在某些疾病情况下表现得比较突出,像抑郁、躁狂,表现情绪障碍就比较明显;\n4、智能方面:可以表现异常,像记忆力的下降、计算能力的下降、常识水平的下降异常,甚至出现远期记忆下降。可以出现不认识人、出门不知道回家、不认识熟悉的人。\n有一些可能会出现行为上面的异常,如自杀行为、冲动行为、毁物行为,还有一些出现怪异的行为,这些都是心理问题,严重时可以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
  • 精神分裂症病人痊愈后为什么会懒惰(音频)

    精神分裂症病人痊愈后为什么会懒惰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病人痊愈以后出现懒惰,主要考虑有以下几个原因:\n1、特殊的阴性症状:精神症状阳性部分虽然痊愈了,但是存在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像意志活动减退、思维活动减少、与社会脱离接触、社会活动功能退缩、不想工作学习、不想与别人交流、生活表现很邋遢及懒散,这属于特殊的阴性症状。\n2、药物的镇静作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后,精神病性的症状缓解了,多多少少出现镇静作用,导致病人出现嗜睡、乏力、不想动的现象,给人感觉是懒散的样子,甚至会出现代谢综合征,如肥胖、糖尿病等。\n3、病耻感:某些病人由于症状缓解,会存在一定的病耻感,不想参加社会交往活动,表现出抑郁的症状。\n针对不同的懒散的症状表现,需要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懒散的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哪些(音频)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是指正常的心理活动功能缺失,涉及到情感、社交、认知方面的缺陷。最主要的有五项阴性症状,其中意志减退、快感缺失是最常见的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主要分析如下:\n1、意志减退:患者从事有目的活动的意愿和动机减退、丧失,轻症表现是安于现状、无所事事,以及对前途无打算、无追求,不关心个人卫生、懒于料理,重症表现是卧床不起、孤僻离群、行为被动,甚至个人生活不能自理,本能欲望也缺乏。\n2、快感缺失:表现是持续存在不能从日常活动中获得快乐感,尤其是参与活动时缺乏期待感。\n3、情感迟钝:不能理解、识别别人的情感表露,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反应有面部表情、眼神接触、体态语言,还有语音、语调、倾听、交流等都存在缺陷。\n4、社交退缩:包括社会关系冷淡,对社交的兴趣减退,缺乏与亲友的交往,性兴趣下降,难以体会到亲情友爱,不主动参加社交活动。\n5、语言贫乏:语言产生的数量明显减少,问话和回答内容空洞、简单,严重时没有自发性的语言。\n这些阴性症状在单纯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比较多见,目前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治疗这些阴性症状的效果比较差。
  • 精神疾病什么时候能好(音频)

    精神疾病什么时候能好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不同的精神疾病缓解的时间不一样,经过药物治疗后,早期急性精神病的症状大约4-6周会有明显的效果,后期的巩固和维持治疗需要2-3年的时间。发病时间比较短,如急性发作性的疾病,往往治疗效果比较好,若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且不及时治疗,则效果可能会差一些。有些精神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像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症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可能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往往治疗效果比较差。焦虑症的患者会有很多躯体化的症状,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可能会伴有个性方面的焦虑和认知方面的歪曲,在治疗时需要结合心理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有情绪高涨和低落交替出现,在情绪高涨时需要用抗躁狂药物,在情绪低落时需要使用抗抑郁药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心境稳定剂。\n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有可能会出现转相现象,有一些疾病治疗效果不好,如偏执型精神病等,主要以系统性的妄想为主,工作、生活能力基本上完好,在涉及到妄想这种症状的情况下,患者也可能会出现精神异常的现象,这种症状可能会长期存在,对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效果往往不明显,有可能会在症状支配下出现冲动伤人的现象。
  • 精神疾病会遗传吗(音频)

    精神疾病会遗传吗
    讲解医师:万兴松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很多精神疾病都有遗传的特性,常见疾病如下:\n1、自闭症: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大于90%,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大约是30%,遗传度可以达到90%以上。\n2、精神分裂症:家系调查研究发现,患者家族总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遗传因素比环境因素、其它因素的影响大,如果父母亲均患有精神分裂症,其女患病率远高于父母之一患病的概率。\n3、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遗传倾向比精神分裂症、重型抑郁症更加突出,是正常对照人群的8-18倍。如果父母双方均有双相情感障碍,其子女患病的概率能达到70%左右。\n4、抑郁:与遗传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家系研究发现,患者一级亲属抑郁症的发病概率是正常人群发病率的2-3倍,血缘关系越近,同病率越高,父母、兄弟、姐妹的同病率是20%左右,而堂兄弟、姐妹的同病率只有2.5%。经过对双生子的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约是90%,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大约是40%。\n4、其它精神疾病:像焦虑症、强迫症也有遗传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