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

  • 蚕豆对帕金森患者有什么作用(视频)

    蚕豆对帕金森患者有什么作用
    只有综合的药物治疗以及医生指导下的康复治疗,才能有效治疗帕金森氏病,而单纯服用蚕豆一般没有治疗作用。较多人认为蚕豆对帕金森患者有作用或有意义,主要原因是蚕豆中含有较丰富的左旋多巴,但与药物相比,蚕豆中的左旋多巴含量不足以治疗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相关症状,且任何疾病一般不能依靠某种食物进行治疗。对于患有帕金森氏病的患者,建议采用规范的药物治疗,包括左旋多巴制剂。同时应采用康复治疗,如对震颤、僵直的康复治疗。此外,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去除对帕金森氏病的担心和恐惧感,从而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023-07-31
  • 帕金森按摩头部哪个部位(视频)

    帕金森按摩头部哪个部位
    建议帕金森氏病患者按摩头部的百会、太阳以及风池这3个穴位,可起到镇心、安神、明心、养神、缓急、止痉的有效作用,具体如下:1、百会穴:为双耳耳尖向上的延长线与头部正中线的交叉点,按摩该穴位具有疏风、止痛、醒脑、开窍的作用;2、太阳穴:为双眼眼外眦外的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可有提神、醒脑、开窍、熄风的作用;3、风池穴:为双侧颈部枕后粗隆旁开的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具有缓急、止痛、疏经、散寒的作用。建议患者每天早晚按摩以上3个穴位各3-5分钟,可有效缓解帕金森氏病患者相关的焦虑、心烦、震颤等症状。
    2023-07-31
  • 择思达斯经颅磁刺激仪对帕金森有效果吗(视频)

    择思达斯经颅磁刺激仪对帕金森有效果吗
    择思达斯经颅磁刺激仪对于帕金森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价值,因为经颅磁刺激对神经变性病有一定帮助,可通过磁场变化、磁极调整,从而改变脑内神经递质的分布。所以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尤其是合并焦虑、抑郁症的这类患者的情绪改善有一定帮助,对患者的认知障碍和语言不好亦有一定改善价值。但对运动障碍改善可能不太明显,如震颤、强直少动等症状改善不佳。经颅磁刺激仪属于无创,对于患者较安全,可以考虑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但不要本末倒置,治疗帕金森主要是靠药物治疗和调整,包括多巴丝肼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COMT抑制剂如恩他卡朋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甲磺酸雷沙吉兰片等药物治疗。另外对于较重症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做脑起搏器治疗,即DBS,而经颅磁刺激仪仅为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代替现有的药物和手术。
    2023-07-31
  • 儿童急性脑脊髓炎能自愈吗(视频)

    儿童急性脑脊髓炎能自愈吗
    儿童急性脑脊髓炎极少自愈,需要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同时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儿童急性脑脊髓炎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起病较急,病前1个月可能存在前驱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呕吐、腹泻等。起病时发热可有可无、临床表现多样,以头部症状为主,可存在头痛、呕吐、头晕、惊厥、意识障碍,还可伴有精神障碍或脑膜刺激征等。 局限性头部症状可以出现偏瘫、失语、视力异常等;脑干症状可有脑神经受累,以面神经受累为主,可表现为偏瘫;小脑受累可有共济失调、眼睛震颤;脊髓根据受累层面不同可出现四肢瘫、截瘫、主客观感觉障碍以及大小便异常。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需要接受免疫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危症患者可能需要到重症监护室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等,良好的护理较为关键,早期治疗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存在后遗症,如视力障碍、癫痫、偏瘫等,极少数症状或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可能导致死亡。
    2023-07-31
  • 小脑缺血的症状(视频)

    小脑缺血的症状
    小脑缺血症状要根据病变血管区分。小脑分三组血管支配,即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具体症状如下: 1、小脑上动脉病变:特点是出现同侧小脑症状和对侧痛温觉障碍,发病年龄一般是30-60岁,动脉粥样硬化型比这个年龄更高,见于高龄。早期可以有恶心、呕吐、眩晕,也可伴有头痛、复视、视物成双、耳鸣或轻度意识障碍、协调障碍、快速重复动作不能、辨距不良、震颤、肌张力低、小脑爆破性语言、对侧肢体感觉障碍。触觉和深感觉,即震动觉没有问题,也可以伴有同侧肢体小振幅不自主运动,与损害小脑核团有关系。也可以出现中枢性耳聋,伴有颅神经症状、Honer综合征即病变侧皮肤无汗、瞳孔缩小、眼球下陷等症状; 2、小脑前下动脉病变:有眩晕、小脑共济失调、耳鸣、耳聋、伴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痛温觉障碍、对侧躯体感觉障碍等临床表现; 3、小脑后下动脉病变:一般症状是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交叉性感觉障碍、执笔不稳、Honer征等。
    2023-07-31
  • 特发性震颤容易得老年痴呆吗(视频)

    特发性震颤容易得老年痴呆吗
    首先需明确特发性震颤与老年痴呆的区别。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表现为头部、面部、下颌、舌以及下肢的震颤或节律性不自主运动,呈缓慢进行性加重,本病多在10余岁或成年早期发病。震颤是唯一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饮酒后症状可以暂时减轻,情绪激动或紧张、疲劳、寒冷等可以使震颤加重。 老年痴呆分为老年期痴呆和老年性痴呆,两者不完全相同,具体区别如下: 1、老年期痴呆多在老年期年龄段发生,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等。其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例如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等都可以导致痴呆; 2、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到20%甚至更高,女性发病明显高于男性。最突出的症状为记忆障碍、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 特发性震颤和老年痴呆并无必然联系。但65岁以上发生震颤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痴呆,且发病越晚发生痴呆的可能性越大。但这种震颤不一定是指特发性震颤,可能是帕金森病、慢性脑病引起,存在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可能。
    2023-07-31
  • 植物神经紊乱日常注意什么(视频)

    植物神经紊乱日常注意什么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焦虑症最常见的症状,焦虑症除了出现情绪方面的改变,比如过分的担心、紧张、恐惧的症状之外,还常常会伴有植物神经的症状,比如出汗、紧张、震颤、心悸等。临床上诊断为焦虑症或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都是同一种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注意事项如下: 1、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精神压力要尽量放松,加强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可以分泌一种抗焦虑的物质,可以帮助缓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2、除了生活上的注意之外,还要进行药物治疗,包括常规的西药治疗以及中药的治疗。
    2023-07-31
  • 共济失调的症状(视频)

    共济失调的症状
    共济失调的临床症状具体如下: 1、平衡障碍:行走时无法掌握平衡,走路摇晃,无法走直线,两脚距离较宽,即醉酒样步态; 2、协调功能障碍:肢体出现震颤,无法正确辨别距离。检查时可进行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 3、发音异常:发音器官的肌肉协调功能较差,音律和节律异常,称为吟诗样语言,说话时如朗读诵诗; 4、震颤:意向性震颤,即拿物体时因辨别距离不良,可出现肢体震颤,亦可出现头部、躯干震颤,特别是眼球震颤。
    2023-07-31
  • 怎么判断是不是共济失调(视频)

    怎么判断是不是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速度、幅度与节律不规则,患者可表现为走路摇晃、步急且宽、易跌倒、双手笨拙、意向性震颤、辨距不良等症状。判断是否属于共济失调,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患者动作进行判断,主要包括以下表现:1、运动障碍:患者行走表现为醉酒样或剪刀样步态,主要特点为道路不平时行走不稳明显,走路时两脚之间距离明显增宽,又称为阔基底步态;2、言语障碍:患者讲话发音生硬,即爆破样发音、缓慢、单调而含糊、构音不清、音量强弱不等且时断时续,呈吟诗样语言,类似醉酒后讲话感觉;3、随意运动协调障碍:上肢精细活动如进食、穿衣 、写字等不灵活,还会出现书写障碍,主要表现为写字时字线不规则、字行间距不等、字越写越大,又称为书写过大征;4、其他症状:主要包括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眼球震颤等。因此,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建议早日到专科医院进行就诊,判断是否出现共济失调。
    2023-07-31
  • 中枢性协调障碍的表现(视频)

    中枢性协调障碍的表现
    在医学上协调障碍就是共济运动障碍或者共济失调,中枢性协调运动障碍就是指小脑性的共济运动异常,共济运动就是协调运动,是拮抗肌群互相之间协调起来,完成动作的一种复杂的运动形式,小脑损害时的表现如下: 1、眼球震颤,可能在注视或者是追踪时,眼球不能够频繁运动,会有震颤; 2、可能会出现小脑语言,或者叫吟诗样语言、醉酒后语言状态; 3、肢体活动不准确,最典型的就是意向性震颤,就是在运动终末期时就会抖,不能准确的完成一个动作,另外走路时出现醉酒步态,两腿分开、左摇右晃,患者闭眼站立时更加不稳。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