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增多症

  •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定遗传吗(视频)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定遗传吗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遗传的,因为是个常染体显性遗传病。常染体显性是基因突变在常染色体上,不在性染色体上,而且是显性遗传,只要带着这个基因,就会遗传到后代。所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个遗传性疾病,可能会遗传给后代,但是遗传给后代,也只是携带者而已,不一定都发病,但有的人会发病。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也可由别的原因引起,比如自溶贫可以出现球形红细胞、自身免疫性溶血液性贫血,这个就不遗传,因为这是后天获得性疾病。所以要看球形红细胞增多引起的原因,一定要进行鉴别。如果是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有遗传概率,但也不是各个都遗传,因为遗传基因会被正常配偶稀释,稀释掉后可能越来越少。但是后天获得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遗传。
    2023-08-01
  • 肌张力障碍的鉴别诊断(视频)

    肌张力障碍的鉴别诊断
    肌张力障碍属于一组临床症状,诊断较复杂,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推荐进行基因筛查,包括全基因组测序,以及尿有机酸等代谢方面的检查。疾病多累及锥体外系,一般不影响患者智力,但神经变性病引起的肌张力障碍,会损伤患者智力,如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可造成脑萎缩,导致智力水平下降。对于中老年智力障碍的疾病,需考虑有无合并亨廷顿氏舞蹈症的可能。症状上应与舞蹈症相鉴别,舞蹈症表现为随意性运动,肌张力障碍表现为刻板运动,运动形式一致。
    2023-08-01
  • 红细胞偏高会得什么病(视频)

    红细胞偏高会得什么病
    红细胞是血液中非常重要的血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正常情况下,每毫升的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在350-550万之间,如果血红细胞长期处于偏高状态,说明体内需要更多红细胞来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往往是在高原海拔缺氧状态下,人体的正常反应会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但如果患者是在低海拔地区,红细胞持续增多,如持续在650万/ml以上,这时还是要注意,因为红细胞过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出现栓塞性疾病,应该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除外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还有肿瘤性疾病如肾癌,也会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023-08-01
  • 验血血小板高的原因(视频)

    验血血小板高的原因
    血小板的正常参考范围为(125-350)×10^9/L,其增高原因如下: 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骨髓增殖性疾病,可能导致持续性血小板异常显著增高。此时需进一步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活检、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检查等; 2、在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肿瘤性疾病时,血小板也可以继发性的增高。但此时通常增高的幅度较小,原发病去除后,血小板一般可恢复正常; 3、某些药物,比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肾上腺素、头孢菌素类药物,也可以出现血小板一定程度的增高。 由于血小板是介导机体正常生理凝血过程的一个重要物质,所以血小板的减少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特别是严重减少的患者,比如现在血小板低于50×10^9/L,甚至低于20×10^9/L,则临床上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输注血小板或者注射升高血小板的药物,使血小板尽快上升,否则会发生严重的出血,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2023-08-01
  • 什么是遗传性红细胞球形增多症(视频)

    什么是遗传性红细胞球形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溶血性贫血,由遗传因素所致,患者主要症状为自幼出现贫血、脾大和黄疸。约75%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5%患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有一些少见的病例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 病理基础为红细胞膜基因蛋白异常导致膜骨架突变、细胞膜脂质丢失、细胞表面积减少,引起红细胞表面变形,造成球形变,因此红细胞不稳定,容易出现破裂而引起溶血。 这样特殊形状的球形红细胞通过脾脏时往往容易造成破坏,脾脏的微环境也不利于这样的红细胞生长。因此球形红细胞在脾脏内遭到大量破坏,出现血管外溶血,导致溶血性贫血,从而出现黄疸以及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明显下降的情况。脾脏作为红细胞的扣留器官,也会出现不同程度地增大,这就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表现。
    2023-08-02
  • 骨髓增生性疾病怎么治(视频)

    骨髓增生性疾病怎么治
    骨髓增生性疾病实际上是一大类疾病,WHO的标准命名是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目前绝大部分骨髓增殖性肿瘤可以通过药物控制。该疾病主要分成三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原发性的骨髓纤维化。前两类相对疾病病史比较长,而且比较缓慢,主要表现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特别高或者外周血中出现红细胞异常增多。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可以通过体检发现或者出现血管栓塞、出现明显并发症,比如脑梗、心梗时才发现。针对这部分患者,主要目的是控制血细胞,尽可能地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尽量避免血栓的高风险。治疗方面采用,如抗血小板的阿司匹林、羟基脲主要杀死细胞,以及干扰素控制恶性克隆。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患者有比较明显的主诉,可能有乏力、盗汗、胃纳不佳,体检可以发现脾脏肿大以及贫血,有研究发现,有8%-24%的原发性纤维化患者,可以向急性白血病转化,需要积极治疗。针对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目前JAK2的抑制剂芦可替尼已经适用于中高危的治疗,对于年轻的患者可能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以治愈的方式。
    2023-08-02
  • 骨髓增殖性肿瘤严重吗(视频)

    骨髓增殖性肿瘤严重吗
    骨髓增殖性肿瘤发生进展,比如进展为晚期骨髓纤维化或白血病时较为严重,患者预后较差,生存期比较短。骨髓增殖性肿瘤是一组疾病,患者基本生存期、病程较长,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预后如下: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目前通过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2、多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可以长期带瘤生存; 3、部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容易发生进展。 此类疾病进展后对于患者危害更大的是易发生血栓,比如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血栓患者会常规筛查是否是骨髓增殖性肿瘤。
    2023-08-02
  • 骨髓增殖性疾病有哪些(视频)

    骨髓增殖性疾病有哪些
    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已更为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殖性肿瘤是发生在造血干细胞的一组疾病,这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其中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疾病。 除慢性髓系白血病之外,骨髓增殖性肿瘤重点关注的是患者容易发生血栓,所以血栓是这组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慢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主要通过血常规,看到明显的白细胞增高,其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高,然后通过BCR-abl融合基因以及染色体异常明确诊断。 其它几种骨髓增殖性肿瘤通常也可以从血常规中看到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有不同程度增高,然后通过基因突变筛查,以及骨髓病理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
    2023-08-02
  • 骨髓增殖性肿瘤十几年还能治愈吗(视频)

    骨髓增殖性肿瘤十几年还能治愈吗
    骨髓增殖性肿瘤这组疾病目前仍不能治愈,患者需要服药进行维持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这组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髓系白血病,其中慢性髓系白血病是相对独立的疾病,这组疾病患者目前都需要维持治疗。 具体来讲,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需要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长期治疗,包括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主要进行减低细胞治疗,使用羟基脲,其用药在治疗量之后改为维持治疗剂量,再进行长期维持。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目前主要使用JAK-1、JAK-2抑制剂,也就是使用芦可替尼进行长期治疗。
    2023-08-02
  • 骨髓增殖性肿瘤怎么治疗(视频)

    骨髓增殖性肿瘤怎么治疗
    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治疗如下: 1、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主要通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包括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包括三个方面,减低细胞治疗,主要使用羟基脲;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主要应用阿司匹林;预防或者治疗高尿酸血症; 3、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治疗主要是应用JAK-1、JAK-2抑制剂,主要药物是芦可替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以继发骨髓纤维化,如果继发骨髓纤维化,也可以使用芦可替尼治疗。 骨髓增殖性肿瘤这一组疾病,在目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即便是慢性髓系白血病已经通过靶向药物治疗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也需要长期服药。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