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存刚

  • 垂体微腺瘤严重吗(视频)

    垂体微腺瘤严重吗
    垂体微腺瘤一般不属于严重的疾病,通常是指直径在1cm以内的垂体腺瘤。由于体积有限,一般不会对正常垂体形成明显的压迫,患者的垂体功能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同时由于肿瘤体积较小,对鞍膈 、视神经、视交叉等周围临近的结构,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压迫,患者也不容易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部分患者属于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可能会出现一些典型而突出的症状,如泌乳素腺瘤,常使女性出现月经不规律,乃至停经、溢乳等表现。而男性的患者则出现性功能减退,精子质量下降。垂体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微腺瘤,可以使患者出现水牛背、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等表现。而生长激素的垂体微腺瘤,可以使患者出现面容改变,如口唇肥厚、鼻部增大、前额和下颌不突出以及心肌、舌咽部肥厚,出现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等。在以上基础上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后果,如长期睡眠呼吸暂停,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脑部缺氧,甚至夜间出现阵发性急剧血压升高,严重时可能会诱发脑出血等。因此,垂体微腺瘤的严重程度,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
    2023-08-03
  •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的区别(视频)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的区别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属于两种常见颅内出血,二者区别具体如下:1、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脑组织表面蛛网膜、软脑膜间潜在腔体出血,不容易形成血块,通常弥散性分布于脑组织表面。常见原因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通常出血量较小,但由于脑动脉瘤破裂引起,患者应积极完善检查,尽快通过介入手术或开颅夹闭方法处理脑动脉瘤;2、脑出血:主要指脑实质内出血,可以为脑叶出血、小脑或者脑干出血,但常见出血部位为脑深部基底节区,多由于患者存在常年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穿动脉病变造成出血。位于顶叶、枕叶等皮层脑的出血,较常见原因为脑动脉淀粉样变性。
    2023-08-03
  •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什么(视频)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什么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比较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主要发生在蛛网膜和脑组织的软脑膜之间潜在腔隙的出血。这种出血可以分为两大类,具体见于以下:1、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头部遭受创伤性暴力,使蛛网膜下腔的小血管破裂而发生出血,经过1-2周的保守治疗能够逐渐吸收,患者的病情能够逐渐稳定和恢复;2、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类出血指没有任何外伤因素所造成,由于脑部的血管本身发生病变,所发生的一类出血。这类出血提示是脑部的脑动脉瘤破裂引起。另外,其他因素如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中脑周围良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脉瘤破裂,大约占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60%-80%。这类出血是由于脑部比较大的血管上面发生动脉瘤,动脉瘤破裂所引起,有一定危险的疾病。大约在发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后,如果是脑动脉瘤破裂引起,大概有1/3的患者难以保住生命,有1/3左右的患者会遗留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只有1/3左右的患者,能够恢复到基本上完全正常的状态。
    2023-08-03
  • 产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办(视频)

    产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办
    产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比较紧急的一种情况,如果患者是由于头部受到外伤,造成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并无大碍,只需要大概1周的保守治疗出血便可以吸收。如果在没有外伤因素的基础上,发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最好能够及时进行CTA或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具体如下:1、大部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是由于脑动脉瘤破裂引起,大概占到全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60%-80%。如果在诊断明确后,确实由于脑动脉瘤破裂引起,应该及时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或开颅手术治疗,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与产科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尽可能保证产妇安全的前提下,及早进行手术治疗;2、部分患者虽然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脑血管造影的检查,并未发现脑动脉瘤,也没有发现脑动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病变,这种出血可能是患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疼痛、腹压增加等因素的刺激,使患者的血压骤然间增加,造成小血管破裂出血。对于没有明确脑血管病变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以参照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式,即通过一些药物,进行内科的保守治疗,大部分患者1周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2023-08-03
  • 什么是脑震荡(视频)

    什么是脑震荡
    脑震荡是头部受到轻度的暴力打击或撞击摔伤后出现的短暂性意识丧失,随后患者在短时间内能清醒。临床表现为逆行性遗忘,没有器质性损害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确诊脑震荡需要几点,包括确定有无头部的外伤史,是否有不超过半小时的短暂性意识不清,病人清醒后受伤经过无法回忆,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医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或者做核磁检查等无异常表现,可以暂时观察,多休息,减少外界刺激,一般患者可在两周左右恢复。
    2023-08-03
  • 怎么判断自己脑震荡(视频)

    怎么判断自己脑震荡
    脑震荡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的疾病,具体诊断标准如下:1、患者存在明确头部外伤史;2、外伤后会出现一过性意识不清,通常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较少会超过半小时;3、在患者意识恢复后,对受伤经过和伤前的小段事情难以回忆,临床称为逆行性遗忘;4、患者清醒后,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多汗等一系列症状;5、对患者进行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时,发现没有明确颅内损伤。符合以上几条标准基本可以诊断为脑震荡,其中头外伤后一过性意识不清以及逆行性遗忘,对于诊断脑震荡至关重要。关于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多汗等症状,可能因为患者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表现。上述症状可能均出现,也可能只出现1-2个,不作为脑震荡诊断的直接标准。
    2023-08-03
  • 脑震荡清醒后表现(视频)

    脑震荡清醒后表现
    脑震荡患者清醒后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或者恶心、呕吐等症状,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定向力障碍,或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辨认,但以上症状通常为一过性症状,大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和对症处理,均可基本恢复正常。脑震荡是脑外伤后脑部生理功能的短暂性改变,并非脑实质的结构性损伤,脑震荡患者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时,通常难以发现明确的脑实质损伤。脑震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轻微脑损伤,主要表现为患者在头部外伤后发生一过性意识不清,持续时间为几十秒、几分钟、十几分钟不等,通常较少会超过半个小时。患者意识恢复后的突出表现是逆行性遗忘,即患者对受伤时、受伤前段时间的情况,不能较好的回忆。
    2023-08-03
  • 轻微脑震荡有什么症状吃什么药(视频)

    轻微脑震荡有什么症状吃什么药
    轻微脑震荡患者常出现头外伤后一过性意识不清,持续时间在几秒、十几秒、几分钟、十几分钟不等,通常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患者意识恢复后,对受伤经过不能较好地回忆,称为逆行性遗忘。另外,意识恢复后,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畏光、乏力、多汗、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针对轻微脑震荡的症状,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出现头痛可以口服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如果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涣散等情况,可以服用神经营养类药物,如维生素B1、甲钴胺等,对于患者的神经保护具有一定帮助。另外,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使用止吐类药物帮助患者恢复,或者出现失眠、多梦等症状,可以使用镇静、安神类药物帮助其恢复。
    2023-08-03
  • 脑震荡是怎么判断的(视频)

    脑震荡是怎么判断的
    脑震荡为临床上较常见的颅脑损伤形式,主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判断,具体如下:1、需有明确的脑部致伤病史,即头外伤史;2、在外伤发生之后,患者出现原发性昏迷,昏迷时间通常较短,可能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或二十几分钟不等。存在少部分患者昏迷超过半个小时,大部分患者将在几分钟之内清醒,甚至一过性意识不清;3、患者在清醒之后,对受伤时过程不能较好的回忆,即临床所说的逆行性遗忘;4、患者在受伤之后,出现头痛、头晕、畏光、乏力、浑身大汗等症状,因患者具体情况而异,部分患者表现较突出,部分患者表现较不严重;5、此类患者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时,没有发现明确的脑实质损害及颅内出血,通常可以诊断为脑震荡。
    2023-08-03
  • 脑震荡清醒后的表现(视频)

    脑震荡清醒后的表现
    脑震荡为较轻型的颅脑损伤,损伤发生后常会出现一过性意识不清,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通常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患者清醒后可见以下表现:1、逆行性遗忘:属于脑震荡的一种突出表现,即清醒后对于受伤当时和受伤之前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难以有效回忆。主要表现与受伤相关的记忆丧失,同时与其他人交流时,并未迅速和准确做出反应;2、伴随症状:比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多汗等症状,均为脑震荡患者清醒后比较常见的症状,通常可以持续几天到1-2周。大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和对症治疗,相关伴随症状能够逐渐消失。但是逆行性遗忘恢复存在一定难度,患者远期记忆并未出现明显影响,主要集中于受伤当时和受伤之前一段时间的记忆遗忘。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