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

  • 胃体息肉癌变几率(视频)

    胃体息肉癌变几率
    胃体息肉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胃息肉包括很多种类型,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一般来说,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癌变率较低。腺瘤性息肉可能会有基因和遗传上的改变,会逐渐引起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由轻度不典型增生发展到重度不典型增生,病理上也称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癌前病变,所以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可以达到30%左右。一旦发现胃体息肉,一定要弄清楚类型,最简单、最直观的手段是进行内镜检查取活检,明确性质。如果是增生性息肉或者炎性息肉,不需要过于担心,腺瘤性息肉需要进行内镜下切除。因此,一旦做胃镜发现胃息肉,一定要取活检并定期进行复查。
    2023-08-01
  • 胃多发息肉会癌变吗(视频)

    胃多发息肉会癌变吗
    胃多发息肉绝大多数是良性,通常不会发生癌变。胃息肉的标准术语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比较光滑,临床上常见。胃息肉主要分为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两种,腺瘤性息肉约占胃息肉10%-25%,因伴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30%-60%,尤其对瘤体较大,大于2cm的息肉,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癌变率更高,被称为癌前病变。 增生性息肉也叫炎性息肉或者再生性息肉,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通常不会癌变,但有消化道症状,根除幽门螺杆菌后40%可消退。尽管增生性息肉不癌变,但对较大大于2cm的这类型息肉,要及时胃镜检查,采用电切术切掉。胃息肉绝大部分是良性,只有腺瘤性息肉才会癌变,但不是100%癌变。胃息肉癌变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息肉大小、类型、数目、数量、部位以及年龄都有很大关系。
    2023-08-01
  • 多发性胃息肉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多发性胃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做胃镜的时候有部分病人可能看到胃里长有多个息肉,都会常规的取一块或几块活检。如果息肉小,数量又少,直接在直视下把息肉都取干净。显微镜下能够给出病理诊断,可能是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往往生长在贲门部位,可能与食物刺激,如进食辛辣食物、酗酒等有关系,不治疗也可以自行好转;腺瘤性息肉可能会发展成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饮食习惯都有关系,建议及时切除。不主张延迟切除,以免息肉生长更大,导致切除的时候创面更大,形成的医源性小溃疡糜烂也会更大,需要修复的时间会更长。 如果息肉反复生长,无法单次完全切除,或者患者患有家族性息肉病,则需要明确原因,从病因方面明确能否抑制息肉生长。如果是与幽门螺杆菌相关,则一定要根除幽门螺杆菌。
    2023-08-01
  • 直肠息肉手术后要注意什么(视频)

    直肠息肉手术后要注意什么
    直肠息肉手术一般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尤其是小于cm以内的通过镜检切除就可以。镜检切除以后会用夹子把创面夹住,预防术后出血,这样病人术后恢复比较快。进食暂时不要吃有渣的食物,一般通过流质饮食、喝牛奶或蛋白营养粉、喝没有渣的汤,一般喝2-3天能减少大便产生,让创面有时间愈合。如果息肉比较大,通过外科手术经肛门切除,这时会把基底部创面用可吸收线缝合。 术后注意事项主要是观察有没有出血,通过禁食和少渣饮食2-3天会愈合。但如果是胃息肉非常大,有时做较大的手术,要切掉一段肠管,术后注意事项更多,术后禁食时间要更长,一般要5-6天开始进行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2023-08-02
  • 胃癌高危人群指的是什么(视频)

    胃癌高危人群指的是什么
    恶性肿瘤都具有高危人群,而胃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1、经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的胃溃疡患者; 2、40岁以上伴有无明显规律的腹部疼痛的人群; 3、40以上、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黏膜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人群; 4、既往有胃病史、大便潜血阳性持续两周以上患者; 5、合并有胃息肉或者胃黏膜有多发息肉的患者; 6、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2023-07-30
  • 胃内息肉要做手术吗(视频)

    胃内息肉要做手术吗
    胃内息肉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取决于息肉的性质。通过胃镜检查及活检,明确息肉的性质。具体如下: 1、如果是炎性息肉,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只需要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定期复查胃镜,息肉会逐渐变小,甚至消失; 2、如果是交界性息肉,有可能发生癌变,需要积极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 3、胃镜检查黏膜隆起病变时,有时难以与胃息肉相鉴别,需要行胃部分切除术; 4、恶性息肉,如癌性息肉,需要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及周围淋巴结的清扫。
    2023-08-01
  • 胃息肉手术后腹痛原因(视频)

    胃息肉手术后腹痛原因
    胃息肉可于胃镜下切除,虽然胃镜下息肉切除属于微创手术,但手术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切除后创面出血或穿孔,即胃穿孔,可出现腹痛或腹部不适等表现。出现上述表现,建议及时处理。胃镜下息肉切除手术后,建议于医院或病房留观,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胃穿孔、腹痛,便于及时处理。 如果息肉切除后无相关并发症,但存在不适症状,可能为胃镜操作中胃受影响或产生痉挛所致。此时可以简单处理,不需要再次进行胃镜或者手术操作。
    2023-08-01
  • 胃息肉是否会癌变(视频)

    胃息肉是否会癌变
    胃息肉是胃黏膜隆起性增生,属于良性疾病。胃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可能会癌变,其它类型息肉通常不会癌变。炎症性息肉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者饮食不当刺激产生,因此在以上因素去除后,可消失。腺瘤性息肉很难自行消退,若发现腺瘤性息肉,建议在内镜下做切除术。 目前用于内镜下切除手段非常多,如小息肉,检查时发现可直接活检钳除,钳除可能会有少量渗血,但很快能制止。若较大息肉或者择期治疗,可选择热活检钳,可留标本、圈套器套扎。小息肉用APC烧灼,APC烧灼不会留有标本。因此,胃息肉根据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2023-08-01
  • 胃反复不舒服是胃癌吗(视频)

    胃反复不舒服是胃癌吗
    胃反复不舒服不一定是胃癌,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胃反复不舒服通常可以见于以下情况:一、非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二、如果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该考虑胃癌的可能性:1、年龄较大,超过45岁;2、有胃癌家族史,比如父母有患胃癌的;3、有癌前的疾病,比如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粗大皱襞症,或者有胃手术历史等;4、有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几十年不进行治疗,也可能会导致胃癌;5、有胃黏膜的癌前病变,比如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没有积极控制;6、除胃不舒服外,还有贫血或者大便发黑,大便潜血阳性等,均要注意是否为胃癌。患者需要到医院做胃镜检查,才能明确是否为胃癌。
    2023-08-02
  • 胃镜下胃癌与息肉不同有什么(视频)

    胃镜下胃癌与息肉不同有什么
    胃镜下息肉和胃癌有明显区别,具体如下: 1、胃息肉:胃镜下黏膜表面凸起,形如黄豆或绿豆状的增生物,通常比较光滑,体积在0.5-2cm,多数息肉<1cm。息肉分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癌变几率比较大,非肿瘤性息肉癌变几率比较小。肿瘤性息肉建议胃镜发现后予以内镜下摘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2、胃癌:早期胃癌在胃镜下表现为胃黏膜表面隆起物,但是黏膜表面不光滑,有时伴有黏膜糜烂,触之易出血。体积大、分期较晚的肿瘤表现更加多样,如菜花样、溃疡状,在胃镜下可进行鉴别,但最终需要病理来确诊。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