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加强

  • 免疫球蛋白igg偏高怎么办(音频)

    免疫球蛋白igg偏高怎么办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G偏高最常见的情况有: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免疫球蛋白IgG偏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白塞氏病等等。要想确诊原因,需要到医院检查血常规、血沉、抗核抗体谱、抗双链DNA等,确诊以后再给予对症治疗,免疫球蛋白IgG偏高就会逐渐降低。 二、如果IgG明显偏高,其他的免疫球蛋白降低,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就是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除了IgG偏高以外,还可以出现肾脏损害、骨骼疼痛等等。需要到医院的血液科就诊,做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和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以后给予化疗,如来那度胺、硼替佐米治疗,偏高的免疫球蛋白IgG就会逐渐降至正常。
  • 血液检测多少钱(音频)

    血液检测多少钱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血液检测可以帮助诊断疾病,血液检测的内容很多,如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生化、大生化、乙肝五项、病毒四项、肿瘤标记物等等,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检查,所以血液检测的花费具体多少钱,需要根据选择的项目来确定。 在一般的三甲医院,血常规是20元左右,肝功、肾功40元左右,血脂80元左右,小生化200元左右,大生化350元左右,乙肝五项150元左右,病毒四项120元左右,肿瘤标记物400元左右。所以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指导建议选择具体的检查项目,同时在不同的地区和医院,花费的数目可能有所差别。
  • 白细胞计数偏高怎么回事(音频)

    白细胞计数偏高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为4000-10000/mL,新生儿为15000-20000/mL,6个月至2岁的婴儿为11000-12000/mL,如果超过了正常范围就是白细胞计数偏高。引起白细胞计数偏高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尤其是各种化脓性的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等。同时,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外伤也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偏高,如大面积外伤、严重烧伤、大手术后也可以出现白细胞计数的偏高。中毒的情况,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药物中毒(如安眠药中毒)等,白细胞计数也会偏高。如果白细胞计数严重增高,常见于各种白血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等等。
  •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是怎么回事(音频)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血小板分布宽度,英文缩写PDW,是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离散度的指标,用所测量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说明血小板存在明显的大小不均匀,巨大的血小板直径可以达到20-50微米以上。常见的疾病有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脾栓塞、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栓塞性疾病等。还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
  • 什么是异形红细胞(音频)

    什么是异形红细胞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正常红细胞呈双面凹圆盘形,大小一致,平均直径7.5μm。异形红细胞是指红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发生改变的红细胞,常见的有:一、小红细胞,红细胞的直径小于6μm,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的贫血。二、大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三、巨红细胞,直径大于15μm,常见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四、球形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增加大于2.9μm,可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五、椭圆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六、口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七、靶形红细胞,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常见的是地中海贫血。
  • 血红蛋白偏高怎么办(音频)

    血红蛋白偏高怎么办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血红蛋白偏高,是指血红蛋白浓度在成年男性大于170g/L,女性大于160g/L。血红蛋白偏高,分为相对性的偏高和绝对性的偏高。相对性的偏高是因为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引起的,常见于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崩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对于血红蛋白相对性的偏高,可以积极的补液治疗,稀释血液,使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同时治疗原发病。绝对性的增多常见于血氧低的病人,如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严重的慢性的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还有一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持续性的显著增多,血红蛋白可以高达180-240g/L。对于这种绝对性的血红蛋白增高,尤其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可以给予放血治疗,口服羟基脲,也可应用干扰素治疗。
  • 血小板正常值范围(音频)

    血小板正常值范围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0万-30万/ml,如果血小板低于10万/ml,称为血小板减少,可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性疾病引起,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n也可见于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引起,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风疹、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n如果血小板数量超过40万/ml,就称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增多可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反应性增多可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患者,这种增多多是轻度的,多数在50万/ml以下。
  •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怎么办(音频)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怎么办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偏高,有生理性的偏高和病理性的偏高两种情况。生理性的偏高常见于妊娠的后期,分娩、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病理性的增高常见的原因有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的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另外,还有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的破坏,如严重的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的血管内溶血等,还有急性的大出血,也可以出现白细胞的增高。 另外,急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急性药物中毒,如安眠药中毒等,也会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偏高。对于病理性的增高,首先要从根本上治疗原发病,原发病控制了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就会下降。 如金葡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感染,积极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等皮肤感染控制以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就会逐渐的降至正常范围。
  • 血液黏稠怎么调理(音频)

    血液黏稠怎么调理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血液黏稠也被称为血稠,在医学上叫高黏稠血症,中老年人多见,可经血液流变学检查而确诊。影响血液黏稠度的主要因素有:血细胞性因素,如血细胞数量的多少、大小、形态、红细胞的变形性、血小板的功能等。血浆性因素,如血浆蛋白,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纤溶活性等。血管性因素,如血管的长度、直径和内膜的光滑度。如果血稠,首先要多喝水,少吃油腻的食物,注意清淡饮食。同时,适当的进行运动,尤其是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果血稠比较严重,可以考虑服用一些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有核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音频)

    有核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有核红细胞是指尚未脱去细胞核的未成熟的红细胞,有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四种类型。正常成人外周血中没有有核红细胞,如果出现了有核红细胞,均属于病理现象。可见于: 一、增生性贫血,常见于各种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严重的低色素性贫血,以出现晚幼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多见,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表示骨髓中红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二、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稚红细胞异常增生,并释放入血,以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多见。 三、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时,脾、肝、淋巴结等组织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这些组织因缺乏对血细胞释放的调控能力,幼稚血细胞大量进入外周血,各发育阶段的幼红细胞都可以见到,并且可以见到幼稚的粒细胞及巨核细胞。 所以,有核红细胞的计数,可以对好多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