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琳

  • 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视频)

    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消化道出血提示消化道的黏膜面因为某些原因造成血管的破损,血液流到消化道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消化道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可以表现为便潜血阳性、黑便、呕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非常多,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具体如下:1、上消化道的出血:主要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2、下消化道出血:包括感染性肠炎、非感染性肠炎、缺血性肠病以及肿瘤性疾病、血管畸形等,需要完善胃镜、肠镜的检查,才能够进一步明确。如果出血量仅仅是数毫升,可以仅仅是便潜血发现阳性,没有其他临床表现。如果出血的量达到50ml以上,可以表现为黑便或者便血。如果短期内出血量,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达到250ml可以表现为呕血。如果下消化道的出血量达到500ml以上,可以表现为便血。出血量越大患者越容易出现休克的临床表现,如头晕、心悸、乏力、面色苍白等。
    2023-08-01
  • 细菌性肠炎的症状(视频)

    细菌性肠炎的症状
    细菌性肠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好发于夏秋季,往往在饮食不洁之后出现,群体性发病,即进食了同样食物的人都会出现相同的临床症状。细菌性肠炎最常见的表现是腹痛和腹泻,因为引发了小肠或结肠的炎症,从而导致脐周出现腹部疼痛,往往是阵发性绞痛伴有腹泻,大便中可以带有黏液或者血性物质。根据肠道受到影响的轻重,腹泻的严重程度也不一样,有些病人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发热的情况,疾病越重,临床表现就越重。在检查方面,实验室检查可以看到血象升高,即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大便化验可以看到有很多红细胞、白细胞,以及便潜血阳性等。在治疗上要针对病原菌进行治疗,最理想的状态是培养出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但在临床上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可以先经验性的给予抗生素,如选用头孢类以及喹诺酮类药物来进行治疗。
    2023-08-01
  • 什么是胃肠炎(视频)

    什么是胃肠炎
    胃肠炎往往指急性胃肠炎,是在临床和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的感染,而导致的急性胃肠道黏膜的炎症。患者会突然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伴随着发热等各种不适。急性肠胃炎的病原体以细菌和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细菌感染的病原体包括很多,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可以导致胃肠道黏膜出现糜烂、溃疡等,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临床表现。在治疗上首先要应用针对病原菌的抗生素,最好是能够通过血培养或者大便培养,找出阳性细菌,再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但这些试验很多存在假阴性的结果,因此可以经验性的给予抗生素。其次要对症支持治疗。而病毒感染可以包括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肠腺病毒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尚没有特异性的针对病毒感染的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病程有自限性,一般1-2周可以痊愈。
    2023-08-01
  • 检查肠炎必须做肠镜吗(视频)

    检查肠炎必须做肠镜吗
    肠炎是否需要做肠镜取决于肠炎的类型。对于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急性肠胃炎,不需要行肠镜检查,即被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造成的急性肠道炎症性病变,患者通常会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病情发展的比较突然且快,不需要行肠镜检查,仅仅行血常规、大便的化验以及生化电解质的检查,并且给予针对病原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之后,病情一般在1-2周可以自愈。只有长期、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的病人,即慢性肠道炎症性的疾病,才需要行肠镜检查。最常见的就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是两种自身免疫紊乱相关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特点就是出现长期反复的腹痛、腹泻或者肠梗阻以及肠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行肠镜检查可以看到肠壁的黏膜上有很多溃疡形成,两者溃疡的形态有所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但肠镜的检查至关重要。
    2023-08-01
  • 慢性肠炎平时怎么调理(视频)

    慢性肠炎平时怎么调理
    慢性肠炎指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调理方式如下: 1、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在疾病活动期建议给予流质、半流质少渣饮食,减少大便形成,使肠道黏膜得以休息。在病情缓解之后逐渐恢复到软食以及正常饮食,并且在饮食中要避免过于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患者心理调整,因为慢性炎症性肠病很难彻底治愈,需要患者遵从医嘱坚持服药,不要擅自停药,需做好终生服药心理准备; 3、定期复查结肠镜,如果病程在8-10年以上,结肠癌的发病风险会大大增加,需要患者1-2年复查一次结肠镜,可观察疾病活动范围,指导下一步用药治疗, 监测癌变情况。
    2023-08-01
  • 口臭存在哪些原因(视频)

    口臭存在哪些原因
    口臭原因很多、很复杂,包括鼻腔疾病、口腔疾病以及胃部疾病。鼻腔疾病主要是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造成鼻腔梗阻,其分泌物不能排出,继发细菌感染,就会造成口臭情况,需要就诊耳鼻喉科进行检查和治疗。口腔疾病包括口腔黏膜过于干燥,以及口腔炎、口腔溃疡、牙龈炎、龋齿等疾病,需要就诊口腔科进行检查和治疗。 此外可能是消化道疾病,最常见的是胃食管反流病以及胃炎等疾病所造成的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口腔中引起的口臭症状,需要完善胃镜检查,治疗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以及促进动力治疗。有些人存在胃部炎症性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导致消化不良,也会引发口臭,同样需要行胃镜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2023-08-01
  • 溃疡性结肠炎的最佳治疗方案(视频)

    溃疡性结肠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没有所谓的最佳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溃疡性结肠炎按照病情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要应用美沙拉秦,如果是全结肠炎症需口服美沙拉秦,如果病变仅局限于直肠可给予美沙拉秦栓剂或灌肠液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对美沙拉秦反应不佳,或者病情是中度以上则需要通过激素诱导缓解治疗。激素将病情诱导缓解之后可给予美沙拉秦或免疫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 如果患者对上述治疗效果都不佳、病情又比较重,可以考虑应用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等药物。有些患者属于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需要通过全结肠切除手术挽救患者生命。
    2023-08-01
  • 病毒性肠炎的症状(视频)

    病毒性肠炎的症状
    病毒性肠炎是指由多种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小肠炎症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腹泻、发热,以及上呼吸道症状等。1、急性腹泻:50%的婴幼儿急性腹泻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成人的急性腹泻中,病毒感染也不少见。能够造成病毒性肠炎的病毒有很多种,包括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肠腺病毒等,其临床表现首先会有潜伏期,不同的病毒潜伏期长短不一样。轮状病毒的潜伏期在3-5天,诺沃克病毒的潜伏期在1-2天,肠腺病毒的潜伏期可长达7天。病毒性肠炎的前驱期通常不明显,起病很急,突然出现呕吐,继之出现腹泻,腹泻的次数每天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大便多为稀水样大便或者稀黄便,通常不带有黏液和脓血,腹痛比较轻微;2、发热:可以有低、中度的发热,高热非常少见,持续时间为3-5天,长者7天,最长者可达2周以上,通常都可以自愈;2、上呼吸道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包括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部分病毒也可以导致肺炎,甚至有些病毒可以导致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
    2023-08-01
  • 和肝炎人吃饭会传染吗(视频)

    和肝炎人吃饭会传染吗
    肝炎是否传染需根据肝炎原因进行判断。肝炎原因分为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其中具有传染性的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又分为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每一种病毒性肝炎传染途径不一样,乙肝和丙肝不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就是不通过吃饭传播,主要通过血液以及性进行传播。 甲肝、戊肝通过粪口传播,即和甲肝、戊肝患者一起吃饭有可能被传染。而其它肝病则不具有传染性,包括脂肪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以及药物性肝炎,不是因为病原体感染所造成,因此不具有传染性。
    2023-08-03
  • 肝功能异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视频)

    肝功能异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肝功能异常分为肝细胞损害表现以及肝脏合成功能损害表现。肝细胞损害可以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管酶升高以及胆红素升高。肝脏合成功能减退表现主要是白蛋白下降以及凝血因子下降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引发肝脏疾病的病因非常多,分为病毒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病又分为甲肝、乙肝、丙肝、戊肝,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不给予积极治疗可最终发展成为乙肝后肝硬化。脂肪性肝病比较常见的饮酒导致脂肪肝,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最终进展为肝硬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日益增加,部分患者会逐渐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最终进展为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也会影响肝脏功能,最终进展到肝硬化阶段。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