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医师:
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又名脑溢血,也就是出血性卒中,指的是脑实质内血管破裂造成的出血,最常引起脑出血的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长期的高血压是脑实质内小血管壁受到过度的扩张或变薄等病变,与此同时,血管的内膜也因高压血流的冲击而损害,长此以往当薄弱的血管再难以抵御高血压血流的冲击,即发生破裂。如果血管壁已有动脉硬化,则此种情况更易发生,甚至在没有高血压基础的情况下也可以发生。另一种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瘤好发于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如这种出血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则大多数是先天的血管畸形造成的。再一类就是缺血性脑卒中,这里边分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各种病因致使某一脑血管腔内的血液发生凝固,形成血块阻塞血流,即脑血栓形成。二、是脑血管本身并无损害,而来源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随血流循环而导致血管的阻塞,即脑栓塞。比如最常见的房颤的病人,左心房的附壁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这种情况是比较危急的,一般栓塞的面积比较大,后期的后遗症也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