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

  •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需要吃药吗(视频)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需要吃药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非常常见的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对大多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人,需要采用药物治疗的。但是如果这个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单项偏高,但同时没有任何危险因素,如年龄小于40岁,也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史,没有肥胖、高血压,没有糖尿病,只是单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这些人可以先做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加强运动,减少油脂的摄入,不一定要进行药物治疗。 对于那些已经合并有肥胖,已经有高血压,已经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更加积极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并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就应该积极地采用他汀类降脂药进行降脂治疗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对于那些已经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如已经出现了动脉斑块,甚至已经出现过冠心病,脑血管病。对于这些人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比正常人降得更低,有特异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标准。
    2023-08-01
  • 达格列净治疗心衰吗(视频)

    达格列净治疗心衰吗
    达格列净可以治疗心衰。达格列净属于SGLT-2抑制剂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抑制肾小管中近曲小管上的葡萄糖转运体,促进渗透性利尿,本身是内分泌的降糖药物,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但达格列净同时也具有利尿作用,以及逆转心室重构、改善血管重构和纤维化的作用,因此也具有一定治疗心衰的作用。临床研究验证了不管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尤其是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具有降低心衰、降低心血管死亡,以及全因死亡,还可以降低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达格列净在心衰治疗指南中作为首屈一指的选择,称为新四联,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药物中,除既往所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外,比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以及RAAS阻断剂,比如氯沙坦、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也包括SGLT-2抑制剂,即达格列净,因此达格列净是可以用作治疗心衰的基础用药。
    2023-07-31
  • 多囊卵巢综合征饮食注意什么(视频)

    多囊卵巢综合征饮食注意什么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做好生活管理,调整生活习惯。患者应低热量、低脂饮食,注意运动,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要生活规律,不宜熬夜。如患者减重达5%或以上,其不孕、多毛、痤疮症状均有可能改善。如患者减重达正常体重范围,可避免远期并发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以及子宫内膜肿瘤的发生率可大大降低。减重亦可逆转胰岛素抵抗,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紊乱。
    2023-07-30
  • 研究发现,晚睡晚起的“夜猫子”,罹患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更大(文章)

    研究发现,晚睡晚起的“夜猫子”,罹患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更大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引言:追求健康身体,应从早睡早起做起。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有的人不爱早睡,有的人不爱晚起。习惯熬夜的,我们一般称为夜猫子,习
    2023-08-07
  • 胆囊结石和肾结石区别(视频)

    胆囊结石和肾结石区别
    胆囊结石与肾结石形成原因有本质区别,肾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钙盐在肾脏内沉积,如平时饮水较少、水质有问题,若平时饮水很多、水质没有问题,可能和运动有关,比如只饮水不运动或者运动量非常大,导致尿量很少、出汗很多,沉积的钙质不容易随着尿液排出,是形成肾结石的主要原因。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较肾结石更加复杂,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饮食习惯不良或者不规律。 胆囊结石较肾结石治疗起来相对复杂,代谢性疾病主要是指2型糖尿病或者高血脂,比如胆固醇性胆囊结石,往往是高胆固醇血症造成胆固醇在胆汁内饱和析出,在胆囊内逐渐结晶,逐渐增大形成胆囊结石,同时因为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或者早餐清淡,胆汁在胆囊内经过一夜浓缩以后顺利排出,新鲜胆汁不能替换,往往会造成胆囊内胆固醇性结晶,甚至胆色素结晶,从而形成结石。
    2023-08-02
  • 这5个低风险生活方式行为的组合 或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文章)

    这5个低风险生活方式行为的组合 或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2型糖尿病 是一种流行病,全球(确诊和未确诊)患病率为9.3%(20至79岁,4.63亿),预计到2045年将上升至11%。2023年3月,加拿大、捷克、美国等国学者发表在《Diabetes Care》的前瞻性队列
    2023-08-07
  • 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音频)

    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
    讲解医师:张东铭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并不是一刀切的目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到正常人范围之内。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比如对于年轻的没有什么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我们可以参照正常人的标准去控制。对于老年人并发症比较多的,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这种人,我们不能够把血糖控制的过低,因为血糖控制过低以后,病人容易出现低血糖,当血糖控制的越接近正常的时候,就越容易出现低血糖。所以一般老年人并发症比较多的这部分人群,我们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饭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也就可以了。
  • 2023 EASD | 国产原研·“糖肝”同治——HTD1801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积极结果(文章)

    2023 EASD | 国产原研·“糖肝”同治——HTD1801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积极结果
    数据显示,约55.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同时患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两种疾病关系密切。对于T2DM的治疗,在有效降糖的基础上还应同时关注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控制和改善
    2024-01-03
  • 2023 EASD | RWE证据闪耀EASD!GLP-1 RA、SGLT2i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衰竭风险降低88%,(文章)

    2023 EASD | RWE证据闪耀EASD!GLP-1 RA、SGLT2i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衰竭风险降低88%,
    引言:2023年10月2日,万众瞩目的2023年第59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于德国汉堡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大会汇集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医护人员,共同探讨最新的科学研究
    2024-01-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办(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史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出现增殖性或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轻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每年随访1次;中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每3-6个月随访1次;重度非增殖性的视网膜病变每3个月随访1次。轻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在控制代谢异常与干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可实行内科辅助治疗,包括抗氧化应激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者突发失明和视网膜剥离的患者,应及时到眼科就诊。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