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究竟有哪些(视频)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究竟有哪些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考虑到有两类,一类是对孕妇而言,另一类是对胎儿而言。对孕妇可能引起流产、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再者可能发生妊娠期高血压、感染、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旦发生可能危及母儿生命。 还有发生羊水过多的风险、巨大儿、难产、产后出血、手术风险增高。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在分娩以后远期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高,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以上就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2023-08-02
  • 妊娠期糖尿病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视频)

    妊娠期糖尿病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出现的,即怀孕前血糖正常,并没有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妊娠期间胰岛储备功能相对不足,所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大多数人在产后血糖会恢复到正常状态,只有小部分人血糖控制欠佳,可能导致终身2型糖尿病,与老年人的糖尿病相同。妊娠期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性,孕妇本人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后代出现妊娠性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的几率相对增高,但不代表孩子出生后就一定会患有糖尿病。
    2023-08-02
  • 胎儿偏大的原因(视频)

    胎儿偏大的原因
    胎儿偏大可能的原因如下: 1、随着生活条件变好,怀孕以后,进食种类和数量最多,营养过剩; 2、肥胖孕妇; 3、妊娠合并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病人,分娩巨大儿可能性大; 4、过期妊娠,胎盘功能好的时候宝宝长时间生长,容易出现巨大胎儿; 5、经产妇,第二胎比第一胎体重要大; 6、父母身材高大,容易分娩巨大胎儿; 7、高龄孕妇; 8、巨大儿分娩史; 9、种族因素、民族因素。
    2023-08-02
  • 利拉鲁肽与胰岛素的区别(视频)

    利拉鲁肽与胰岛素的区别
    利拉鲁肽和胰岛素的区别在于成分、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具体如下:1、利拉鲁肽:属于人胰高糖素样肽类似物,可以活化人体内的GRP1受体,所以目前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属于比较新型的降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是回肠内细胞分泌的内炎性肠促胰岛素激素,能够促进人体内的胰腺β细胞,呈现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分泌胰岛素,也就是在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能够促进β细胞对胰岛素分泌。同时GRP1又可以抑制胃排空,减少肠的蠕动,所以也有助于控制摄入饮食,减少体重,因此目前主要是作为2型糖尿病药物作用的靶点,当葡萄糖浓度升高时,利拉鲁肽可以增加细胞内的环磷腺苷,从而导致胰岛素的释放;2、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所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还能够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胰岛素的主要生理过程是调节代谢,对糖代谢的调节机能是其非常重要的药理作用。
    2023-08-03
  • 最新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视频)

    最新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目前临床上最新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如下: 1、药物治疗:随着研究的进展,近几年有一些新的药物降糖效果非常理想,比如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 2、手术治疗:包括袖状胃切除术和胃旁路术两种。袖状胃切除术适用于中重度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再次手术率较低。胃旁路术适用于病程更长、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较多; 3、胰腺和胰岛细胞移植: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 4、干细胞治疗:目前处于研究阶段。
    2023-08-03
  • 血糖多高才能打胰岛素(视频)

    血糖多高才能打胰岛素
    其实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时机不仅是依据血糖,当然血糖非常高时,为了解除高糖毒性,会给患者进行胰岛素的强化治疗。还有些情况,比如1型糖尿病患者,因为体内的胰岛素缺乏,所以必须要打胰岛素。无论血糖多高,由于其体内缺胰岛素,所以就要为其进行补充胰岛素治疗。另外比如近期体重快速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是建议启动胰岛素治疗。还有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是需要打胰岛素。对于合并严重感染或者严重并发症、手术前后需要进食等的患者,也都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所以何时启用胰岛素,并不能单纯依据血糖。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上述提到的这些情况,有时血糖很高也不启用胰岛素治疗,因为目前也有很多很好的降糖药。所以何时开始胰岛素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比如患者血糖不是很高,但是肝肾功能非常不好,这时就不能吃口服药,就要打胰岛素。所以如何使用胰岛素,什么时候启用胰岛素,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不可逆的视力伤害,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手段。但是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大多数患者可明显延缓病情进展,获得更多的治疗机会;对于已经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即便通过系统的治疗,也不能获得较好的视力。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一旦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时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措施(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措施如下: 1、医生与患者要多沟通,向患者普及糖尿病常识,积极控制血糖; 2、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基础上定期进行眼底检查。2型糖尿病病程在4-5年者,可出现一定程度的微循环改变,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3、早期病变给予激光治疗,效果较好。如病变发展到增殖期,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则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临床中1型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达25%,超过10年者患病率达60%,超过15年者达80%,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另外,另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均为糖年并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尤其吸烟,可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建议糖尿病患者戒烟、戒酒。
    2023-08-03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视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先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高危因素。同时,定期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如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眼底检查应从12岁开始,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患者情况3-6个月检查1次;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进行眼底筛查,如果发现病变,建议1年筛查1次或根据患者情况3-6个月筛查1次;建议女性于妊娠前3个月进行1次眼底筛查,如果无异常则无需复查,如有异常仍需复查,严重者1-3个月复查1次,较轻微者3-12个月复查1次。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