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嵩涛

  •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晚期特点(视频)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晚期特点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为临床较常见的骨髓炎类型,起病较急骤,症状较严重,晚期会发展为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特点主要是感染部位的骨组织由于长期炎症失去正常形态。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晚期肢体明显增粗、变形,局部皮肤菲薄、颜色暗淡,有经久不愈的破溃窦道形成,临近关节处由于有病变波及,出现畸形伴功能障碍等表现。常年致病菌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通过血液系统播散,发病人群以儿童为主,一般均有外伤史,常见发病部位为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由于急性期出现骨骺破坏和死骨,3-4周内病情如果未得到控制,会逐渐转入慢性阶段,且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会反复发病,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2023-08-03
  • 怎么判断是不是骨髓炎(视频)

    怎么判断是不是骨髓炎
    骨髓炎是发生于骨膜、骨质和骨髓的感染性病变,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质感染。骨髓炎分为急、慢性骨髓炎,可以根据多个方面判断判断骨髓炎,骨髓炎通常有以下特点:一、急性骨髓炎:1、通常有明确的外伤史,可能有磕伤、碰伤或者骨折;2、早期急性骨髓炎局部的皮肤会有发红、发热、肿胀、疼痛等感染的表现,如果触摸,会感觉皮肤温度明显升高,如果有伤口,可以看到伤口中有脓性分泌物向外渗出,有较黏稠,有的较稀薄,还有的呈血性,并且带有少量脓液;3、如果拍X光片,可以看到骨头的髓腔内,有密度异常的表现,即骨质密度下降、骨质溶解。如果有骨折,可以看到骨折的断端愈合较差,而中间的缺损区域反而增大;4、血常规可以看到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亦会明显升高;5、伤口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可以发现有致病细菌。二、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局部表现可能与急性骨髓炎有所区别。慢性骨髓炎可以看到骨头或者伤口表面有窦道形成,伴有脓性分泌物,创腔深层还伴有死骨,即骨头和周围的正常骨质失去联系,被脓液所包裹,变成失去活性的死骨,而且分泌物和死骨反复出现,即将脓性分泌物或者死骨去除后,又会生成新的脓液和死骨,导致伤口的愈合较困难。
    2023-08-03
  • 腱鞘炎要做什么检查(视频)

    腱鞘炎要做什么检查
    腱鞘炎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于患者的手、脚等肌腱比较丰富的部位,通常腱鞘炎不需要做过多临床实验室检查,如果是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病变部位的体格检查,基本做出明确诊断。判断主要依据病变部位是否存在疼痛、疼痛程度、手指或脚趾活动度,活动是否受限、受限程度等。另外局部能触及肿块,是不是硬结、活动度如何、边界是否清晰等情况,通过这些基本上可以做初步判断。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较严重的症状,如肌腱粘连、卡压等,也都是诊断依据。如果临床不能确定,可以进一步做相关检查,最常用的是超声检查,通过病变部位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指关节或脚趾关节,有无明确肌腱增厚或腱鞘渗出。且可以明确腱鞘炎周围是否有其他病变,例如形成囊肿或其他继发性改变,所以超声对于腱鞘炎的诊断非常有价值。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做磁共振检查,是对软组织显示非常清晰的临床检查手段,准确率比彩超更好,更有利于诊断。
    2023-08-03
  • 腱鞘炎手肿了怎么消肿(视频)

    腱鞘炎手肿了怎么消肿
    腱鞘炎多见于手、脚等肌腱比较丰富的地方,容易在各种病因作用下引起腱鞘炎,出现严重改变,引起手部肿胀。患者患腱鞘炎后手部发肿,消肿方式如下:1、注意休息:不要劳累,不要过度用手,不要用手干较多重活、累活,且不能受凉。局部可以热敷,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消除炎症,此时能够起到消肿和止痛的作用。通常病人经过夜间休息后,水肿可减轻或被慢慢吸收而消失;2、改善生活方式:禁烟、禁酒,注意加强营养,采取低盐饮食,高盐饮食会引起液体潴留,增加局部肿胀的可能。患者还要多进食绿色的蔬菜,水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减轻血管扩张渗出;3、按摩:及时就诊检查病因,观察是否合并继发性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如果检查发现是手部微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水肿,可以多做局部按摩、挤压,有利于改善微循;4、热敷:用50%硫酸镁局部热敷,每次热敷30分钟左右,可以起到消肿效果。
    2023-08-03
  • 腱鞘囊肿和腱鞘炎一样吗(视频)

    腱鞘囊肿和腱鞘炎一样吗
    腱鞘囊肿和腱鞘炎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属于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疾病,常见分析如下:1、腱鞘炎:患者在肌腱部位形成无菌性炎症性病变,没有实质性改变,形态上看不到结构改变。腱鞘炎主要是患者肌腱部位受到寒冷刺激,或长时间保持姿势后慢性劳损导致的炎症性病变,通常多见于患者的手腕、手指等经常劳作的部位。临床表现是发病部位出现疼痛、按压痛,不能手持重物以及不能活动手腕,功能受限,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弹响声,类似于扣扳机,因此又称扳机指。腱鞘炎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如局部理疗、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或局部封闭治疗等,有一定治疗效果;2、腱鞘囊肿:是发生在关节部位附近腱鞘内的囊性肿物,囊性肿物中有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浓稠的液体,类似胶水、果冻等。腱鞘囊肿的主要病因是关节附近局部组织营养不良发生的退行性改变,与受到的外伤有较大关系,主要表现为患病部位出现边界清晰的肿块。较小的腱鞘囊肿可以保守治疗,如果是较大腱鞘囊肿,已经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023-08-03
  • 腱鞘炎外用药(视频)

    腱鞘炎外用药
    腱鞘炎多数好发于人的手指关节,尤其是拇指、手腕的桡骨茎突等部位,上述部位活动度比较大就容易造成慢性劳损,其通常有以下常用药物: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针对腱鞘炎治疗,多数均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包括口服以及外用的药物。外用药物通常选择外用的膏剂或贴剂,进行针对性治疗,使用率较高的便是扶他林软膏、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将膏药或膏剂贴附于患处,便能起到较好的消炎、镇痛效果;2、中成药:主要是通过活血的成分,达到患者止痛、改善活动度的作用,临床中常用的药物是白脉软膏、麝香追风膏等,对于腱鞘炎均有较好的疗效。除药物外,患者平时要制动,注意休息不能劳累,还要进行保暖避免受凉等。
    2023-08-03
  • 腱鞘炎有哪些症状,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腱鞘炎有哪些症状,是怎么引起的
    腱鞘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导致腱鞘炎的病因较多,而症状和病因存在直接联系,主要情况如下:1、慢性劳损:长期劳作、受凉等会导致腱鞘周围组织发生无菌炎症,主要表现为患肢或脚趾头出现疼痛、活动障碍,不能正常伸直或屈曲,用力伸直或屈曲时会出现弹响。部分患者早晨指头会出现僵硬感,称之为晨僵,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感到明显疼痛;2、类风湿疾病:患者会出现局部僵硬、疼痛,而且在寒冷潮湿的天气时特别明显,典型表现是晨僵;3、感染因素:可引起化脓性腱鞘炎,是各种致病菌引起的细菌性炎症反应,出现大量渗出、积液、局部肿胀、皮肤发红、发热、明显疼痛、手指活动受限等症状。积液慢慢吸收后会形成纤维组织,可能造成肌腱粘连,手指会出现畸形,有不能屈曲或伸直等活动受限症状。严重时还会破坏手指头关节面,造成手指头关节毁损性损伤,手指头失去活动功能,固定在畸形状态。
    2023-08-03
  • 髌韧带损伤能自愈吗(视频)

    髌韧带损伤能自愈吗
    髌韧带位于人体膝关节前方,是由髌骨下缘发出,下方附着于胫骨结节的部位,髌韧带对于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发挥重要作用。如果由于运动剧烈、姿势不当,或受凉、刺激等因素,都可以导致髌韧带损伤,损伤后是否自愈需要根据受伤的情况而定,具体如下:1、如果是单纯的局部炎症反应,损伤不太严重,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如理疗、用药、休息、适度功能锻炼,都可以达到自愈效果;2、如果严重损伤,如髌韧带的拉伤或者挫伤,如果局部疼痛或肿胀不太明显,而且韧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比较好,韧带没有发生完全断裂的情况下可以保守治疗。通常是制动,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同时在48小时内局部冰敷,48小时后开始热敷,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膏药,如氟比洛芬巴布膏、消肿的气固剂等。如果疼痛剧烈,可以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3、如果伴有骨折或脱位等严重损伤,通常没有办法自愈,应该到医院做全面、系统的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需要手术修复,术后需要配合消炎止痛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2023-08-03
  • 膝盖韧带损伤打石膏能走路吗(视频)

    膝盖韧带损伤打石膏能走路吗
    患者膝盖韧带损伤,打石膏之后,是否可以走路,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具体判断,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韧带损伤早期:由于稳定性没有恢复,韧带没有彻底修复,这种情况下患者不能够下地走路,否则可能造成继发性损伤;2、4-6周:韧带修复的时间,一般至少需要4-6周。4-6周韧带初步修复,或形成比较牢固的再生组织,这时患者可以部分负重下地走路,但还需要在石膏或者支具的保护下行走,以免造成继发性的损伤。打石膏的目的,主要是对患者韧带损伤的部位起到强制固定的作用,可以明显减少损伤韧带再次受伤,或者损伤加重的可能性,另外强制性减少韧带损伤部位的活动量,可以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可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其它辅助的治疗,当韧带修复6周之后,初步修复已经达到效果,患者可以部分负重;3、3个月后:韧带彻底的愈合大概需要3个月,这时韧带修复已经接近正常强度,患者在一定强度的负重或者锻炼作用下,不容易发生损伤,这时一般可以去除石膏正常行走。因此,患者膝盖韧带损伤打石膏之后,是否能够行走,需要根据时间决定。早期患者不能够走路,初步愈合之后可以部分负重行走,但是不能完全负重,彻底愈合之后可以正常走路。
    2023-08-03
  • 脚踝韧带损伤三个月为什么还痛(视频)

    脚踝韧带损伤三个月为什么还痛
    脚踝韧带出现损伤,3个月后还会感觉痛,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引起:1、通常是治疗不彻底,导致功能恢复不好,如韧带拉伤损伤较严重,部分受伤韧带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结构,而患者急于下地、工作或进行锻炼,造成局部愈合不良。如果时间较久,可能导致彻底不愈合,而形成局部缺损或大量瘢痕组织,会造成局部疼痛;2、如果拉伤或损伤后,经过医生的治疗,病变部位已经恢复正常,但没有积极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会导致局部肌肉韧带萎缩、粘连,踝部周边关节也会受累而出现僵硬,继而诱发疼痛。应及时定期复查,诊断具体情况后进行纠正治疗,通常经过有效治疗,4-6周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3、如果韧带损伤部位发生感染,也可以造成局部出现炎症反应,而诱发疼痛;4、如果长时间制动,或局部损伤后伴发血管损伤,血管形成血栓,其中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尤其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也会诱发较严重的疼痛。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