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

  • 血液透析一次以后是不是要经常透析(视频)

    血液透析一次以后是不是要经常透析
    血液透析治疗后是否经常透析需根据患者情况确定,若由于中毒或其它急性因素引起急性肾损伤,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患者无需长期进行透析。 若属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已经丧失,进行血液透析后需进入维持血透阶段。若停止透析,体内毒素和水分不能及时清除,会引起急性心衰、心包积液、心胸积液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透析后是否继续透析需要根据病情决定,咨询医生,不可自行停止透析。
    2023-08-01
  • 为什么会肾功能衰竭(视频)

    为什么会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属于严重并发症,常见原因如下: 1、基础疾病不重视: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以及继发性疾病,例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疾病需要及早控制;如果控制情况较差,则会逐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2、急性原因:例如横纹肌溶解,夏天大量出汗,血容量不足或大量失血,女性产后子宫出血,或重度贫血以及其他原因,挤压综合征可以导致出现急性肾衰竭;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紧急治疗,达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总之,患者先需要纠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包括肾前性、肾后性、肾性原因。
    2023-08-01
  •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并发症(视频)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在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慢肾衰病人通常是通过体检发现。患者出现严重症状提示进入尿毒症期,具体如下: 1、尿毒症期严重并发症是水钠潴留,即水和钠无法排出,导致尿量少、水肿;肿到一定程度时伴随少尿过程,患者会出现急性左心衰; 2、恶性高血压或高血压急症的发生,会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或心梗;或者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或脑出血,这种情况需积极控制血压; 3、肾脏本身是排泄、排水,排体内毒素的器官,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除水潴留还有毒素潴留,患者内环境紊乱,会出现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出现低钙血症,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抽搐; 4、毒素水平较高,患者会出现尿毒症脑病、抽搐表现等; 5、重度贫血可导致病人出现极度乏力,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最终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
    2023-08-01
  • 肾功能衰竭早期少尿怎么办(视频)

    肾功能衰竭早期少尿怎么办
    如果出现急性肾衰竭,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吐、纳差,水肿。水肿的原因若为病人早期出现少尿,则提示肾衰竭较严重;这种情况下,如果病人家居治疗或家居观察,持续少尿2-3天,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会出现严重心衰,救治不及时会导致其出现生命危险。 如果在病人早期已经有少尿出现,且水肿较明显,建议尽早就医,进一步治疗。若病因找到后少尿会变成多尿,或少尿状态持续,需进行肾脏支持替代治疗,即血透析、肾透析治疗。如果肾衰早期就有少尿症状发生,说明疾病较重,建议患者及时到肾内科专科诊治。
    2023-08-01
  • 肾功能衰竭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肾功能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对于急性肾衰竭,在我国常见原因如药物、感染。而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病人和部分老年人,若不恰当地使用肾毒性药物,易出现急性肾衰竭;且部分病人反复的感染,也易导致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多数是慢性肾炎进展,预防其发生措施如下: 1、患有慢性肾炎的病人需进行积极治疗; 2、因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高危因素,故需积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使其在标准范围,一旦出现并发症导致慢性肾衰竭,则为不可逆; 3、长期口服导致慢性肾损伤药物,长期不正确使用药物,可导致不可逆肾衰竭;同时不建议长期使用保健品或中草药制剂。且慢性肾炎通过积极控制可延缓病情,甚至阻挡慢性肾衰的发生。
    2023-08-01
  • 肾功能衰竭的症状(视频)

    肾功能衰竭的症状
    肾功能衰竭症状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常见症状如下: 1、急性肾衰竭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纳差、无法进食;患者通常伴尿量少,尿颜色改变,可出现明显水肿,导致气紧、无法平卧、咳嗽等症状; 2、慢性肾衰竭症状不突出,更多患者表现在终末期,即尿毒症期出现明显临床表现:如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纳差、无法进食;病人可出现乏力甚至极度疲乏,大多数因肾性贫血导致;且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此为水负荷引起的心衰表现;患者也可出现严重的高血压,从而导致脑出血或心衰。
    2023-08-01
  • 肾功能衰竭为什么会水肿(视频)

    肾功能衰竭为什么会水肿
    水肿是由于组织间隙内存在过量液体潴留所致,通常是皮肤、皮下组织液体潴留,腔内液体增多。当超过体重的4%-5%时,则可以出现显性水肿。肾脏是排泄水、钠的主要器官,当出现肾衰竭以后,肾脏排泄功能减退。若出现体液潴留,则应明确水肿部位是全身性还是局部性,并记录相关尿量,包括测体重变化,这是最灵敏的手段。每天在同一时刻、保持同一状态,即空腹、排空大小便、穿同样的衣服测量体重并进行记录。如果每天体重增长超过1kg,患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尤其在血液透析后,如个发现全身仍呈明显水肿,则应抓紧时间到肾脏专科进行就诊,并对患者干体重进行调整,必要时增加超滤量,尽快进行调整。 慢性肾脏病是慢性、进行性、不可逆的慢性疾病,如果慢性肾脏病发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即使是疾病的早期也无法治愈。所以对于这类疾病重在管理,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应该积极进行控制,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对于患者则要进行规律的专科随访,并且一定要到肾内科专科进行随访,避免使用肾损害药物,合理控制血压,给予规范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控制以及治疗相关并发症,这也是延缓肾脏病进展至尿毒症的主要策略。
    2023-08-01
  • 尿素氮多少是尿毒症(视频)

    尿素氮多少是尿毒症
    临床上通常不根据尿素氮的多少,判断是否为尿毒症。对于尿素氮水平比较高的慢性肾衰竭的人群,要结合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肌酐清除率,决定是否开展肾脏替代治疗,即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通常通过血肌酐,结合年龄、性别、体重,应用CKD-EPI公式或者是CKD-EPI联合胱抑素的水平,计算肾小球的滤过率。肾小球的滤过率<15ml/min时,称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需积极地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减少蛋白尿。同时要注意尿毒症并发症的纠正,如纠正肾性贫血,控制高血压,纠正钙磷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同时结合肾功能状态、心功能状态,评估患者是否需要做肾脏替代治疗的准备工作,比如做动静脉瘘或者腹部插管做腹膜透析,有条件时可做肾脏移植治疗。
    2023-08-01
  • 尿毒症血液透析怎么做(视频)

    尿毒症血液透析怎么做
    尿毒症的血液透析,需建立血液透析的通路,建议选用自体的动静脉瘘,在慢性肾衰竭的阶段对患者进行评估后,尽早地做动静脉路的准备工作。若自己的血管较差,可采用半永久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少数情况下建立临时的血液透析管路,将尿毒症患者的血液引入到血液透析器中,通过对流、置换多种方式,排出体内代谢的毒素以及排出一部分的水分,起到肾脏替代的作用。多数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措施,为每周3次,每次4小时,即每周12小时的透析时间。体重较小、血肌酐水平较低或者保持有一定尿量的人群,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少透析频次,比方2周5次、1周2次。尿毒症血液透析的原则是保证透析的充分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纠正肾性骨病。
    2023-08-01
  • 尿毒症的分期(视频)

    尿毒症的分期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按国内的分级标准,根据血肌酐的值可分为4期。血肌酐<178μmol/L,称为慢性肾衰竭代偿期,血肌酐为178-442μmol/L,称为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即氮质血症期。血肌酐的水平为442-707μmol/L,称为肾衰竭期。血肌酐>707μmol/L,称为尿毒症期。根据血肌酐值,可明确肾损害的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目前按照国际标准,除根据血肌酐外,可根据血肌酐结合年龄、性别、体重,计算肾小球的滤过率eGFR。通过eGFR,将肾功能分为5期,eGFR<15ml/min,称为尿毒症期,需做好肾脏替代治疗及其准备工作,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者肾移植。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