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

  • 慢性肾衰竭的检查方法有哪些(视频)

    慢性肾衰竭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慢性肾衰竭在临床中分成两部分: 1、第一部分是患者有慢性肾衰的症状。即病人有乏力、恶心、纳差、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而且慢性肾衰竭的病人往往都会伴有贫血,也可出现乏力的情况。有一部分病人因为有并发症,会出现胸闷、憋气、咳嗽、咳痰,及神经系统的损伤。以上症状都有助于对慢性肾衰的诊断; 2、第二部分是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最注重的是肾功能检查,在临床中最常用的指标是肌酐和尿素氮。如果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尤其是大于正常值很多倍后,可能被定义为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的病人往往会伴有血液系统的损害,比如贫血、电解质紊乱、高钾或者酸中毒等。有的病人除恶心、呕吐症状以外,在B超检查时,会发现病人肾脏出现体积萎缩,以上都有助于慢性肾衰的诊断。
    2023-08-02
  • 慢性肾衰竭的分期标准是什么(视频)

    慢性肾衰竭的分期标准是什么
    国际上有一个公认的肾脏病组织K/DOQI,把慢性肾脏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成5期。 第1期:GFR≧90ml/min; 第2期:GFR60-89ml/min; 第3期:又分成两个亚期,即3A期和3B期,3A期GFR是45-59ml/min。3B期GFR是30-44ml/min; 第4期:GFR较前期有明显下降。GFR在15-29ml/min区间; 第5期:GFR<15ml/min,即为终末期肾病。通常进入到5期的人会伴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顽固的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及严重的难以纠正的心功能衰竭,应进行肾脏的替代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替代治疗,首先是肾移植,其次是透析,透析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2023-08-02
  • 慢性肾衰竭症状(视频)

    慢性肾衰竭症状
    慢性肾衰竭可以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和系统。临床上常见有以下系统出现病变和不适症状: 1、胃肠道症状:病人会出现不适的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减退、纳差、恶心、呕吐等; 2、血压增高; 3、神经系统症状:慢性肾衰病人会出现血肌酐的增高,体内毒素透过血脑屏障,损害到神经系统,出现尿毒症的脑病。或者是因为毒素的增高还可以出现尿毒症的肺炎; 4、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钠血症、低钠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等类型。比如高磷血症会导致慢性肾衰病人出现顽固性的皮肤瘙痒,及难以纠正的贫血; 5、皮肤损害:由于慢性肾脏病的病人体内毒素代谢异常,不同分子量的毒素对机体造成了损伤,而且会累积到皮肤系统,导致有30%的病人会出现顽固性的皮肤瘙痒。
    2023-08-02
  • 慢性肾衰竭常见并发症(视频)

    慢性肾衰竭常见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在临床中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可以累及身体的各个脏器和器官。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如下: 1、血压增高:对于慢性肾脏病,或者是在慢性基础上有急性加重的病人,血压会比以前有增高; 2、蛋白尿; 3、多个脏器和器官受损:累及到血液系统,会出现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甚至有一些病人会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如果累及到消化系统,会出现恶心、纳差,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如果是累及到神经系统,可能会出现尿毒症性脑病。如果累及到呼吸系统,会出现尿毒症的肺炎。如果是累及到肾脏代谢,会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钠血症、低钠血症、高磷血症,及不同程度的酸中毒。
    2023-08-02
  • 慢性肾衰竭的运动提醒(视频)

    慢性肾衰竭的运动提醒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活动与休息应根据病情决定,以卧床休息为主,具体如下: 1、病情较重者或有心力衰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加重症状; 2、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可进行室内散步等活动,但避免劳累以及受凉,防止感染,活动时需要有专人陪伴,一旦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暂停活动,卧床休息; 3、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增加床上的肢体活动,如适当屈伸肢体、按摩四肢等,可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避免发生压疮或肌肉萎缩; 4、慢性肾衰竭伴贫血的患者,应缓慢起床以及躺卧,以免速度过快造成头晕,出现跌倒等不良事件。
    2023-08-02
  • 慢性肾衰竭能活多久(视频)

    慢性肾衰竭能活多久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功能的损害,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慢性肾衰竭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患者的寿命多为1-2个月,如果积极治疗,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寿命可维持10-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肾移植手术治疗,在没有排斥反应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10年左右。因而慢性肾功能衰竭,具体存活时间因人而异。患者在其生活中应注意休息,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2023-08-02
  •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视频)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慢性肾衰竭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加重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因素,进而保护肾功能、减少并发症,其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治疗原发病: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狼疮性肾炎等均可导致慢性肾衰竭,应给予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展。还应纠正某些可逆因素,如循环血容量不足、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延缓或防止肾功能减退,保护肾脏; 2、营养支持治疗:临床密切监测营养指标,防止营养不良,适当应用必需氨基酸,以补充身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避免负氮平衡; 3、控制血压:严格、有效的控制血压,是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4、改善贫血:出现肾性贫血的患者,可给予刺激红细胞生长制剂,同时予以铁剂、B族维生素以及叶酸补充; 5、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6、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可使用替代疗法,如透析疗法以及肾移植等。
    2023-08-02
  • 慢性肾衰竭的替代疗法是什么(视频)

    慢性肾衰竭的替代疗法是什么
    慢性肾衰竭的替代疗法包括血液净化疗法、腹膜透析、肾移植,具体如下: 1、血液净化疗法:包括血液透析、血液过滤、单纯超滤。血液透析每周2-3次,每次4-5个小时,费用昂贵,每年约8-10万元。患者一旦开始透析,很难终止治疗。由于透析次数和地点限制,透析患者出行十分不便,患者五年存活率约为50%; 2、腹膜透析:根据患者情况安置腹透管,放置腹透液,约3-5袋,此方法可能引起患者感染,反复的安置腹透管可引起腹膜炎,患者五年生存率约为50%; 3、肾移植:目前肾源稀缺且肾移植手术费用昂贵,约为60-70万元,患者术后可能会有排斥反应,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药。肾移植术后,患者需要服用药物防止肾排斥反应,因此患者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病毒或细菌,若感染巨细胞病毒,患者死亡率很高。抗排异反应的药物价格昂贵且有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引起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肾炎等症状。
    2023-08-02
  •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视频)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
    慢性肾衰竭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当疾病发展至肾衰竭失代偿期时,方可出现相关的症状,尿毒症期时,可出现全身多个系统功能紊乱。其具体临床表现如下: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可出现水肿或脱水、高钠或低钠血症,高钾或低钾血症,还可出现高磷血症、高镁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 2、糖、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可表现为糖耐量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蛋白质营养不良等; 3、各系统的症状:有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是消化系统最常见和最早期的表现,患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力衰竭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心力衰竭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死亡原因。呼吸系统方面患者可出现气促,若出现酸中毒,患者可表现为深而长的呼吸。其它症状有贫血、神经系统异常、内分泌失调以及感染等。
    2023-08-02
  • 慢性肾衰竭的预防(视频)

    慢性肾衰竭的预防
    引起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尚未明确,但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为慢性肾衰竭的诱因,应积极予以治疗。同时,老年、高血脂、肥胖以及有肾脏家族史是慢性肾衰竭的高危因素,该类人群应定期检查肾功能,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肾脏病变。已出现肾脏病变的患者,应注意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的因素,如应用肾毒性药物等,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感染。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可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并尽量减少血液制品的输注,上述措施对预防慢性肾衰竭以及控制其进展有一定的作用。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