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多久才出现症状(视频)

    脊髓损伤多久才出现症状
    理论上脊髓损伤会马上出现相关症状,但由于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微,不易被非专业人士发现。脊髓损伤分为两种类型,具体如下:1、急性损伤:如外伤、车祸、坠落伤等,患者即刻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肌肉无力、感觉异常、瘫痪,更重的可能会有生命危险;2、慢性损伤:如长时间颈椎病、胸椎管狭窄,或其他感染、肿瘤、损伤等,症状可能会逐渐出现,从弱到强。因为脊髓可以控制人体运动和人体感觉,感觉包括本体感觉、浅感觉、深感觉等,所以症状逐渐呈现。此外有针对神经的检查,称为肌电图,脊髓损伤3-4周后,肌电图检查才能表现出神经损伤,但并不代表早期没有出现损伤。
    2023-08-03
  • 脊髓损伤需要多久恢复(视频)

    脊髓损伤需要多久恢复
    脊髓损伤的恢复时间是损伤后3-6个月,6-12个月损伤功能改善较差的患者恢复较困难,甚至可能终身残留明显后遗症。因为脊髓损伤恢复情况与脊髓损伤程度、合并伤程度、患者基本情况,甚至包括患者家庭和经济给予支持、是否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密切相关。脊髓特点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再生能力较差,比肌肉以及其他内脏受到损伤后自我恢复的能力较差,因此受到严重损伤时功能恢复不理想,大部分可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受到脊髓损伤后如果患者较年轻,受伤程度较轻,脊髓损伤程度不严重,经过积极治疗包括康复训练,神经功能恢复可能较理想。但如果受伤重、患者基础情况差、治疗不及时可能残留明显后遗症。尽管目前有实验室或临床存在促进脊髓损伤恢复的治疗方法,但无充分循证医学证据,导致临床缺乏能够直接促进损伤脊髓修复的治疗方法。因此脊髓损伤患者需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明确病因、早期治疗,才能更好的恢复功能。
    2023-08-03
  • 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区别(视频)

    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区别
    完全性脊髓损伤指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功能完全丧失,肌肉运动和身体感觉消失,包括肛门和会阴部感觉消失,肛门括约肌主动收缩功能消失,患者无法自主控制排便和排尿。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指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部分保留,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以存在不同程度感觉和功能异常。损伤平面以下肢体对于触碰、针刺、温度改变能够感受到或肌肉能够收缩或能够移动肢体,都是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临床鉴别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最重要是判定有无肛门周围、会阴部感觉和肛门括约肌功能。 患者即使下肢感觉肌力完全消失,但如果肛门、会阴部感觉依然存在,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良好,称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功能改善和恢复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完全性脊髓损伤,需要积极处理。但完全性脊髓损伤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一定无恢复可能性,通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在一定程度得到功能改善,需要积极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2023-08-03
  • 什么是肢体瘫痪(视频)

    什么是肢体瘫痪
    肢体瘫痪即肢体运动力量减弱或消失,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如为脊髓损伤导致,则称为截瘫,损伤平面下的肢体无法活动,甚至无法站立或坐立;如为脑出血、脑血管病、脑梗塞造成,则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受限,称为偏瘫。其中,若为脊髓损伤导致的截瘫,经科学治疗后,如早期的脊髓内减压手术、脊柱固定、药物治疗,亚急性期的预防并发症和促进神经恢复治疗,以及晚期的康复和神经修复治疗,对于60%-70%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疗效较好,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则还需采取进一步治疗。
    2023-08-03
  • 肢体瘫痪的分类有哪些(视频)

    肢体瘫痪的分类有哪些
    肢体瘫痪的分类与其发生部位有关,具体如下: 1、偏瘫:常发生于脑出血或脑梗死后,表现为对侧肢体活动受限; 2、单瘫:常发生于单侧神经卡压后,表现为单侧肢体运动受限; 3、截瘫:常发生于脊柱、脊髓损伤后,表现为感觉、二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若患者出现以上肢体瘫痪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行相关检查后,由专业医生给予针对性治疗,以免病情迁延。
    2023-08-03
  • 脊髓损伤治疗方法(音频)

    脊髓损伤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李明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五医院骨科
    脊髓损伤根据不同的程度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医生查体及局部的磁共振检查,准确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如果只是单纯的脊髓挫伤或者脊髓震荡,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受伤24小时以内可以选择激素冲击治疗,配合甘露醇减轻水肿,受伤24小时后可以适当的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比如活血止痛胶囊,另外就是积极的营养神经治疗,比如脑苷肌肽。如果是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需要考虑手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及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术后再配合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严重的脊髓损伤会导致瘫痪,需要加强护理,预防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音频)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
    讲解医师:朱凤磊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内科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出现,取决于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包括范围的大小。通常脊髓损伤会导致感觉障碍,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都损失,还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比如高位颈椎的损伤,可以导致霍纳综合征,导致受损平面以下的皮肤不出汗,包括高热。还出现运动的功能的障碍,严重导致四肢的瘫痪,脊髓休克期还出现无张力的神经源性的膀胱。\n并发症主要是上述重度脊髓损伤之后常见的,最常见的有呼吸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还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还容易出现败血症。长期的卧床有脊髓损伤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导致瘫痪,还容易形成褥疮。因此,脊髓损伤是严重的病情,应该及时到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进行合理的诊治。
  • 脊髓损伤病人的呼吸管理(音频)

    脊髓损伤病人的呼吸管理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脊髓损伤患者尤其应重视呼吸的管理,特别是上颈髓等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在此基础上,非常容易激发肺部感染、肺不张,因此在呼吸道管理上,应特别予以加强,根据患者的排液的细菌培养结果,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同时予以药物化痰,加强翻身拍背,必要时可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支气管盥洗。如果呼吸困难短时间内难以缓解,必要时还需要考虑进行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呼吸。
  •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措施(音频)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讲解医师:何永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赣州市中医院急诊科
    脊髓损伤的病人的护理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个,心理康复。脊髓损伤的病人一般伤情比较重,恢复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常常出现肢体运动功能受损,病人承受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在护理的时候要加强心理的疏导,加强精神的安慰。第二个,并发症的预防。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尿路的感染。脊髓损伤的病人大部分都有尿失禁,要加强对泌尿道的清洗,特别是会阴的冲洗。如果有尿潴留,适当下腹部温毛巾覆盖、按摩等,帮助排尿,小便以后要及时擦洗。另外,脊髓损伤的病人,胃肠道也会出现状况。要加强饮食的护理,要多进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要每天观察大便的情况。如果便秘,要使用具有通便效果的药物。第三个,肢体功能的护理。对瘫痪的肢体,做被动的肢体运动,关节、肌肉的按摩,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还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脊髓损伤的病人肢体瘫痪以后,长期卧床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要通过被动的肢体运动按摩来预防。还有要预防褥疮的发生,要定时翻身、拍背,受压部位的按摩等预防褥疮。
  • 脊椎损伤压迫神经痛针灸如何治疗(视频)

    脊椎损伤压迫神经痛针灸如何治疗
    脊椎损伤导致疼痛通常剧烈难忍,多见于外伤后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位置与骨折或损伤的脊髓节段相对应。针灸治疗也需要根据影像学诊断,首先明确损伤位置,根据中医理论“经络所过,主治所及”, 明确损伤经络,选取相应经络上的腧穴进行治疗,采用阳经的术穴针刺治疗,配合局部针刺治疗,治疗脊髓损伤引起的疼痛,疗效显著。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