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

  • 动静脉内瘘感染的预防(视频)

    动静脉内瘘感染的预防
    动静脉内瘘感染预防是血透患者应该注意,且比较重要的问题,预防感染方法具体如下: 1、教育患者要合理饮食,避免因营养不良和贫血而导致机体功能低下导致的感染; 2、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消毒液,避免发生过敏性皮炎; 3、穿刺部位要严格消毒,有计划合理使用内瘘,避免同一个部位反复穿刺,避免发生血肿,给感染制造机会; 4、加强患者内瘘自我维护健康教育,最好穿刺当天在家自行清洁上肢皮肤,可以减少感染发生; 5、加强穿刺前评估及透析间期患者自我监测,经常触诊内瘘有无震颤,听诊有没有声音,判断内瘘功能; 6、要观察有无红、肿、热、痛,如果发现上述问题,要及时联系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2023-08-02
  •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过程(视频)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过程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过程具体如下: 1、穿刺前备置物品,要有穿刺针、输液贴、止血带等; 2、在穿刺前要评估患者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是否有震颤,保证血管功能,还有血管走向,剩余的是在操作时要进行无菌操作; 3、确定穿刺点,在选择穿刺点时要求动脉内瘘与静脉两针距离大于5cm为宜,动静脉内瘘距离瘘口至少也到3-5cm以上,切忌在瘘口上穿刺,影响内瘘使用寿命; 4、在穿刺过程中,首先要穿刺静脉,确定穿刺点后扎止血带,然后扎止血带、消毒铺巾; 5、尽量穿刺针方向是向近心端穿刺,角度一般是20°-30°,确认穿刺成功后将针头固定。对于动脉穿刺内瘘,内瘘穿刺方向尽量选择向瘘口方向穿刺,根据血管条件选择纽扣式穿刺或阶梯式穿刺,确定穿刺点后,其它过程跟穿刺静脉相同; 6、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确认固定好穿刺针,防止透析过程中有针滑脱,导致出现出血的风险。
    2023-08-02
  • 血透患者疑难血管通路的护理(视频)

    血透患者疑难血管通路的护理
    血透患者疑难血管通路护理应该是血管通路一般护理加上比较特殊患者,如糖尿病人、老年病人特殊护理,血透患者疑难血管通路的护理具体如下: 1、常规护理是术后抬高患者术侧上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2、经常触诊吻合口有无震颤,听诊有无杂音,以及检查内瘘是否通畅; 3、术后监测血压、输液; 4、内瘘侧上肢勿提重物,且应穿宽松衣服,袖子宜宽松; 5、透析当天最好清洗穿刺侧上肢皮肤,减少感染机会; 6、穿刺后压迫止血用力要适当,以免出血及血栓形成阻塞内瘘; 7、如果患者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血管条件非常差,更应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加强触诊次数,以发现有无震颤。如果发现震颤减弱、声音消失,及时联系医生及时处理。
    2023-08-02
  • 动静脉瘘最明显的症状(视频)

    动静脉瘘最明显的症状
    动静脉瘘是动脉和静脉之间出现一个异常通路,高压动脉血直接灌注静脉造成。动脉要通过毛细血管网,再回流到静脉中,但是动静脉瘘患者高压动脉血直接灌注到静脉里,之间形成直接通路,把它想象成一条河流,上面是高压动脉,下面是短暂狭窄的窦道,静脉是一个广阔河流,在局限狭窄时发现水流会变得湍急,血流也会出现湍急,出现局部明显震颤,临床可以使用听诊器听到明显的持续灌注的吹风样杂音,这就是动脉血流向静脉血流分流过程中出现的明显杂音,杂音明显时甚至不需要听诊器,直接可以通过耳朵听到,这是最明显的表现。 另外,当动静脉瘘口比较小时,症状比较轻,但是,动静脉瘘比较大的时候,高压动脉血向静脉分流会出现肢体远端缺血症状,甚至由于高压动脉血直接灌注静脉使静脉高压,导致肢体远端出现回流不畅,出现肿胀等不适,当双侧肢体明显不一样时,需要考虑是否有这个问题。
    2023-08-02
  • 老人手抖是怎么回事(视频)

    老人手抖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手抖是非常常见的一个临床症状,最常见的原因是特发性震颤,也叫老年性震颤,这种震颤是由于锥体外系退变所造成的,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细胞逐渐衰退,造成震颤,表现是动作性震颤,做一些动作的时候抖的会更加厉害,比如拿筷子夹菜的时候会抖得更加厉害,在安静或者不动的时候震颤程度会减轻。一些内科系统疾病也可以表现出震颤,像甲状腺功能亢进往往也会出现震颤。帕金森病也可以表现震颤,但帕金森病所表现出来的震颤,往往是静止性震颤,安静、不动的时候手颤非常明显,有的活动的时候不会加重,所以叫做静止性震颤,帕金森病还同时伴有肌肉强直的表现或者动作幅度减少,走路的时候可能会有慌张步态,所以,帕金森病有一系列症状才能做诊断,并不是所有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手抖原因非常多,建议到专科医院做相应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2023-08-02
  • 打颤抖是怎么回事(视频)

    打颤抖是怎么回事
    颤抖是指头或肢体不自主的摇动,而且不能自已的症状。中医认为基本病机是肝风内动,内经里讲到了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谓的颤动就是震动,认为要从肝风内动来进行解释。病因具体如下: 1、肾气日亏:老年性肾气日衰; 2、饮食不洁:导致气血生化无源,不能够濡养筋脉导致颤抖; 3、肝气瘀滞:肝郁克脾土,肝火化风,也可以导致颤抖; 4、劳逸适当:导致肝肾受损,也可以导致颤抖不停。这是中医理论,如震颤麻痹、肝豆状核病变、小脑萎缩、小脑病变或特发性震颤,某些代谢性疾病都可以导致震颤,血糖过低也可以,酒精或者药物戒断也可以导致震颤麻痹。 所以建议患者们要锻炼身体,如平时练八段锦、太极拳等,都可以改善身体状况。
    2023-08-02
  • 手微微颤抖怎么回事(视频)

    手微微颤抖怎么回事
    如果是非常细小的震颤,有几种可能。一种是生理性的,不管年轻或老年都有,叫特发性震颤,这种疾病有一定遗传因素,但是是意向性震颤,越注意力集中、情绪激动,好比病人端了一碗水一定要他端平的时候,病人颤抖得更厉害,这种叫意向震颤。这种多数是功能性震颤,如果轻微不影响生活,不需要治疗。再有一种就是疾病合并震颤,像甲亢病人可以合并细小震颤,根据甲亢严重程度,震颤可能表现不一样。如果甲亢治疗好了,震颤自然也就好了。再有一种老百姓最怕的震颤,就是帕金森综合征,这类病人震颤属于静止性震颤,不是意向震颤。静止性震颤是越放松的时候,病人还会看电视的时候不自觉的手在颤动,尤其是细小颤动,有的甚至出现搓泥丸一样的抖动,这种疾病就要到医院去检查,尽快明确是不是帕金森。如果是帕金森,早期进行干预能够减缓疾病发展。因为这类疾病是退行性病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这些疾病发生率越来越多,早期预防或者早期功能锻炼、干预,能够延缓发展。
    2023-08-02
  • 老年人出现震颤怎么办(视频)

    老年人出现震颤怎么办
    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生理性震颤、功能性震颤和病理性震颤。平时常见的震颤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个就是生理性震颤,正常情况下生理性震颤仅仅在维持某种姿势时出现,在某些诱发情况下比如焦虑、紧张或者恐惧,或者患者使用一些药物时可能会诱发,这时候生理性震颤可能会表现比较明显,一般去除诱发因素症状即可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疗。第二种是原发性震颤,对于这类震颤患者,震颤可能是患者的唯一表现,多数表现上肢远端对称性姿势性震颤,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来讲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没有严重影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少部分患者震颤幅度可能会逐渐增大,并影响患者的日常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对于这一类患者少量饮酒震颤症状可以适当改善,另外一部分病人可能需要口服药物来进行控制。第三类震颤也就是常常见到的帕金森病,这种震颤常常始于60岁以后,典型的帕金森震颤表现是单侧不对称上肢静止样搓丸样震颤,频率多数在3-4Hz/s,显著低于原发性震颤,而且帕金森震颤除震颤以外还有运动迟缓、强直以及姿势不稳、小步往前冲、冻结步态等等特征性表现。第四种震颤是药源性震颤,通常有些老年人在用药情况下出现,这些诱发震颤药物通常包括β受体激动剂、茶碱、胺碘酮、抗精神病药物、止吐药、钙拮抗剂等等。第五类是一种病理性震颤叫小脑性震颤,这是一种由小脑病变引起的震颤,发生在自主运动时,表现为一种意向性震颤,也就是患者在动作将要结束的时候震颤幅度和频率明显增加,而且小脑性震颤通常伴有其他小脑体征,比如眼球震颤、构音困难以及共济失调等。第六类震颤是代谢性震颤,最常见的病因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上肢高频精细姿势性震颤,而且患者常常伴有甲亢的其他一些症状,包括体重减轻、多汗、突眼等等。老年人发生震颤病因很多,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也有可能是其他病因导致,这时候不用紧张,应该及时找神经内科医生就诊来明确病因。
    2023-08-02
  • 震颤麻痹是怎么回事(视频)

    震颤麻痹是怎么回事
    震颤麻痹通常指帕金森病,在老年患者中比较多见,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比较大。此病一般是指在基底节部位出现进行性变性,引起黑质致密区多巴胺神经元缺失,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升高、运动迟缓、姿势异常等。此外,患者写字时有小写征,即字越写越小,以及患者可出现慌张步态。上述症状均是震颤麻痹患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表现,针对这一类患者,在早期应多给予多巴胺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是美多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如果使用时间过长,可产生一定的耐药性,进而引发症状反复、加重。此时也可以采取DBS(脑深部电刺激疗法)的治疗方式,取代或减少药物的用量,改善生存质量。
    2023-08-02
  • 神经性震颤的症状(视频)

    神经性震颤的症状
    神经性震颤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抖,有些患者表现为静止性,情绪激动时加重,表现出点钞样动作,此类震颤称为静止性震颤,常见于帕金森病。患者还常伴随慌张步态、运动迟缓、开步困难,从坐位到站位的起立困难,扣扣子困难,以及写字逐渐变小等表现,全身会感到较僵硬、活动不灵活等。此类患者需要到医院进行明确,是否为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综合征,可以做头颅核磁共振,明确颅内是否有病变,可以到专科进行治疗。有些患者在静止时没有手抖,而在夹菜、端杯子等接近目标时,出现抖动且较为明显,常见于50岁左右的患者,通常没有明确病因,临床称为特发性震颤。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