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

  • 眼睛里长了个小白疙瘩是怎么回事(视频)

    眼睛里长了个小白疙瘩是怎么回事
    眼睛里长小白疙瘩较笼统,比如是眼表还是眼内长小白疙瘩。如果是在眼表,翼状胬肉、结膜囊肿、角膜皮样瘤等,均会导致患者眼睛里长小白疙瘩,此外,如果是儿童,还要排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情况。 因此发现眼睛里长小白疙瘩,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小白疙瘩长的部位判断患者病情,经过医生体格检查、辅助设备进行检查,取得正确诊断后进行相应处理。
    2023-08-03
  • 白瞳症怎么回事(视频)

    白瞳症怎么回事
    白瞳症顾名思义是眼睛瞳孔区呈现白色,黄白色反光。正常情况下应用光线照射瞳孔时,瞳孔没有反光。当瞳孔至视网膜之间有白色物遮挡例如晶体混浊,视网膜脱离、机化及肿瘤时,瞳孔区会反射出白光。儿童白瞳症是眼部疾病表现,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常见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白内障、coats病、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 此类疾病中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多见,此病是儿童最常见眼内恶性肿瘤,不但会导致视力丧失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当家长发现儿童存在白瞳症症状时需要到医院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高危新生儿、儿童以及青少年应该定期体检,检查视力及眼底以免遗漏眼病。
    2023-08-03
  • 葡萄膜炎会传染吗(视频)

    葡萄膜炎会传染吗
    葡萄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大多数葡萄膜炎无传染性: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塞氏病、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引起的葡萄膜炎不会传染; 2.伪装综合征: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引起的葡萄膜炎不会传染; 3.感染性因素:如细菌、真菌、病毒和结核引起的葡萄膜炎有可能传染给他人。
    2023-08-03
  • 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症状(视频)

    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症状
    由于早期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除非常规做眼底筛查,可以发现部分小瘤体,因此对于存在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常规做扩瞳,以及眼底筛查等,以便于早期发现。部分患者的早期瘤体,如果生长在视觉比较敏锐的部位,比如黄斑区的肿瘤,儿童视力便会下降,或由于视力下降导致斜视,而引起家长注意。因此对于存在斜视,或视力下降的儿童,建议尽早通过扩瞳孔检查眼底,来排除视网膜母细胞瘤,或其他眼底疾病。如果是出现白瞳,或眼红、眼痛等症状后再去就诊,通常已经处于眼内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与多数疾病一致,均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较好。国际上根据眼内肿瘤的病情,将其分为A期、B期、C期、D期、E期。其中A期、B期、C期属于眼内肿瘤的早期,此阶段经过治疗后,保眼率较高,通常在90%以上,多数患者还能保留较好的视力。而对于D期、E期等眼内肿瘤的晚期,保眼率便会明显下降,部分患者只能选择做眼球摘除。
    2023-08-03
  • 视网膜母细胞瘤怎么检查(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怎么检查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者,需要做眼部和全身检查,具体情况如下:一、眼部检查:1、对于婴幼儿,不配合眼科裂隙灯下的检查,需要在散瞳后,间接眼底镜下观察眼底,并且用广角的眼底成像仪,进行眼底摄像。通常需要观察角膜是否水肿、前房是否有肿瘤种植病灶、虹膜是否有新生血管、晶体是否浑浊、玻璃体是否有肿瘤的种植灶、是否有出血,或视网膜是否脱离,以及脱离范围,或是否存在视网膜下的种植灶等;2、另外还需要观察患者瘤体的大小、位置,并根据眼底检查结果,进行肿瘤分期;3、必要时还需要给予患者眼压测量,并通过B超观察和检测瘤体大小、钙化的情况,以及增强的核磁共振,来判断视神经是否被肿瘤侵犯、是否有颅内肿瘤。因为3%-10%的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会有松果体、蝶鞍等部位的神经母细胞瘤,所以还需要特别注意松果体、蝶鞍等位置是否有占位。二、全身检查: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还需要通过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术、骨扫描等,来判断是否有全身转移。需要强调,不建议给予双眼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以及有家族史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进行常规CT检查。由于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量,而此类患者存在RB1基因的异常,对辐射特别敏感,如果进行CT检查,便会有癌变的风险。
    2023-08-03
  • 视网膜母细胞瘤有球后钙化吗(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有球后钙化吗
    通常不足90%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瘤体内会有钙化灶。瘤体内的钙化灶,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同时还是与其它相似疾病的重要鉴别点。眼内期的瘤体表现为眼内钙化灶,此阶段的球后组织正常,并没有钙化表现。视网膜母细胞瘤属于恶性肿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弥漫浸润生长,严重的肿瘤瘤体会发展到眼外,向球后、眼眶蔓延生长。在此阶段,如果采用眼眶的CT检查,会发现表现为高密度影的眼内球后肿瘤组织内钙化灶,病人会表现为眼球凸出,以及眼睛的红、肿、痛等,并且需要与眼眶的蜂窝织炎等其它疾病相鉴别。如果视网膜母细胞瘤还没有发生全身转移,只是局限于眼部、眼眶的局部浸润,建议及早采用眼眶内容物剜出术,术后再结合高剂量静脉化疗和放疗,病人依旧会有一定生存率。但是如果已经发生全身转移,特别是颅内转移,或者脑脊液播散,其生存率便会较低。
    2023-08-03
  • 视网膜母细胞瘤能保住眼睛吗(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能保住眼睛吗
    视网膜母细胞瘤俗称眼癌,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生转移,从而威胁生命。但是如果早发现、早治疗,则效果较好,及早治疗和按医嘱定期随访,保眼率较高,甚至可以给患儿保留一部分视力,具体是否能保住眼睛,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如下:1、国际上根据眼内肿瘤的病情,分为A期、B期、C期、D期、E期,共5期,称为眼内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国际分期。按照此分期,A期、B期、C期患者的保眼率接近100%,D期患者的保眼率在70%以上,因此对于A-D期的患者,建议进行保眼治疗。而E期患者表现为青光眼,眼内大量积血等,病情比较严重,保眼率较低,可能不足30%。因此对于E期患者,特别是单眼发病的E期患者,建议首选眼球摘除术;2、对于眼外期的肿瘤,肿瘤扩散到眼外,或者发生全身转移,这个阶段的病情已经较为严重,一般无法保眼,需要做眼球摘除,或者眼眶内容剜出术。眼外期患者的生存率较低,特别是发生颅内转移的患者,就目前的医学水平而言,生存率较低。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另外家长平时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眼睛,如果发现宝宝视力差,或者斜视,或者有白瞳,则应该及早去医院检查。现代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眼动脉的介入化疗、静脉化疗、玻璃体腔化疗、激光冷冻、巩膜敷贴放疗等,对眼内期肿瘤的疗效较好。
    2023-08-03
  • 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六岁发病的吗(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六岁发病的吗
    80%-90%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在5岁以内发病,>5岁的儿童发病比较少见,临床上偶尔会见到青年,甚至中年病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大龄儿童发病的视网膜母细胞瘤,通常是以单眼发病多见,而且大部分是非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大龄发病的视网膜母细胞瘤,通常病情较重,而且不典型容易误诊。因此需要仔细与其它相似的视网膜疾病进行鉴别,比如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的视网膜肿块样生长,而是沿着视网膜浸润生长,或表现为前房积脓,但没有眼红、痛等症状,与眼内发炎所导致,且伴有明显眼红、痛等症状的前房积脓不同,通常称为假性前房积脓。通常需要借助前房的细胞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个别难以鉴别的严重病例,甚至还需要做眼球摘除,在病理水平进行鉴别。另外需要强调,对于可疑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不建议对活性瘤体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如果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活体组织检查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从穿刺口转移出去。
    2023-08-03
  • 视网膜母细胞瘤有钙化的吗(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有钙化的吗
    没有经过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瘤体内大部分有钙化灶,而且钙化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特征性表现,是与其它疾病的重要鉴别点。钙化灶在CT上可以表现为高密度影,因此目前很多医院常规采用CT检查,进行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需要注意,其它眼底疾病,比如CRVO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有时也会有钙化表现,因此与其它疾病鉴别诊断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表现,不能完全依赖钙化表现。CT有较多辐射,因此通常不建议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特别是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进行常规CT检查。由于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有RB1基因异常,而异常的RB1基因对辐射特别敏感,并有癌变风险,因此建议用B超观察钙化,或结合MRI(磁共振成像)来辅助诊断。对于未经过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瘤体内,大部分有钙化灶。而经过治疗,比如化疗后的视网膜瘤体,虽然大部分会呈现出完全钙化,或部分钙化的消退。但是因为钙化瘤体会在体内长期存在,并且依旧具有一定的复发概率,所以患者仍然需要定期随访、观察。
    2023-08-03
  • 视网膜母细胞瘤有良性的吗(视频)

    视网膜母细胞瘤有良性的吗
    视网膜母细胞瘤偶尔会有良性变体,临床称为视网膜细胞瘤,或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自发退化,但是较为少见,大概不足1%。视网膜细胞瘤可以长期稳定,不发展,但大概有5%的视网膜细胞瘤会发生恶变,即需要处理。对于早期瘤体,可能仅通过激光、冷冻治疗即可。而如果复发且较大,可能需要做眼动脉的介入化疗或静脉化疗,减容后再进行激光、冷冻的处理。因此即便是视网膜细胞瘤,也需要定期随访、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又称眼癌,是婴幼儿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大部分情况下会存在恶性浸润发展,会破坏眼内组织,从而影响视力。如果不及时治疗,一旦发生转移,生存率极低。特别是对于发生颅内转移的患者,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即便给予高剂量的化疗、放疗等治疗,生存率依旧不容乐观。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