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骥

  • 胆结石钙化是什么意思(视频)

    胆结石钙化是什么意思
    胆结石钙化是指胆结石中存在钙质成分,通常绝大多数胆结石以胆固醇成分为主。也有部分胆结石存在较多的胆色素成分,无论何种成分,在临床上进行超声检查时,均较难具体加以区分。但当进行CT检查时,如果是单纯的胆固醇和胆色素,可以透过X射线,这时便无法通过CT发现结石存在。而当结石中存在钙质后,因为钙质成分会阻挡X射线,行CT检查时便会出现较明显的致密影子,此时便可以在CT图片中显示出来,被称为阳性结石。胆结石钙化多见于胆色素结石成分较多的胆结石,尤其当发生过感染后,钙化会相对较容易发生,而且钙化程度会更高,但是否存在钙化,对于临床症状或结石的进展等,无特别明确的直接关系。临床上还需具体根据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是否导致临床症状,决定治疗方式。
    2023-08-02
  • 跑步能治愈胆囊息肉吗(视频)

    跑步能治愈胆囊息肉吗
    一般通过跑步无法治愈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本身发生异常,向胆囊腔内隆起而形成的病变,属于胆囊黏膜实质所发生的异常改变,通常会随着时间的延长缓慢发展,有少数肿瘤性息肉可能长得比较大而发生癌变。跑步作为日常的体育锻炼,对患者身体的多个器官功能有一定好处,但对于胆囊息肉起不到明确的治疗作用。临床上确实有少数患者通过积极的锻炼,发现胆囊息肉消失,但相对比较少见。此类患者的胆囊息肉可能存在某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可能是腹壁的胆囊小结石误诊为息肉,在胆囊结石脱落后有可能被溶解或排出胆囊,表现为胆囊息肉消失。还有可能是胆囊息肉的蒂比较细,在剧烈运动后细蒂断裂脱掉而排出胆囊,但此情况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一般跑步并不能让息肉完全消失。
    2023-08-02
  • 多发性胆囊息肉会痛吗(视频)

    多发性胆囊息肉会痛吗
    多发性胆囊息肉一般不会痛,多发性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存在多处向腔内隆起的病变,多数为胆固醇性息肉。而息肉对胆囊空间影响相对比较小,对于胆囊的收缩功能也不会造成明确的影响,所以一般不会造成腹部的疼痛。但有少数息肉可能位于胆囊管附近,当此类息肉体积比较大后,有可能堵塞到胆囊管,导致胆囊收缩时胆汁受息肉梗阻无法排出,引起胆囊剧烈收缩,引起腹部发生疼痛。但在临床上靠近胆囊管部位的息肉较少见,同时息肉又阻塞胆囊管的情况更加罕见。所以如果有多发胆囊息肉患者出现腹部疼痛时,建议尽快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疼痛的具体的诱因、性状以及其它伴随症状、腹部检查的表现,综合判断疼痛的原因后给予针对性治疗。
    2023-08-02
  • 胆囊息肉手术后饮食要注意哪些(视频)

    胆囊息肉手术后饮食要注意哪些
    患者进行胆囊息肉手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需根据手术方式而定,常见方式如下:1、胆囊切除手术:胆囊息肉手术,通常建议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在胆囊切除后进食时,由于没有胆囊内排出的大量胆汁协助消化,此时胆管和肝脏分泌的胆汁量,用于消化相对有限,患者容易出现对油腻食物消化不良的表现。如果进食油腻食物以后,可能出现腹泻,少数患者可能表现为腹胀。因此对于术后早期,应适当注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含胆固醇的食物,但上述情况通常随着手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机体逐渐适应和改观,临床建议患者术后1周左右,逐渐开始向正常饮食结构过渡。如果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仍然消化不良,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逐渐添加相应的食物;2、保胆取息肉手术:患者在术后胆囊功能仍然正常,除术后早期1周内适当清淡饮食外,术后1周基本可以与正常人一样,比较规律、均衡进行饮食。总之胆囊息肉患者术后早期,应适当清淡饮食,后期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即可。
    2023-08-02
  •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视频)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黏膜向腔内隆起而形成的一类病变统称。根据息肉的病理性质不同,可以将胆囊息肉样病变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胆固醇性息肉:是常见的一类良性病变息肉,本身增长比较缓慢,通常不会发生癌变。胆固醇性息肉的发病比例,大约可以占到2/3以上; 2、腺瘤性息肉:是胆囊息肉相对常见的类型,大约占到所有胆囊息肉发病比例的25%。腺瘤性息肉,通常可以逐渐增长,直径超过1cm后,息肉发生癌变的风险可能显著增加。因此腺瘤性息肉,需要重点观察,临床也需要重点治疗; 3、胆囊恶性肿瘤的早期阶段:临床比较少见,通过影像或其它检查,难以与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加以区分。因此体检或其它检查,偶尔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均应该定期复查,根据复查的结果而决定是继续观察,还是需要手术处理。
    2023-08-02
  • 胆囊息肉误诊的原因(视频)

    胆囊息肉误诊的原因
    胆囊息肉临床上发生误诊主要是由病变的表现不典型所导致,比如在临床上可能将腹壁的胆囊结石误诊为胆囊息肉,因为腹壁的结石本身也是强回声,同时因为粘在胆囊壁上,在改变体位时不移动,便容易误诊为胆囊息肉。还有可能是将恶性的胆囊肿瘤误诊为良性息肉,此类情况多见于刚发现病变时,病变部位比较小,恶性肿瘤的表现不典型,没有出现血供丰富、浸润性生长等典型的胆囊癌的表现,可能容易将其误认为是胆囊的良性息肉,会建议患者观察。而在观察过程中恶性肿瘤发展得很迅速,有可能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便已经进展得比较明显,甚至出现转移。因此对于体检发现胆囊息肉的患者,建议要到大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一步的检查确认,初次发现后要间隔2-3个月进行复查,确诊没有问题后再按照流程定期的复查。
    2023-08-02
  • 胆囊息肉会不会变大(视频)

    胆囊息肉会不会变大
    胆囊息肉一般会逐渐增大,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向腔内隆起而形成的一类病变的总称,根据病理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以及少见的恶性肿瘤性息肉,具体类型及表现如下:1、胆固醇性息肉:一般发展较缓慢,虽然也会增长,但多数不超过1cm;2、腺瘤性息肉:一般会逐渐缓慢增长,肿瘤超过1cm以后癌变的风险可能增加,所以当息肉直径超过1cm后,建议患者使用手术切除胆囊;3、恶性肿瘤性息肉:发展一般较迅速,短时间内有较为明显的长大,患者在超声或CT、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下,能够发现此类息肉存在丰富的血运。同时息肉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向胆囊壁以及壁外浸润性的生长,恶性程度高的息肉,还可能出现早期的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因此胆囊息肉在发现以后都会逐渐发展、变大,患者应对息肉应用超声等方式进行定期复查,有需要时进行手术干预。
    2023-08-02
  • 胆囊息肉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视频)

    胆囊息肉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
    胆囊息肉患者应该在生活方式以及复查方面加以注意,常见如下:1、胆囊息肉患者应尽量做到规律的生活,均衡膳食,每天按时吃饭。在饮食结构上,患者应尽量均衡膳食,适当少吃高胆固醇性的食物,但也不可以完全不吃,完全不吃胆固醇性的食物其实对于胆囊息肉并没有明确的调理作用,同时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缺乏相应的营养物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不要盲目的相信保健品和药物的治疗作用,根据目前资料来看,对于胆囊息肉没有明确、有效的保健品或调理的药物,所以对于胆囊息肉患者,建议定期观察并不需要去用药物调理;2、由于胆囊息肉难以通过影像学明确具体的病理性质,所以患者需要通过定期的复查,观察息肉的大小、血运情况以及基底部的情况和增长趋势,判断息肉性质以及决定进行干预的时机。一般建议在初次发现息肉后的2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2年以后可以改为半年复查1次,在有指征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必要时切除胆囊。
    2023-08-02
  • 胆囊息肉6mm严不严重(视频)

    胆囊息肉6mm严不严重
    胆囊息肉6mm不属于严重范畴。胆囊息肉为胆囊黏膜向腔内隆起而形成的一类病变,从影像学上较难具体确定胆囊息肉的具体性质。仅手术后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确定是否为胆固醇性息肉或腺瘤性息肉,或为较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对于息肉性质的判断,主要通过息肉大小、血供情况,以及息肉基底部、胆囊壁的厚度进行综合判断。若息肉直径超过1cm,通常考虑存在腺瘤性息肉可能,发生癌变几率相对较高,建议患者尽早进行手术处理。6mm的息肉总体相对而言较小,所以对于此类息肉,若为初次发现,通常建议患者3个月后复查。若复查时无明显变化,在2年之内可以3个月复查1次,2年后若息肉没有变化可以改为0.5年复查1次。若在复查过程中发现息肉存在明显增长,或超声发现息肉存在明显血供,以及息肉基底部胆囊壁明显增厚,此时便需考虑息肉情况相对较严重,需尽早进行手术处理。
    2023-08-02
  • 胆囊息肉0.9cm怎么治(视频)

    胆囊息肉0.9cm怎么治
    若胆囊息肉0.9cm,需结合患者超声的其他表现及发现息肉的时间、增长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若为初次发现的0.9cm息肉,同时没有明显血供、蒂相对较细、局部胆囊壁没有增厚,可以考虑先观察,2-3个月后进行复查。若息肉有明显增长,2个径线均超过1cm,此时需考虑进行手术治疗。若息肉已经观察较长时间均为0.9cm,可以考虑继续观察。通常在初次发现息肉时,可以3个月左右复查1次,若息肉无变化,在2年之内均3个月复查1次,2年后可改为0.5年复查1次。通常息肉均会经历相对稳定期,但部分息肉呈现逐渐增长的发展趋势,若以后出现息肉血供丰富、息肉增长快或基底部明显增宽等不良表现时,均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首选方式即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再进行病理检查,存在有息肉患者,不建议服用药物或仅通过饮食调节,原因在于药物或食疗对于息肉没有治疗作用。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