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骋

  • 碳氧血红蛋白中毒分级(视频)

    碳氧血红蛋白中毒分级
    碳氧血红蛋白是诊断一氧化碳中毒的重要指标,根据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进行中毒严重程度的分级,具体分析如下:1、轻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通常在10%-30%,患者仅表现为头晕、头疼、心悸、恶心、呕吐等;2、中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可以达到30%-40%,这时患者颜面部皮肤或口唇颜色,会呈现经典的樱桃红色;3、重毒中毒:如果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40%,定义为重毒中毒。此时患者除出现典型的樱桃红色面色外,还会出现神志改变、昏迷、呼吸减弱、心跳减弱等症状,从而导致临床死亡。根据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对一氧化碳中毒进行轻、中、重度分级。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需将患者转移至通风处,打开门窗通风,同时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最好能在中毒4个小时内开始高压氧治疗,可以促进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分离,从而促进一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红蛋白重新获得携带氧气的能力。强调要在4个小时内开始高压氧治疗,轻度中毒患者需要做5-7次的高压氧治疗,重毒中毒患者可能要做20-30次高压氧治疗。
    2023-08-03
  • 糖尿病可以吃哪些粗粮食物(视频)

    糖尿病可以吃哪些粗粮食物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的粗粮食物,如常见的荞麦米、莜麦米、黑米、大麦、玉米,都属于常见的粗粮;豆制品中如大豆、绿豆,红豆、豆腐干、鲜豆腐也都可以食用。这些五谷杂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既可以增加糖尿病患者的饱腹感,同时对血糖又不引起太大影响,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食用。此外在水果中,如苹果、梨、橘子、橙子、柚子、草莓、樱桃都属于低升糖指数的水果,糖病患者也比较适宜食用;在休闲食品中,如无糖的酸奶,还有苹果汁、咖啡,糖尿病的患者也可以食用。糖尿病患者在进食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定时定量,也就是保证每日的主食量要相当一致,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血糖的稳定。同时应该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比如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测2-3次的空腹血糖,测2-3次的餐后血糖,及时监测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每个月或每3个月左右,要进行1次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脂还有肾功能相关的指标的检查,来评估糖尿病的控制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了相关的并发症。
    2023-08-03
  • 中暑了抽筋是什么原因(视频)

    中暑了抽筋是什么原因
    中暑抽筋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汗液大量丢失:首先,在中暑时由于随着汗液的大量丢失,人体会丢失大量的氯化钠,即盐。当血中氯化钠浓度极度下降时,患者会出现肌肉抽搐,这种现象称为热痉挛。最常见的是腿肚子,即腓肠肌的痉挛、抽搐。其他四肢肌肉也都可以发生痉挛、抽搐,患者还会出现肠痉挛,表现为阵发性腹痛;2、体温升高:第二个原因是当中暑时,患者会出现体温升高,当体温进行性升高时,会产生肌肉源性损害,严重者还会发生横纹肌的溶解,会引起肢体或肌肉的抽搐不适,这些都是中暑的重要临床表现。发生中暑后应该将患者立刻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的领口、袖口,打开室内的风扇、空调降低室温。同时,可以给予患者用凉的湿毛巾擦拭皮肤,或者将冰袋置于患者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处帮助散热。如果患者神志清楚,可以让患者服用含有盐分的饮品,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已经发生了循环衰竭,或者意识障碍,应该开放静脉通路,输注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盐水,以补充液体的丢失。
    2023-08-03
  • 晚上急性胃疼怎么缓解(视频)

    晚上急性胃疼怎么缓解
    缓解急性胃疼的药物如下:1、缓解胃痉挛药物:如颠茄片或匹维溴铵,均可缓解胃肠痉挛引起的胃疼;2、抑制胃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或者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等,均可抑制胃酸分泌,缓解急性胃疼;3、胃黏膜保护剂:常用的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可以提供胃黏膜屏障保护,缓解急性胃疼。急性胃疼常见的原因如下:1、急性胃炎:比如进食过冷、过热、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饮酒后,均会引起患者急性胃炎的发生;2、胃溃疡:患者出现周期性、节律性的腹部疼痛;3、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比较容易出现胃部疼痛;4、胃肠道痉挛:引起患者晚上急性胃疼。患者发生急性胃疼后,如反复发作,建议到医院消化科就诊,完善消化内镜、碳13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等相关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急性胃黏膜损伤或胃溃疡。同时若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进行规律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2023-08-03
  •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视频)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简称CAB,具体内容如下:1、人工循环:用字母C代表,人工循环通常指胸外按压,进行按压时需明确按压部位。该部位位于两乳头连线和胸骨正中交界处,相当于胸骨中下1/3位置。按压时将左手掌根置于按压点,两手交叉手指交叠,将手指尽量抬起,离开被救者皮肤。整个按压过程中双上肢始终处于伸直状态,依靠上半身力量向下按压,每次按压幅度为5-6cm,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在给予患者30次标准胸外按压后,需给予2次人工通气,通常将按压与通气比例规定为30:2;2、开放气道:用字母A代表,人工通气前需要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方法有仰头抬颏法和推举下颌法;3、人工通气:用字母B代表,在开放人工气道后需要开始给予人工通气。医院外人工通气,主要通过口对口的人工通气方式完成,而在医院内可以通过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通气的操作。
    2023-08-03
  • 有机磷中毒时神经递质代谢失常的症状(视频)

    有机磷中毒时神经递质代谢失常的症状
    有机磷中毒时失代偿的神经递质是指乙酰胆碱,主要是由于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胆碱酯酶不能正常水解乙酰胆碱,从而发生一系列中毒反应,具体症状如下:1、毒蕈碱症状:也叫M样症状,主要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外分泌腺分泌增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流涎、流眼泪、流鼻涕等。还会出现瞳孔缩小、视物模糊、心率减慢、气道分泌物增多等,患者会出现痰堵、窒息的临床表现;2、烟碱样症状:也叫N样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部、舌肌、四肢肌肉的强直性痉挛、震颤和瘫痪;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毒早期出现兴奋性增高的表现,随着中毒进展,逐渐出现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发生有机磷中毒后,要先将患者迅速脱离中毒环境,脱去沾有毒物的衣服,清洗沾有毒物的皮肤。如果是经口中毒,要留置胃管并反复洗胃,将胃肠道内的毒物完全清洗干净。既然有机磷中毒是由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导致乙酰胆碱大量蓄积而诱发的症状,因此抢救的主要用药是胆碱酯酶复活剂,也就是临床常用的碘解磷定和氯解磷定。此外还要给患者抗胆碱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是阿托品和长托宁类药物。
    2023-08-03
  • 心脏骤停前有什么征兆(视频)

    心脏骤停前有什么征兆
    心脏骤停前的先兆症状包括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症状,极度疲劳、乏力、呼吸困难、心悸都是心跳骤停前常见的先兆症状。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短时间内明显加重,也提示患者存在猝死风险。但实际上更多患者心脏骤停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之后突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所以心脏骤停前的先兆症状,对于诊断或者预测心脏骤停并不是100%准确。一旦发生心脏骤停,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呼吸、心跳停止后大概4分钟,大脑内糖原消耗殆尽,可能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应该在4分钟之内开始心肺复苏抢救,否则即使患者的呼吸、心跳恢复,也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脑功能损害。患者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应该立刻给予患者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的按压部位位于两乳头连线和胸骨交界处,相当于胸骨的中下1/3的部位,给予患者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通气,因此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的比例是30∶2。
    2023-08-03
  • 心脏骤停的抢救药物(视频)

    心脏骤停的抢救药物
    心脏骤停的抢救药物是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具体如下:1、肾上腺素:可以激活人体的α和β受体,心肌表面有丰富的β1受体,肾上腺素通过激活β1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是挽救心脏骤停的首选药物;2、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收缩外周血管,维持或提高血压;3、5%碳酸氢钠:心脏骤停后患者可能伴有乳酸堆积、二氧化碳潴留,出现严重的酸中毒,输注5%碳酸氢钠可以纠正酸中毒;4、其他:呼吸、心跳骤停后,要给予患者开放静脉通路进行补液治疗,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有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氏液等。除了药物治疗,心脏骤停抢救过程中要进行心肺复苏、人工通气,院内常用的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以及简易呼吸器人工通气。心脏骤停抢救后要评估抢救效果,评估标准包括自主心率恢复、大动脉可触及搏动、心音可扪及、自主呼吸恢复、神志恢复、瞳孔由散大到缩小以及患者遵医嘱进行肢体活动。
    2023-08-03
  • 心脏骤停复苏的最佳药物是什么(视频)

    心脏骤停复苏的最佳药物是什么
    心脏骤停时复苏的药物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以激动人体的α和β受体,心脏表面存在的β1受体可以被肾上腺素激活,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可能会逆转心脏骤停。除了肾上腺素,在抢救过程中可能还用到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升压药物。心跳骤停之后,患者会发生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还会给予5%碳酸氢钠抢救治疗。抢救过程中要给予患者持续胸外按压、人工通气,与药物治疗共同组成心脏骤停治疗的措施,所以心脏骤停的治疗不是靠单一手段完成。心脏骤停之后,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评估患者治疗的效果。心脏骤停治疗后有效的表现主要包括自主心率恢复,比如心电图改变或者可以听到心音,摸到大动脉搏动。患者出现自主呼吸、神志改变,可以进行简单对答、遵指令活动以及瞳孔由散大逐渐缩小。
    2023-08-03
  • 心脏骤停患者有意识吗(视频)

    心脏骤停患者有意识吗
    心脏骤停时患者没有意识,心脏骤停10秒钟左右,开始出现抽搐和意识丧失。心脏骤停60秒左右患者呼吸停止,瞳孔开始散大,心脏骤停2-4分钟时,患者大脑内储存的糖原和葡萄糖即将被耗竭,心脏骤停4分钟以上时,出现不可逆的大脑损害。所以发生心跳骤停时,患者一定没有意识,意识消失是判断是否发生心跳骤停的标准。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未触及、大动脉搏动消失,提示心跳骤停,要立刻开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步骤和顺序为C、A、B,C代表人工循环,A代表开放气道,B代表人工通气,按照此顺序进行心肺复苏。每5轮心肺复苏后,要进行1次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成功的判断标准是恢复意识、自主呼吸以及自主心跳。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