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 急性脑梗塞是脑卒中吗(视频)

    急性脑梗塞是脑卒中吗
    急性脑梗塞是脑卒中,卒中现在见的特别多,各个医院门口都有写卒中中心。目前泛指脑血管突然出问题的一类疾病,都叫脑卒中,一般把脑卒中分两大类,一大类是脑动脉闭塞,就是缺血性脑卒中,另一大类是脑动脉破裂,叫出血性脑卒中。 临床上可能听到最多的两个名词,即为脑出血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所以整体谈到卒中大部分是这三大类疾病,即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卒中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它的致死率、致残率整体排在所有疾病第一位,所以急性脑梗死是卒中中最重要的一型。
    2023-08-02
  • 脑卒中发病率(视频)

    脑卒中发病率
    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在2017年时,全国乃至世界数据显示脑卒中为死亡率首位。2018年统计分析,>40岁的人中年脑卒中发生率为2.1%,再次发病率增加为17.1%。 若有脑卒中潜在危险因素,需预防再次脑卒中。每年大概有196万的患者因为脑卒中而死亡,所以大家要重视,如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若有三高,需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维,预防血栓形成或稳定斑块等。在治疗之前需要查颈动脉B超,TCD看血流,检查CTA或脑血管DSA,全面了解脑卒中发生率。
    2023-08-02
  • 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视频)

    缺血性脑卒中症状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急性起病,可迅速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脑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根据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患者通常有脑功能障碍表现,比如一侧肢体麻木、偏瘫、口角歪斜、语言障碍、理解障碍等,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昏迷。通常起病比较突然,比如患者一觉醒来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活动障碍,或出现口角歪斜等,也可表现为一过性脑功能障碍,可以自行缓解,也可反复发作,间歇时间没有规律。 所以一旦家里有老人或者亲戚朋友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到大医院进行救治。在六小时内送到医院,急救医生会采取溶栓办法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2023-08-02
  • 缺血性脑卒中怎么治疗(视频)

    缺血性脑卒中怎么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如果在发病6小时内及时就诊,而且生命体征平稳可进行药物溶栓以及血管介入治疗。溶栓治疗越早越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但如果患者就诊时间超过6小时,或存在溶栓禁忌症、患者本身实际情况不能耐受溶栓以及介入治疗,需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治疗用药以抗血小板聚集、稳定血管斑块、改善脑循环以及改善脑细胞代谢为主。 在患者症状逐渐平稳后还要联合专业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康复治疗,促进脑功能恢复。进行物理疗法,反复强调患者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活动能力,比如瘫痪患者可做到独立翻身、坐起、行走,一般侧重于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或者文体活动中,选择针对性强、对恢复有帮助的运动,通过指定要求进行训练,逐步恢复生活自理。
    2023-08-02
  • 如何预防脑卒中(视频)

    如何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主要是颅内血管变性引起相关疾病,所以预防脑卒中应该预防诱发脑血管变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预防脑卒中的方法具体如下: 1、高血压患者应当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对于出现高血糖或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当合理调整饮食,积极控制血糖,必要时需口服降糖药物,甚至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规律治疗; 3、降低血脂,可口服降脂药物,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相关他汀类药物。口服降脂类药物不仅能够降低血脂,还能够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一步加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造成进一步脑梗死、脑栓塞,引起更为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4、应当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加锻炼; 5、年龄>60岁明确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预防性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波立维等相应药物来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2023-08-02
  • 脑卒中有哪些并发症(视频)

    脑卒中有哪些并发症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如下: 1、肺部感染,脑卒中患者通常会卧床或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容易导致食物误吸,引起肺部感染,即吸入性肺炎; 2、泌尿系感染; 3、压疮,因为长期卧床后不及时翻身,骨性结构比较突出的部位可出现压疮,导致皮肤溃烂,比如骶尾部、足后跟、内外踝部位; 4、深静脉血栓,从而造成肺栓塞。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重视,因为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造成肺栓塞的几率非常大,如果大块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患者可能突然死亡,危及生命; 5、其他并发症,卒中后发生继发性癫痫,即发生卒中后会出现突然四肢抽搐、两眼上翻、意识丧失,称为继发性癫痫,根据发作次数可给予药物治疗。
    2023-08-02
  • 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几类(视频)

    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几类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类具体如下: 1、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即脑动脉的硬化斑块形成,血管闭塞出现卒中发作; 2、心源性脑栓塞:常见于心房颤动患者,比如由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或者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疾病导致心房颤动,心房内有血栓形成,脱落导致脑血管栓塞; 3、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也称为腔隙性脑梗死,主要指穿支小动脉末端病变; 4、其它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比如血管炎、血液病、脑血管畸形导致烟雾病、结缔组织病、夹层动脉瘤等; 5、不明原因的脑卒中:存在任意一个以上病因,但难以归类到上述任意一个病因分型中。
    2023-08-02
  • 急性脑卒中的恢复期是多久(视频)

    急性脑卒中的恢复期是多久
    急性脑卒中恢复期通常是指发病后6个月,超过6个月称为后遗症期。患者在6个月之内及早进行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康复治疗同时需要积极预防脑血管疾病、控制危险因素,比如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康复治疗包括针灸、理疗、按摩,可减轻肌肉萎缩。恢复期治疗患者需要积极配合饮食护理,营养均衡、增强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还要进行物理疗法,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活动能力,比如有瘫痪的患者能够独立翻身、坐起、站立,还有行走。一般侧重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或者文体活动中,针对性较强、对恢复有帮助的运动,通过指定要求进行训练,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还要通过心理护理进行精神上的支持和暗示疗法,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措施能够缩短恢复期。
    2023-08-02
  • 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区别(视频)

    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区别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也称为脑梗死,出血性卒中也称为脑出血。脑梗死是因为血管发生缺血之后局部脑组织缺血,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脑出血是因为脑血管内的血破出,并流到血管外面造成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而出现症状。 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区别主要是发病年龄,一般缺血性卒中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而出血性卒中一般都是在60岁以下。缺血性卒中是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发生,而出血性卒中患者以活动中或者情绪激动之后发生比较常见。缺血性卒中起病速度比较缓慢,一般十多个小时或者1-2天才能达到高峰期,患者可没有高血压病史,没有全脑症状,一般意识障碍比较轻,会有些神经系统体征,比如偏瘫,在做头CT检查时可看见低密度影。 而出血性卒中起病速度会比较快,数十分钟或者数小时就达到高峰,患者一般有高血压病史,头疼、恶心、嗜睡、打哈欠等颅内压升高症状比较重。脑出血量比较多,患者意识障碍会比较重,因出血造成对周围脑组织压迫而出现神经缺损症状,在脑CT检查时一般可以看见高密度影。
    2023-08-02
  • 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有什么(视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有什么
    出血性脑卒中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在冬季发病较多。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天会有头痛、头晕、口齿不清、肢体麻木等前期症状,常在白天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数小时内达到高峰。脑出血多数发生在半球,通常在脑干和小脑,主要症状是突然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血压明显升高、呼吸有鼾声等。临床表现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也有差异,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出血性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随着年龄增长,在脑卒中危险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下会导致不同程度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在病变程度较重时会出现脑血管明显狭窄或者形成小动脉瘤,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会出现脑动脉破裂,导致出现脑出血。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