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娴

  • 冠心病的发病年龄(音频)

    冠心病的发病年龄
    讲解医师:刘文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
    冠心病属于老年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硬化的过程不断加重而患冠心病,所以在40岁以前冠心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而随着年龄的增加40岁以后,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发病率就会增加一倍,对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年龄要比男性要推迟大约10年左右,所以通常女性是在绝经期以后五年,冠心病的发病情况才与男性相同。\n但是近几年来大约有20年左右,年轻患者冠心病也会逐渐增多,主要是由于年轻患者的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服用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生活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节制、经常熬夜等这样的活动。另外,肥胖、不运动的年轻人也相对越来越多,而具备这样高危因素的人群患病年龄会越来越早,还有一种冠心病的情况,在家族当中比较早出现冠心病的家庭成员,说明存在着一定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倾向,有这样遗传背景的人可以会早发冠心病,需要更加及早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房颤引起的心肌梗死治疗(音频)

    房颤引起的心肌梗死治疗
    讲解医师:刘文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
    心房纤颤与急性心肌梗死往往是两种并存的疾病,但是它们之间也有相互的联系。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脉血流突然中断而造成远端的心肌坏死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房颤在什么情况下会引起心肌梗死?就是房颤的时候由于血栓脱落,血栓到达主动脉内,进入冠状动脉而造成局部冠状动脉某一支血管的栓塞,可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但这种情况,治疗上主要要明确它是否由于栓塞引起,通常在临床上不能够区分的时候,由房颤引起的心肌梗死,同样也是接受溶栓治疗,或者是急诊的PCI治疗来使得闭塞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起来。但在平时,预防房颤引起的心肌梗死,主要治疗是平时的抗凝治疗,用抗凝来减少房颤患者血栓脱落,造成体循环栓塞,包括冠状动脉栓塞、脑动脉栓塞、肾动脉栓塞等其他重要生命脏器的栓塞。所以主要是用的抗凝治疗,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但近年来对于新型口服抗凝药,比如利伐沙班或者是达比加群酯。它的应用相对较多,因为比较方便,也不需要特别的监测。而这种房颤的抗凝对于预防血栓栓塞,预防房颤引起的心肌梗死是有效的。
  • 心梗导致心脏破裂怎么治(音频)

    心梗导致心脏破裂怎么治
    讲解医师:刘文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
    心肌梗死导致心脏破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导致心脏的游离壁破裂,也就是说心脏壁与心包相连的这部分心室壁破裂,这种破裂就会造成急性的心包填塞,会立即危及生命,发生死亡。还有一种心脏破裂是位于心脏内部室间隔的部位,叫室间隔穿孔,这种心脏破裂导致的室间隔穿孔,由于并没有将血液流到心包腔,而是血液从左心室分流到右心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造成急性的心功能不全、右心衰竭、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n这种情况通常可以在心脏辅助,比如IABP的辅助之下,可以在减轻心脏负担、减轻心脏分流量的情况下,暂时维持患者可以有机会去进行手术的治疗。通常需要做外科手术,进行室间隔缺损、破裂部位的修补,同时也进行冠状动脉的搭桥手术。
  • 什么是心肌再梗死(音频)

    什么是心肌再梗死
    讲解医师:刘文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而导致了远端的血流中断,发生心肌坏死,有很多患者经过治疗或者溶栓、PCI治疗而使血管再通,而改善了远端的供血,使一部分心肌功能得以恢复。当然还有一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当时是急性血栓形成,部分也可以自溶而使得该冠状动脉再次通畅起来。\n这些通畅起来的冠状动脉可能还存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血栓这样的基础病变,而这些部位可能再次发生血栓而造成血流的再次中断,该部位存活的心肌再次发生心肌坏死,叫心肌再梗死。如果再次发心肌梗死,对心脏的功能无疑是再一次加重心脏功能的受损而带来心功能减退。
  • 心律失常用药(音频)

    心律失常用药
    讲解医师:刘文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在这里面要区分为快速性的,比如早搏或者心动过速等等,这些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还有缓慢性的心律失常,比如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者房室传导阻滞出现心跳过慢。缓慢性的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非常有限的,只是在急性发作的时候可以在医院用药物去缓解,但是长期的治疗往往需要起搏器。\n对于快速性的心律失常,目前有Ⅳ类抗心律失常药,首先是ⅠA类的奎尼丁、心律平、利多卡因为代表的一类药物,再有是Ⅱ类的抗心伤药物,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还有Ⅲ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以胺碘酮、决奈达隆、索他洛尔这一类的药物,还有Ⅳ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比如非二氢吡啶的钙拮抗剂、维拉帕米或者地尔硫䓬这样的药。抗心律失常药,当然还有些其他类型,比如腺苷这些都是其他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哪些(音频)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哪些
    讲解医师:刘文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临床上有四大类:\n1、一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以奎尼丁为代表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临床上目前已比较少用。除此之外还有利多卡因、美西律、普罗帕酮等药物,都属于一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n2、二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临床上常用的有艾司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等。\n3、三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以胺碘酮为代表,主要是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对于室性和室上性能各种心律失常都有效果,这一类当中还有索他洛尔、决奈达隆等药物。\n4、四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是非二氢吡啶类的钙拮抗剂,包括维拉帕米,也就是异搏定,以及地尔硫卓等药物。\n除了这四类经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外,临床还有其它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比如洋地黄、腺苷、硫酸镁、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也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治疗。
  • 房颤应该吃什么药(音频)

    房颤应该吃什么药
    讲解医师:刘文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
    房颤治疗主要分成以下两个方面:\n第一、针对房颤患者,维持房颤节律的情况下,治疗分为控制房颤的心室率以及抗凝的治疗。控制房颤心室率的治疗有洋地黄类的药物和非二氢吡啶类的钙拮抗剂,比如合心爽、异搏定等药物,还有其他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比如胺碘酮等。\n第二、在控制心室率的基础上,房颤的患者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形成,所以还需要进行抗凝的治疗。在抗凝药物选择上,如果房颤在二尖瓣狭窄的基础上出现,多选用华法林,具有有效抗凝作用。但在华法林应用过程当中,经常需要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的检测,了解抗凝药物是否得当。目前还有新型口服抗凝药,比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药物,通过标准的剂量,不需要平时过多的监测。\n所以,对于非瓣膜性的房颤可以选用新型的口服抗凝药。在房颤的治疗当中,还有一类转复房颤,主要通过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来转复房颤的节律,比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药物,以及电复律治疗,可以起到转复房颤的作用,纠正房颤的节律,使其转为匀齐的窦性心律。
  • 什么是心脏衰弱(音频)

    什么是心脏衰弱
    讲解医师:刘文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
    心脏衰竭严格意义的定义叫做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损害到心脏的功能而使得回心血量减少,更多的血液淤滞在体循环或肺循环。还有由于射血心脏的收缩力减低,射血减少而不能够满足我们周围器官组织的灌注两个方面,所以它主要表现的是呼吸困难或者水肿。\n心脏衰竭是由各种疾病早期没有合理治疗而发展成终末阶段,比如高血压长期不加以控制可以带来心脏的扩大、心功能的减退出现心力衰竭,如果要是快速性的心律失常,长期不加以纠正也可以引起心脏功能的减退,还有瓣膜性的心脏病,比如二尖瓣的关闭不全、长期的容量负荷过重也可以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我们最常见的是冠心病,由于心肌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问题而带来心脏供水的减少,或者是心肌的坏死而出现心脏收缩功能的减低等等,所有的心脏疾病最终都可能会走向心力衰竭。
  • 房间隔缺损可以生育吗(音频)

    房间隔缺损可以生育吗
    讲解医师:刘文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
    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的心脏病,能否生育要分不同的情况。如果存在房间隔缺损,出生以后已经进行了手术的治疗,房间隔缺损应该是治愈的,对未来生育一般没有影响。但如果要是房间隔缺损没有进行过手术治疗,那要看缺损的大小,如果缺损相对较小,没有肺动脉压力的增高,也是能够顺利妊娠和分娩的过程的。但如果房间隔缺损大,伴随有肺动脉高压,在妊娠过程当中可能带来肺动脉压力的进一步升高,而影响患者的肺子通气、换气的情况,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所以房间隔缺损要看是否进行了手术治疗,以及伴随不伴随肺动脉高压,来决定是否能够胜任妊娠和分娩的过程。
  • 心肌缺血咋查(音频)

    心肌缺血咋查
    讲解医师:刘文娴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
    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痉挛或者微小血管的储备不好,而造成心肌灌注不足,导致在心脏需氧量增加的时候,供血不能够相应增加,出现心肌缺血。所以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它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的检查。心电图的检查通常不能够通过一份心电图来确定心肌缺血的存在,往往是在有症状发作时候,心电图呈现ST段、T波的改变,而在症状缓解的时候,这种改变有恢复正常。这种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对诊断心肌缺血,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除此之外,还有负荷心电图,比如患者进行运动来诱发心肌缺血看运动前后心电图的改变。再有就是通过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通常是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但是也是需要运动或者是药物的负荷来诱发心肌缺血,可以在缺血的时候,节段性的室壁运动存在异常,也证明心肌缺血的存在。还有心脏的负荷,同位做的心肌显像也包括药物或者运动的负荷,在运动负荷的情况下出现心肌区域的灌注减少,也是证明心肌缺血存在。所以临床上对于心肌缺血正确的判断是从发作时心电图、运动诱发心电图、复合超声心动图、负荷核素心肌显像这样的一些办法来证明心肌缺血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