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

  • 生理性飞蚊症突然严重怎么办(视频)

    生理性飞蚊症突然严重怎么办
    生理性飞蚊症突然加重,应及时到医院眼科进行检查,并且对发现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生理性飞蚊症通常由于年纪增加或者高度近视,导致玻璃体发生液化变性从而产生浑浊,表现为眼前有蛛网样灰白色的膜状物在眼前飘来飘去。生理性飞蚊症不需要任何治疗,是人正常随年纪增大的变化,亦不可逆,也不需要临床处理。但一旦发生眼前生理性飞蚊症突然严重,通常意味眼前黑影突然增多、增浓,有可能眼底出血进入玻璃体导致,判断玻璃体内出血由何种疾病导致,比如新生血管或者血管破裂出血,均需要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一般患者而言,其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一旦发现生理性飞蚊症突然加重,就到医院的眼科进行检查,明确原因之后,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2023-08-03
  • 近视眼突然看近处模糊(视频)

    近视眼突然看近处模糊
    近视眼突然看近处模糊,常见原因如下:1、用眼过度:造成眼部肌肉痉挛和眼部疲劳,出现看近和看远都模糊,需要让眼睛适当休息。可以闭上眼睛休息20秒钟,或者眺望6m以外的远处物体20秒左右,并且看电脑或看手机超过0.5个小时需要休息;2、老花眼:多见于45岁以上人群,因为有近视眼,看近时觉得较清楚,但随着年龄增长,看近能力开始下降,会觉得看近突然较模糊。提醒患者拿书或拿手机距离需要稍远,同时可能需要配合适的老花镜。
    2023-08-03
  • 高度近视手术有年龄限制吗(视频)

    高度近视手术有年龄限制吗
    高度近视手术通常有年龄限制,建议年龄范围是18-45岁。青少年近视度数,通常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加深,若在18岁前做手术,可能会发生视力回退,需要二次手术。但是高度近视患者,二次手术难度较高,通常建议18周岁以上患者待度数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更为安全。之所以有45周岁年龄限制,是因为近视眼手术在45周岁做,可能和老花眼同时并行,可能导致手术效果不佳。此外,45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发生眼底出血、白内障等眼内疾患,引起视力下降原因的可能性会增加。此种情况下,如果做视力矫正手术,也有可能使术后没有很好的视力恢复。若是病理性近视,则不适合做高度近视的矫正手术。
    2023-08-03
  • 10岁孩子近视100度能恢复吗(视频)

    10岁孩子近视100度能恢复吗
    10岁孩子近视100度不能恢复,不管任何年龄段,目前的医疗手段绝对不能使近视治疗、治愈、逆转或者恢复。要明确近视一旦发生以后,特别是真性近视,则绝对不能逆转的。要看10岁孩子的100度近视,是不是经过规范的散瞳验光行为获得,如果确实是经过散瞳验光行为获得,则不能恢复。不是孩子小,所发生的近视就都是假性近视,就都可以恢复。如果确实经过散瞳验光,就能确定为真性近视,真性近视不能恢复,不管度数是多少。而且10岁孩子即使是100度近视,后续近视度数还会再增加。因为10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发育期,孩子个子在这段时间有明显的增高,增高的过程中眼轴也一样。眼轴就像身高会逐渐增加,如果眼轴再增加,近视的度数必然超过100度。所以对于10岁孩子,不但100度近视不能恢复,而且必然还要增加。家长这一阶段的任务不是使100度的近视恢复掉,而是如何使这100度以后的近视长得慢一些,就是减慢近视发展的加速度,这个是家长下一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所以不要迷信所谓的一些治疗方法,或者是矫正方法能把近视治疗,这些方法并不可信。采取一些方法让近视发展的速度减慢,才是正确的方法。
    2023-08-03
  • 800度近视能做手术吗(视频)

    800度近视能做手术吗
    800度近视可以进行近视屈光矫正术,目前的激光近视矫正术通常要求度数<1000度,散光<800度。还有部分患者不适合进行激光近视矫正术,或屈光度数>1000度,此时还可考虑进行眼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即ICL手术,以达到矫正视力,摘除眼镜的目标.。进行近视手术需在成年后,还需满足近2年时间内近视度数相对较稳定的条件,才可考虑进行近视屈光矫正术。在术前还需到医院接受较系统的术前检查,若完全符合手术的条件,才可考虑进行手术。
    2023-08-03
  • 玻璃球浑浊怎么治(视频)

    玻璃球浑浊怎么治
    玻璃球的浑浊其实称为玻璃体的浑浊,玻璃体浑浊的治疗需要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如果是生理性的混浊,其治疗就是以观察为主。而对于病理性的混浊,可能要采取一些药物或者一些手术的方法,来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生理性的玻璃体混浊,常见于老年人或者是近视度数比较高的人,玻璃体出现液化、浑浊以后,玻璃体混浊物在视网膜上的投影,会导致看东西就像飞蚊症一样飘来飘去,这种表现是生理性。生理性混浊对人体的危害、干扰影响不大,以观察为主即可。因为有时生理性玻璃体混浊,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后脱离,就是玻璃体和视网膜要分开,但是有一些部位粘得比较紧,即使是生理性的玻璃体混浊,如果粘得比较紧的地方,刚好靠近大血管或者是靠近视网膜变性区或裂孔的部位,有可能就会造成视网膜的脱离,或者是玻璃体的积血,这些要观察注意。而对于病理性的玻璃体混浊,如果是玻璃体出血、玻璃体液化导致的不完全后脱离,牵拉视网膜裂孔,就会导致一些眼病的发生,包括早期的眼底出血等,也会表现为玻璃体的混浊。所以玻璃体浑浊的治疗,要判断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两者的治疗方案不一样。
    2023-08-03
  • 近视三百多度怎么恢复视力(视频)

    近视三百多度怎么恢复视力
    近视300多度恢复的方法,常见有以下几种:1、配戴眼镜:眼镜包括隐形眼镜、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如果不喜欢框架眼镜,可以考虑佩戴隐形眼镜,隐形眼镜又分软性和硬性,如果隐形眼镜也不喜欢,还可以考虑佩戴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逆几何原理设计的特殊隐形眼镜,是通过流体力学效应,来改变患者的角膜曲率,通常是晚上佩戴,即睡觉时佩戴,第二天醒来后视力便能够恢复正常,不用戴眼镜;2、手术治疗:对于成人,目前近视手术有激光手术,以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但手术具有一定适应证,比如激光手术,对于度数的要求通常是低于1200度、散光600度,以及远视低于600度。因此如果是符合度数范围,又没有禁忌证,可以考虑做手术治疗。如果无法进行激光手术,比如部分患者角膜太薄,或度数太高,例如超过1200度,还可以考虑做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来进行视力的恢复。
    2023-08-03
  • 看远处模糊是什么情况(视频)

    看远处模糊是什么情况
    看远处模糊,原因较多,不同年龄段,采取检查、治疗手段不一样,常见原因如下:1、屈光性因素:通常患者需要做验光,戴眼镜;2、眼部因素:患者看远处就清楚,以前也较好,但现在验光以后,看远处不清楚,此时患者一定要排除眼病因素,常见的因素为眼底病、全身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或者因为老年性白内障的因素、黄斑变性因素,导致看远处模糊。对于儿童、青少年看远处模糊,一定要进行规范的医学散瞳验光,通过散瞳验光,了解眼部的屈光状态,进行合理矫正,为近视、 远视、散光,此时便可进行判断。而对于成年人看东西,看远处模糊,如果为白内障,患者则需做手术,如果为黄斑疾病,或者眼底出血这些因素,可能需要结合眼底的OCT检查、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明确疾病原因,采取药物治疗、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治疗,或者眼局部激光治疗,改善视力。
    2023-08-03
  • 重影是怎么回事(视频)

    重影是怎么回事
    重影有时候表现为视物模糊,指视力下降,还有时候表现为复视,指视物成双,一个东西看成两个。视物模糊一般是由于屈光不正所导致,如近视、远视或散光。如果是由于屈光不正所导致,可以通过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不喜欢戴眼镜的患者,还可以通过做手术来治疗屈光不正。对于出现复视的患者,一般都是由于脑神经的问题,如动眼神经负责眼球运动,如果动眼神经损伤、动眼神经麻痹,眼球运动就会有障碍,就会出现复视。这种情况需要前往神经科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常见的原因如颅内肿瘤、炎症、脑外伤或脑血管病等,都可以导致脑神经的损伤,出现复视。复视可以在眼科做一个复视像的检查,通过复视像检查可以判断是哪一条肌肉麻痹,哪一条肌肉不能运动,可以诊断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有时重影是由疲劳过度、用眼过度、休息不好导致,如果是这种情况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过度,减少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能够缓解重影。总而言之,如果出现了视物模糊或者是复视,需要前往医院做眼科检查,看是由于眼病造成,还是神经方面的疾病造成,或者是由于疲劳用眼过度造成,再相应的对症处理。
    2023-08-03
  • 弱视是怎么造成的(视频)

    弱视是怎么造成的
    弱视的发生可能与视物模糊相关,此时患者视网膜可能无法得到足够光线的正常刺激、点对点刺激等,导致视力发育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儿童水平,进而导致弱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视力残疾,弱视通常视觉发育存在缺陷,常见引起弱视的原因如下:1、斜视:如果儿童内斜视未得到及时调整,可能产生弱视,由于双眼不能同步视物,内斜的眼睛可能产生弱视;2、高度远视、高度散光、高度近视:此时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物像不能正确聚焦在视网膜,可能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或之后,导致视网膜成像模糊,无法形成清晰的物像,便可能导致弱视;3、形觉剥夺性弱视: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混浊白斑等眼部疾病,此时光线无法进入眼内,难以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发育,可能形成形觉剥夺性弱视。弱视的发生通常存在一定原因,通过筛查、梳理可以及早发现弱视。弱视治疗的黄金时间为4-6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治疗效果可以比较明显,对于屈光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的患者,需要更早发现并加以控制,同时进行规范化、个性化治疗。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