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

  • 高血糖会遗传吗(视频)

    高血糖会遗传吗
    高血糖会不会遗传,主要取决于导致高血糖的原因。有些高血糖是一过性的应激因素所引起,如患者在创伤以后、围手术期或者是其他的应激状态下,由于升糖激素水平的分泌导致血糖一过性的升高,这种高血糖不会遗传。如果是由于慢性代谢性的因素所引起来的高血糖,会有遗传倾向,像2型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与遗传因素和背景均具有关系。尤其在遗传背景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遗传倾向比较明显。所以家族当中,如果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确实要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要进行75g糖耐量试验的检查。其他类型的糖尿病与遗传也明确相关,如线粒体糖尿病像MODY,还有脂肪萎缩性的糖尿病,与遗传均有强烈的关系,所以这些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容易出现遗传的倾向。当然也不要过于惧怕遗传所导致的血糖水平升高,通常对于血糖水平升高,通过饮食干预、运动结合以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血糖就可以控制良好。任何疾病的发病,均与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相关。
    2023-07-31
  • 肥胖型糖尿病减肥后能好吗(视频)

    肥胖型糖尿病减肥后能好吗
    肥胖型糖病减肥后可恢复,但逆转比率在70%-80%。据最新的新英格兰杂志报道,对于难治性的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药物治疗的效果,但也取决于手术时机。如果胰岛功能已经较弱,即使做完手术也获益很少,故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需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可以治愈,因为做完减重手术后,食物摄入和吸收减少,体重减少,各种胰岛功能可得到很大改善,胰岛素分泌也会恢复正常。另外,减重手术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增高。减重手术括袖状胃切除和旁路手术,胃旁路手术对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优于袖状胃切除,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几率大于袖状胃切除。
    2023-08-02
  • 孕妇糖尿病的危害(视频)

    孕妇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女性患糖尿病的危害如下: 1、糖尿病合并妊娠:如患者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加重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及其他血管病变等并发症; 2、妊娠糖尿病:即于妊娠24-28周时筛查检出的糖尿病,母体血糖升高可通过胎盘传至胎儿,导致胎儿血糖升高,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和血糖利用增加,造成出现巨大儿的风险增加,可能导致母体难产或剖宫产的几率增加;同时如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胎儿出生后出现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几率将增加,同时患者出现2型糖尿病的几率也将增加。
    2023-08-02
  • 为什么会得妊娠糖尿病(视频)

    为什么会得妊娠糖尿病
    高龄妊娠是目前公认的妊娠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还有肥胖也是发生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它因素包括经济、文化水平和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的作用。与成人的2型糖尿病和种族文化关系类似,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相关性。种族因素除了由遗传因素造成外,不能排除经济、文化、饮食习惯和地域情况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病史家族危险的1.55倍。如果直系亲属当中有糖尿病患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会明显升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再次妊娠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也很大。同时,虽然产后糖耐量恢复正常,但是孕妇多年后诊断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高。
    2023-08-02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会失明吗(视频)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会失明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会失明,但并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会失明。通畅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生,跟患者患糖尿病时间,还有对血糖控制程度和患糖尿病类型有关。对于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10年以上,视网膜病变几率是50%;如果患糖尿病病史达20年以上,可能患视网膜病变几率为100%。对于1型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时间会提前,病情会加重。 要想避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造成失明,首先要做定期眼底检查,如果患者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非增殖期基本没有主观感觉,但在这个时期也一定每年定期复查眼底,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糖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都要得到控制,眼底病变才能缓慢发展,甚至处于稳定状态。 如果到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患者视力会明显下降,甚至失明。这时患者不要放弃希望,还要寻求专业医生进行治疗。因为现在玻璃体手术已经进入微创阶段,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非常有效,如果结合血糖全身病控制,接受及时正确眼部治疗可以避免眼睛失明。
    2023-08-03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何区别(音频)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何区别
    讲解医师:吕莎莎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廊坊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有以下几种情况:\n1、发病原因的区别: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免疫介导性,或者是特发、引发的胰岛素β细胞破坏,而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而2型糖尿病则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进行性的分泌不足,或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n2、临床方面的区别:1型糖尿病从临床上看,患者年龄比较年轻、体型特别瘦、起病比较急、症状明显,常是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发而就诊急诊,需要终身的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比较晚,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体型偏胖甚至肥胖,症状有时候不明显、不典型,很少出现自发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一般在应激、感染、中断治疗等诱因下可以发生。此类患者在胰岛素抵抗的时候,以口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为主,比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当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的时候,则可以应用一些磺脲类的药物,比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等促进胰岛素分泌。
  • 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可以治好吗(音频)

    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可以治好吗
    讲解医师:徐晓文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2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大部分患者可以治好。二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白内障,一般只要是把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这个手术目前是一个非常成熟的
  • 糖尿病足能治愈吗(视频)

    糖尿病足能治愈吗
    糖尿病足为缓慢发展的过程,严重者可出现急剧变化,其疾病本身无法治愈。因糖尿病足为糖尿病的伴随疾病,无论2型糖尿病甚至1型糖尿病本身不可治愈,糖尿病足可伴随糖尿病的发展而逐渐进展,如血糖调控在正常范围内,糖尿病足可缓慢发展,即便患者后期出现下肢缺血和神经功能丧失,也可将疾病控制在理想范围,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3-07-30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先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高危因素。同时,定期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如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眼底检查应从12岁开始,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患者情况3-6个月检查1次;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进行眼底筛查,如果发现病变,建议1年筛查1次或根据患者情况3-6个月筛查1次;建议女性于妊娠前3个月进行1次眼底筛查,如果无异常则无需复查,如有异常仍需复查,严重者1-3个月复查1次,较轻微者3-12个月复查1次。
    2023-07-30
  •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指导(视频)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指导
    糖尿病饮食是健康饮食,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患者人群当中又是一类特殊人群,饮食结构稍有不同。普通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糖分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要合理,不宜过多,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需要控制。糖尿病肾病的特殊性,肌酐水平出现升高,部分患者出现蛋白尿的情况,肾出现了疾病,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宜过多,摄入的蛋白质量过多,对肾脏会有加重病变的副作用。 糖尿病肾病患者平时的饮食状态,要适当地控制动物蛋白的摄入量,植物蛋白会加重肾功能负担,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控制植物蛋白的摄入量,动物蛋白的摄入量也不宜过多。如果担心营养不够,或者去医院化验结果提示蛋白偏低,也可以辅助增加药物,比方说α-酮酸类药物保证必须氨基酸的摄入。平时进餐蛋白质一定要控制总量,摄食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反而会加剧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