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

  • 帕金森病用药(视频)

    帕金森病用药
    患者的发病年龄、病情不一样,而且患者选药上也不同,比如临床上以震颤为主,没有认知功能障碍,较年轻的患者可以选抗胆碱药物,比如安坦这类,对于震颤效果较好。常用的是左旋多巴制剂,如美多芭,从小剂量开始应用,然后逐渐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加药。在加药的过程中一定要由专科医师指导,因为美多芭药物也有低血压、水肿等副作用需要注意。而且一旦用上药,不要随意增减、停药,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2023-07-31
  • 血管通路的护理措施(视频)

    血管通路的护理措施
    血管通路对于透析的病人就是病人的生命线,要求积极在临床上护理。首先要教会病人怎么摸震颤,怎么听震颤。对于血管外科大夫,对于透析室大夫,对于肾内科的大夫,需要关注病人流量,需要定期做超声,定期去触摸震颤变化,是不是由过去的震颤变为搏动。同时对于这样的病人,要求病人不能突然出现血压低,出现了拉肚子等情况要积极处理,因为拉肚子以后病人血容量会低,血压会低,瘘会堵掉,所以对于瘘的观察要十分仔细,透析之后局部压多长时间,压多大的力量,有没有出现新鲜出血,有没有出现血肿,都需要密切观察。有的病人可能因为压迫时间长,所以把瘘压闭了,在临床上需要进一步处理。
    2023-08-01
  • 耳石眩晕症是什么病(视频)

    耳石眩晕症是什么病
    耳朵控制平衡的器官称为前庭,耳石眩晕症通常指前庭椭圆囊内的耳石碎片脱落到半规管,引起患者强烈眩晕感。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在头运动到某一位置时,会突然引发强烈视物旋转或自感有旋转,同时伴有眼球震颤,此种强烈眩晕可在1分钟内停止。患者通常在晨起时发作明显,在进行起床、躺下、翻身等动作时会诱发眩晕,少数患者可能症状较明显,且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此时患者需到医院就诊,并进行位置检查,以发现患者耳部病变具体患侧。由于1个耳朵具有3个半规管,需明确耳石脱落具体位置,一旦确诊后需进行位置试验,多数患者可有效缓解症状。而部分患者虽伴有残余症状,但经过多次治疗后,通常预后较好。
    2023-08-01
  • 前庭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前庭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前庭眩晕症为一组疾病的总称,根据不同疾病分析,通常存在以下几种原因:1、耳石症:主要的病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耳石脱落,耳石偏离原来的位置,而漂移进入半规管,诱发头晕的出现,也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表现为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而出现阵发性的突发性眩晕,通常症状持续60s以内,并伴有眼球震颤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相关症状。治疗以管石复位为主,可以采取手法复位及仪器复位,配合药物治疗,效果良好;2、梅尼埃综合征:多种因素造成特发性膜迷路积水的一种疾病,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的听力下降、耳鸣及头部胀满感等。治疗上采用综合疗法,如抗胆碱药物、前庭抑制剂、脱水剂及调整内循环的药物等;3、前庭神经炎:通常在发病之前有病毒感染病史,而诱发患者突发性眩晕、无耳鸣、耳聋的症状。治疗上首先对症处理,止晕、止吐,再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2023-08-01
  • 右手哆嗦是怎么回事(视频)

    右手哆嗦是怎么回事
    右手哆嗦就是手的不自主的抖动。一定要明确原发疾病。如果是年轻人的哆嗦,一般考虑是偶尔、局部的神经损伤或者紧张所致。如果年龄越大,越要考虑是病理性的过程。如果做很多检查都查不出问题,则要考虑动脉硬化的可能,可以诊断为特发性震颤。还有一类疾病,比如帕金森,也会手抖,但是往往伴随面具脸、活动不易启动、肌肉强直等。可以到医院去做相关的检查来明确病因,比如颅脑的核磁、化验血脂、血流变、血常规、血糖、血尿酸等。另外,部分患者紧张、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也会手抖,建议到医院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2023-08-01
  • 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的症状(视频)

    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的症状
    多系统萎缩分为两型,一种为帕金森型,一种为小脑型。小脑型指小脑症状非常重,小脑受损会造成头晕,总觉得天旋地转,没有平衡感,会有眼球震颤,影响走路姿势。很多人出现多系统萎缩小脑型时,走路不稳,步子迈得比较宽大,与喝醉酒类似,称为醉酒步态。此外,还会影响肢体的精细动作,比如无法写成字,越写越大,无法较好的拿筷子,夹菜夹不准,握持东西时比较困难,抓不住眼前的目标,手不停晃动,以上均为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的表现。目前,多系统萎缩小脑型还没有非常好的治疗手段,通常会给予营养神经的对症治疗,此外,积极康复锻炼非常重要。患病后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步态时,通常会由康复师进行步态训练,使步态稳定,减少摔倒的风险。无法准确拿东西、握持时,通常可以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甚至辅以一些器械的训练,减轻症状。
    2023-08-01
  • 儿童心脏病的最简单的自查办法(视频)

    儿童心脏病的最简单的自查办法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查:1、观察嘴唇、面部、手指甲是否发紫;2、听心率、数脉搏,观察1分钟心脏跳动次数;3、可以将手放在儿童胸部,观察心脏跳动增强或减弱,是否可以感到震颤。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比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将手放在胸前时可以感受明显震颤,耳朵贴近胸口时可以听到杂音。通过以上检查发现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有效治疗。
    2023-08-01
  • 特发性震颤的症状(视频)

    特发性震颤的症状
    特发性震颤既然称为震颤,首先是以震颤为主要症状。通常称特发性震颤为良性疾患,就是慢性病程,所以患者的表现只是震颤比较多见,其他症状并不多。如果老年人出现无法走路、停不下步伐、面部僵硬,这种情况可能不是特发性震颤,要注意有没有帕金森病的情况。 中年人、老年人患特发性震颤比较多,震颤从手部开始到上肢,最后慢慢发展到头颈,包括舌、咽,甚至出现下肢震颤的表现。特发性震颤患者表现的震颤症状是姿势性的,即震颤在保持某一个姿势或者进行动作的时候出现,不活动即静止的时候反而减轻。 帕金森病的特点是静止性震颤,活动时候震颤反而有所减轻。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震颤情况和症状在精神紧张、兴奋,包括疲劳的时候会加重,安静的时候减轻,睡眠以后很快消失。另外,特发性震颤的患者肌张力正常,不僵硬,运动也不减少,不像帕金森病患者可能没有面部表情,特发性震颤患者不会出现该情况。
    2023-08-01
  • 什么是特发性震颤(视频)

    什么是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震颤为唯一症状的良性疾患,不伴有其他神经病变。有些病人是家庭性发病,称为家族性震颤,就是家中好几个人都发病,通常中老年人比较多。特发性震颤是慢性经过,就是时间很长,不是发病就到最重的情况。特发性震颤早期一般是以一只手出现震颤开始,数年以后就可以累及同侧上肢,包括双上肢、脖子、下颌、舌头、喉部都可以出现震颤,甚至出现下肢震颤。有些病人在门诊就诊以后就手抖,包括头也在抖,可能就是特发性震颤的情况,也可以出现意向性震颤,包括动作性震颤,就是活动时候出现震颤,安静的时候震颤一般减轻,到睡眠中震颤会消失。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震颤的频率一般是8次/秒,青壮年相对较快10次/秒,50岁以后震颤频率逐渐开始减慢,70岁以后一般震颤频率5-6次/秒。震颤幅度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加大,即年龄越大,震颤幅度越大,对生活的影响可能更明显。
    2023-08-01
  • 5分钟搞懂特发性震颤(视频)

    5分钟搞懂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震颤为唯一症状的良性疾患,不伴有其他神经病变。家庭性发病者称为家族性震颤,以中老年患者居多。特发性震颤呈慢性过程,早期一般出现手部震颤,数年后可累及同侧上肢、双上肢、颈部、下颌、舌部、喉部及下肢等。表现为姿势性震颤,即震颤在保持某一姿势或进行动作时出现,静止时减轻。但患者肌张力正常,无僵硬表现,运动不减少。该病起病隐匿,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约50%-60%的患者存在家族遗传性。特发性震颤的检查方面,通常首先是临床上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再进一步检查,如CT、核磁、基因筛查、肌电图检查等。特发性震颤症状轻者一般无需治疗,严重者可进行药物治疗,如选用心得安等β受体阻滞剂,或选用氯硝安定等镇静剂或扑痫酮等药物。如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亦可进行手术治疗,如丘脑毁损术、丘脑电刺激手术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生活上需多加注意,比如床位高低、马桶高低是否会影响到其起站,饮食是否合理等。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