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

  • 治愈精神分裂症的方法(视频)

    治愈精神分裂症的方法
    精神分裂症是难以治愈的疾病,称之为重性精神障碍,但多数患者经过系统、规范治疗,症状能得到较好控制。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方法,主要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因为现在认为精神分裂症与生物学因素更为密切,更多的是身体变化。现在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包括经典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具体选用上需结合患者疾病特点,包括以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为主,主要为思维表现或行为表现,不同特点选择药物可能不完全相同。若想取得满意疗效,现在国内外所有指南上,均强调全病程治疗,即治疗时间比其他精神疾病更长。多数患者至少需2-5年才可能取得较好疗效,更好预防和减少精神分裂症复发。
    2023-08-03
  •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能治好吗(视频)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能治好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障碍,指一个人的思维、情绪、认知、行为,都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与异常,导致此人的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有显著的影响与变化。精神分裂症,是否能治好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间断发作性的病程:大概有1/5的病人是此种类型,只发作一次,本次缓解后都不会再发作;2、持续性的病程:4/5的病人属于持续性病程,容易反复发作,本次治疗好后,可能会有复发,随着复发的增加可能此人的社会功能和职业能力,会越来越下降,甚至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残疾。本次治好后是否再复发,比较重要的因素是治疗,如果治疗规范且能够连续治疗,可以相对减低复发的风险。首发的精神分裂病人里75%可以实现临床痊愈,而后续是否再发作,取决于后续的治疗,是否系统、规范,坚持合理地把药物贯彻执行下去。
    2023-08-03
  •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视频)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
    情感性精神障碍过去也称为心境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基本表现有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呈两种完全相反的临床状态。 抑郁发作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三方面。核心症状包括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心理症状可分为心理学伴随症状,包括焦虑、自责、自罪、精神病性症状、认知症状,以及自杀观念和行为等;精神运动性症状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和精神运动性刺激等;躯体症状主要包括睡眠紊乱、食欲紊乱、性功能减退、精力丧失,非特异性躯体症状,疼痛、周身不适等。 躁狂发作表现和抑郁表现完全相反。一般存在三高症状,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患者表现兴奋、言语增多、滔滔不绝、活动增多、整日忙碌,可以伴有睡眠需要的减少和不知疲倦等。
    2023-08-03
  • 双相障碍的治疗方法(视频)

    双相障碍的治疗方法
    双相障碍的治疗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总而言之,双相障碍的治疗原则是以长期全病程的药物治疗为主。首先进行急性期症状控制,之后宜给予维持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双相障碍以药物治疗为主,而药物的选用,应根据双相障碍的发作类型而定。即双相Ⅰ型、双相Ⅱ型、混合发作等选择的药物都是不同的。双相Ⅰ型表现有躁狂发作,双相Ⅱ型主要是轻躁狂发作,或者是间或出现抑郁发作。混合发作是指同时存在躁狂和抑郁症状,精神障碍的治疗应个体化治疗。即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类: 1、情绪稳定剂:以维持情绪稳定性为主,以控制躁狂症状,同时对抑郁发作又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最典型的药物是锂盐; 2、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丙戊酸镁、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等; 3、物理治疗:在控制躁狂急性期症状的时候,如果出现极端的情况,如行为症状兴奋、冲动、自伤自杀行为时,可通过改良的电休克治疗,尽快控制症状; 4、抗抑郁药:在双相障碍中有抑郁发作时,抗抑郁药是否需要应用,应选用哪一种,目前在临床上还存在一定争议。 本病在急性期症状控制住之后,维持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维持治疗的持续时间,目前都是按专家共识执行。维持治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稳定。而维持好稳定的精神状态,对于本病的预防复发、保证患者的社会功能都有用。
    2023-08-03
  • 精神病和神经病的区别(视频)

    精神病和神经病的区别
    精神障碍,即过去说的精神病,和神经病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类疾病。俗话说的神经病,有时将其看作是精神障碍的代名词,这种说法不对。神经病或者神经科的疾病,常常是脑器质性基础类的疾病。神经内科疾病主要包括脑血管病、卒中、脑梗塞、脑出血、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和脑功能相关的疾病,如帕金森、痴呆等。 而精神障碍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即是会出现精神症状的一类障碍性疾病。其表现的症状主要是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症状,包括感知觉障碍、感觉异常、知觉异常,其中知觉异常又包括幻觉。有的表现为思维症状,如思维松散、说话语无伦次。思维内容的症状包括妄想、凭空怀疑,如怀疑别人要害他、怀疑自己被跟踪、监视。情感症状包括抑郁、躁狂、焦虑等,行为异常、意志缺乏的症状表现为对生活没什么要求,特别邋遢,生活自理都有问题,不能照顾自己。认知症状包括精神发育迟缓的患者会出现痴呆,伴随有精神行为的症状,以上都是需要精神科解决的问题,都是精神障碍的症状,所以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两类病。
    2023-08-03
  • 抑郁症为什么要检查脑电波(视频)

    抑郁症为什么要检查脑电波
    不仅仅是抑郁障碍,很多精神科的疾病,都会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包括生化、B超、脑影像学检查、心电图、脑电图等。因为精神科的疾病诊断,主要是依靠详细的病史、精神科的现症检查、精神状态检查,再依据诊断标准最后作出判断。在判断过程中,要排除掉躯体疾病,这是精神疾病诊断的重要排除标准。 精神障碍诊断有病程标准、症状标准、严重程度的标准、排除标准。所以先要排除因躯体疾病造成的伴随精神症状,以明确诊断是否为功能性疾病。其次,当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同时,会表现有一定的躯体疾病。故在药物选择方面应尤其慎重。在用药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患者的心脏基础、脑科基础、肝肾功能。尤其是老年患者,当患有多种躯体疾病的时候,要服用很多治疗躯体疾病的药物,同时要考虑到整体的身体机能。即在精神科药物使用之后,是否会对躯体疾病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是否会和治疗躯体疾病的药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故要做相关的检查。
    2023-08-03
  • 重度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病(视频)

    重度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病
    双相情感障碍为常见精神障碍,此病某阶段会表现为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两次发作之间可能存在相对平静间歇期。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程度包括轻度、中度、重度。 抑郁发作时典型表现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愉快感缺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自伤和自杀行为。 躁狂发作时出现兴奋、言语活动明显增加、精力充沛,甚至出现夸大、容易激惹、情绪不稳定、睡眠减少,部分人出现挥霍甚至达到破产程度。 双相障碍通过系统治疗可以完全康复;如治疗不彻底、不系统或过早停药容易引起复发。双相障碍复发是增加精神疾病患者致残率和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2023-08-03
  • 情感性精神障碍好发年龄(视频)

    情感性精神障碍好发年龄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在成人早期发病,一般早于抑郁障碍的发病年龄。调查资料显示,双相情感障碍Ⅰ型平均发病年龄是18岁,双相情感障碍Ⅱ型稍晚,平均为22岁,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高峰年龄是15-19岁。 中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调查中,双相情感障碍Ⅰ型发病年龄是28岁,双相情感障Ⅱ型发病年龄碍是29岁,明显早于抑郁症的发病年龄,即35岁。纵观国内外调查数据,大多数患者初发年龄在20-30岁,25岁以前发病更多见,少数患者更早或更晚发病。
    2023-08-03
  • 心理疾病包括哪些症状(视频)

    心理疾病包括哪些症状
    心理和精神这两个词汇是一个概念,都是指人的主观精神状态。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基本可以划上等号,指的是同一类问题,包括精神状态等问题。主要症状有: 1、认知层面的感知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异常。焦虑障碍的患者会出现内感性的问题,觉得自己的心脏怦怦跳,身体又不舒服,但是不能清楚描述。知觉方面可出现一些错觉或者幻觉,以幻觉更为常见。幻觉是指一种虚幻的东西,并没有客观实际存在,但是感官能感觉到; 2、思维方面症状:首先是思维形式可表现为说话逻辑性、连贯性出现问题。在思维内容方面可出现怪异的想法,或者被情绪或者人格加工后产生错误认识; 3、情绪情感方面症状:如抑郁、焦虑、狂躁等; 4、意志行为症状: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或者是意志缺乏,一些患者对生活没要求,孤僻懒散; 5、行为症状:出现怪异的行为,如自伤、自杀、兴奋等。 以上都是精神心理障碍出现的症状。大众讲的心理疾病,可能这一类障碍中程度相对较轻,即可能有一些焦虑症状,或者对社会出现适应不良等问题。
    2023-08-03
  • 氟哌啶醇的作用(视频)

    氟哌啶醇的作用
    镇静、控制兴奋躁动、控制攻击行为。氟哌啶醇为抗精神病药物其作用如下: 1、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 2、可用于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肢体抽动,有骂人等不文明语言出现; 3、可用于治疗脑器质性以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4、可用于治疗因化疗而诱导恶心和呕吐; 5、可防治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谵妄状态; 6、还可用于治疗苯环利定引起的精神病; 7、可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 8、可用于激越状态、攻击性、暴力行为快速镇静。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