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是什么(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是什么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是散瞳后的眼底检查,并应用广角的眼底成像仪进行眼底摄像。眼底摄像除可以发现眼内肿块外,同时还可以观察到肿瘤与视神经的距离,以及视觉敏锐的部位,以及可观察是否有玻璃体种植、视网膜下种植、视网膜脱离、眼内出血等。治疗前后眼底的摄像对比,可以进行疗效判断,治疗结束以后,可以定期进行眼底摄像,对瘤体进行随访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很多检测方法,除了散瞳眼底检查,还有眼部B超、CT可以发现眼内的瘤体,多数瘤体会有钙化灶,钙化灶在B超上表现为斑块状的强回声伴声影,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增强磁共振检查可以发现眼内占位,并有强化的表现,磁共振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因此对视神经转移颅内转移病人的检查,磁共振要优于CT。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病人,则需要做腰穿检查,判断是否有脑脊液转移,以及骨穿检查,判断是否存在骨髓转移。
    2023-08-03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
    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以后,常规要做病理学检查,眼球病理标本可以观察出肿瘤的生长形态。如果是向视网膜下生长,称为外生型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如果向玻璃体腔生,称为内生型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较少见的肿瘤,是沿着视网膜浸润生长,不形成明显肿块,称为弥漫浸润型视网膜母细胞瘤,此种类型比较少见。在病理上按照分化程度,将视网膜母细胞瘤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分化型的典型表现是肿瘤细胞排列成矩形团的结构,未分化型的没有典型的矩形团结构,但有较多肿瘤坏死区域。在临床上,肿瘤多数呈分化与未分化型细胞掺杂在一起,病理可以观察到肿瘤侵犯眼球的具体结构,比如肿瘤是否侵犯房角、睫状体、脉络膜、筛板,甚至视神经等。从肿瘤侵犯眼球的严重程度,判断是否具有转移的高危因素,如果具有肿瘤转移高危因素,需要给予预防性化疗,不具备高危因素时,可以不做预防性化疗。
    2023-08-03
  • 视网膜母细胞瘤摘除眼球后治愈率多高(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摘除眼球后治愈率多高
    眼球摘除是3-4年前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常用治疗方法,目前部分病情不是很重的病人,提倡保生命、保眼球的治疗,甚至希望保留部分视力,但是对于病情严重的病人,则首选眼球摘除治疗。眼球摘除以后的治愈率,要分以下情况来进行分析:1、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在进行病理分析时,如果不具有转移高危因素的病人,可以不化疗。如果病理具有转移高危因素,则建议做VEC方案的预防性化疗,VEC方案化疗采用的是长春新碱、卡铂和VP16(即依托泊苷),每月做一次化疗,一共6-9次。如果病人能配合这种治疗方案,眼内期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以后,治愈率在90%以上;2、眼外期视网膜母细胞瘤:此时即便眼球摘除,生存率也不会很高,特别是如果已经出现颅内转移的病人,生存率极低。
    2023-08-03
  • 视网膜母细胞瘤转移颅内是什么表现(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转移颅内是什么表现
    视网母细胞瘤一旦发生颅内转移,与其它恶性肿瘤的颅内转移表现类似,比如颅高压表现,包括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有时会有抽搐表现,肢体运动受到限制,比如麻木、无力、瘫痪。另外,发生转移的眼睛视力较差,且该情况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对侧眼如果之前视力正常,发生颅内转移也会出现视力下降,甚至丧失。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转移途径,主要包括颅内转移、血液转移和淋巴转移,其中颅内转移是常见的转移途径。眼球后面是视神经,视神经延伸到颅内,因此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突破眼球,沿着视神经浸润生长,通过视神经蔓延生长到颅内。同时部分肿瘤细胞会落入到视神经两侧的蛛网膜下腔,随着脑脊液的循环,播散到颅内组织。视网母细胞瘤发生转移,说明病情已经危重,部分病人同时会有眼眶转移,比如眼球突出、眼睑红肿、眼部疼痛等表现。
    2023-08-03
  •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怎么引起的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为严重的一种眼内恶性肿瘤,发病率大概是1/20000,主要是眼部光感受器的前节细胞恶性病变引起,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白瞳症。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为止还不是特别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与基因的突变以及抗癌基因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是与感染有关。基因的两次突变失活,被认为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家长在光线比较明亮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孩子瞳孔内有白色肿瘤样物质,部分患儿也可由于斜视而就诊。视网膜母细胞瘤可以累及孩子单侧眼睛,也可累及双侧眼睛,大概30%的患儿是双眼受累。
    2023-08-03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症状(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症状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一种肿瘤,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自己不会说出症状,多数由家长发现眼球里发生白色的反光,称为白瞳症;晚期患儿的眼镜甚至类似于猫的眼睛,瞳孔放大,眼球里边泛白光。 医生可以借助超声以及其它手段判断是否存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成人也会出现视网膜母细胞瘤,并且引起视力下降;婴幼儿的母细胞瘤通常由父母发现;较大的孩子发病会发生视力下降,则自己会表述为视力下降。
    2023-08-03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早期症状(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早期症状
    视网膜母细胞瘤大部分发生在三岁前,三岁前的孩子因为表达能力不同于其他儿童,不善于表达,所以很难在早期发现。往往是家长发现孩子瞳孔出现黄白色的反光,医学上叫白瞳症,往往出现这症状后,家长才会带其到医院检查。还有些孩子因为视网膜母细胞瘤部位比较靠近后极部,比如靠近黄斑区域,可能早期影响视力,很早就会出现斜视。 所以一旦孩子出生后发现眼睛有斜视,内斜或外斜,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眼底检查。视网膜母细胞瘤一般会长在视网膜,即眼睛底板,可以通过瞳孔检查尽早发现。早期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比较困难,孩子有异常,比如有斜视或者视力发育很不好的情况时,应尽可能早期到医院进行散瞳检查。
    2023-08-03
  • 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表现(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表现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部肿瘤之一,实际上就是最常见的眼部肿瘤,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3岁以上就很罕见了。该病最早发现实际上也是临床上最早发现,就是在妈妈给婴幼儿洗澡时或者观察时发现婴幼儿瞳孔变白,这也是白瞳的重要原因。发现后妈妈就会带着宝宝到眼科看,眼科会开超声单检查,检查时就会发现,在玻璃体内,往往是在眼球后壁出现肿块样结构,往往是低回声,低回声通俗来讲,实际上就是在超声图像上看起来是个比较暗的图像。这个肿块还有个很重要的特点是里面容易出现钙化。所谓钙化就是在图像上反映出来,就是整个肿块里面出现了一些亮的东西,出现的概率在80%-95%,这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特征性表现。另外,瘤体中血流比较丰富,不像另外一种疾病叫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后面这种疾病的血管走行比较规律,但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血流比较杂乱,只要是肿瘤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能出现明显血流的情况。这就是平时在检查时要发现的,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要高度怀疑视网膜母细胞瘤。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