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静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音频)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
    讲解医师:程永静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和发病机制现在并没有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与遗传、性激素等内在因素相关,也与环境因素、药物相关。1、遗传因素。主要是HLADR2、HLADR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性激素的分泌,如在患者妊娠后期或者是哺乳期的时候,病情容易加重,这与体内的雌激素和泌乳素水平升高有关。3、外因最主要的是紫外线的照射,紫外线的照射不仅使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加重,还可以引起疾病复发和恶化。4、某些药物也可以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如肼苯达嗪、普鲁卡因胺等。同时某些感染以及一些因素,包括社会心理压力也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因之一。
  • 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注意事项(音频)

    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讲解医师:程永静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是免疫性的疾病,而并不是由饮食因素所造成的代谢性的疾病,因此饮食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关键因素。然而近年来国内外也在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做了一些调查,目前调查的研究结论是,吸烟是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喝茶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保护性因素,其他的饮食生活习惯,包括喝酒、吃醋以及食用香菇、杏鲍菇等等这些对类风湿关节炎是否有影响,并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 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疗?(音频)

    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程永静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又叫NSAIDs、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又叫DMAR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以及植物药等等。1、类风湿关节炎当中治疗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乐松、扶他林这些药物,它的最大的作用是抗炎、止疼,所以它能够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2、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这类药物的最大特点,虽然起效缓慢,但是能够明显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侵蚀和破坏,抑制关节炎畸形的出现,因此它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为重要的一种药物,这类药物通常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是长期应用的,包括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吡啶、青霉胺、来氟米特和艾拉莫德等等。3、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应用的,包括有全身表现、过度治疗、局部应用、经正规的慢作用药无效的患者。4、生物制剂,生物制剂能够很快的抑制病情的进展。目前所用的就是TNF-α抑制剂以及白介素6的抑制剂以及CD20的单抗等等。5、植物药,在其中生物制剂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相对来讲它比较昂贵,有结核、肿瘤的风险,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常规的要应用NSAIDs,第二就是缓解病情抗风湿药,包括甲氨蝶呤等等,长期的应用。
  •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有哪些?(音频)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有哪些?
    讲解医师:程永静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免疫生物治疗以及植物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叫NSAIDs,它能够很快的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是对于炎症患者必须应用的一类药物,但是这种药物的缺点是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为了能够阻止病情的进展,在日常工作当中,通常有常规的合用慢作用抗风湿药,也就是所说的DMARDs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这种药物的最大特点是虽然它们起效很慢,一般2-3个月才能起效,对疼痛的缓解作用差,但是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减缓或阻止关节的侵蚀以及破坏,能够阻止病情的进展,因此这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最重要的一类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羟氯喹、青霉胺、来氟米特、艾拉莫德等等。同时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一把双刃剑,在有些患者如类风湿血管炎过度治疗、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治疗无效的患者、局部治疗的患者是可以应用的。另外,免疫生物治疗是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一组变革,能够很快的抑制症状,而且能够很快的抑制病情的进展。因此这类药物是治疗类风湿非常好的一类药物,包括TNF-α抑制剂、白介素6抑制剂、CD20的单抗等等,目前显示了很好的应用的前景,但是缺点是价格比较昂贵,要注意结核以及肿瘤的风险,最后一些植物药物包括国家的雷公藤和白芍等等,对类风湿关节炎也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方法是什么?(音频)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讲解医师:程永静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目前依然遵从了1987年美国的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分类的标准,这个标准是采用积分制的原则,也就是说在七条标准当中符合四条就可以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包括哪几条呢?1、晨僵持续的时间大于一个小时;2、至少三个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14个关节其中的至少三个区。3、手的关节炎,手的关节炎包括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者是近端指间关节,而不是远端的指间关节。4、对称性的关节炎。这四个症状要持续大约六周的时间。5、有皮下结节。6、类风湿因子阳性。7、手和腕X线片异常。这七条当中占四条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目前2010年的早期分类标准把抗CCP抗体阳性、急性期反应物、血沉、C反应蛋白也纳入诊断标准,这样有利于早期的诊断,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是类风湿关节炎最为重要的诊治原则。
  • 痛风能治愈吗?(音频)

    痛风能治愈吗?
    讲解医师:程永静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血尿酸增高以及其它一系列并发症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病既与遗传因素相关,又与环境因素相关,如某些药物的应用、尿酸的摄入过高、慢性肾脏病等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如果在高尿酸血症期,我们就能够将患者的尿酸控制在比较好的一个水平,如<360μmol/L或者是<300μmol/L,那么患者出现痛风性关节炎的几率就会减少,甚至不出现痛风性关节炎以及之后的痛风石、痛风肾等等。因此,虽然痛风这个疾病并不是一个可以治愈的疾病,但是经过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可以让痛风发作的减少甚至不发作,达到某种概念上的治愈。
  • 轻微痛风怎么处理?(音频)

    轻微痛风怎么处理?
    讲解医师:程永静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才可以称作是痛风。急性痛风性关节的发作是非常剧烈的,常出现在夜间,数小时内红肿、热痛非常明显,患者的疼痛非常剧烈,往往在夜间疼醒而难以忍受,因此临床上很少存在轻微痛风的情况。临床上确实有高尿酸血症水平不是很高或者轻微的高尿酸血症的情况。高尿酸血症单独存在是不是需要治疗?目前2013年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有个指南,这个指南提出来高尿酸血症患者,如果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或者慢性肾脏病的时候,尿酸只要超出正常范围,就应该立即降尿酸的治疗,控制的靶目标值应是<360μmol/L。如果高尿酸血症没有上述的危险因素,也没有痛风的发作,但是如果血尿酸的水平高于520μmol/L,可以开始降尿酸的治疗。当痛风频繁发作的时候,即使尿酸正常范围也要开始降尿酸治疗,控制的靶目标值是<300μmol/L,以防止发作。因此高尿酸血症的尿酸水平是根据它是不是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情况来决定是不是需要降尿酸治疗的。
  • 痛风的饮食注意事项(音频)

    痛风的饮食注意事项
    讲解医师:程永静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饮食治疗是高尿酸血症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方式,对于痛风患者,无论是在急性发作期还是在缓解期,都不建议应用高嘌呤食物,这些高嘌呤的食物要谨记在心,包括动物的内脏、肝肾、心肺等等;鱼贝类,如沙丁鱼、鲤鱼、鱼卵、小虾;禽类,鹅、肉汤、酵母,豆类、麦片以及酒,尤其是啤酒,急性期的患者不建议应用中嘌呤食物,但是缓解期是可以用的,包括了牛、猪、鸡肉、羊肉;菜类包括菠菜、豌豆、蘑菇、干豆、扁豆、芦笋等。无论是在急性期和缓解期比较安全的药物就是低嘌呤饮食了,低嘌呤饮食包括牛奶、鸡蛋、精白面、面、糖、咖啡、可可以及把汤弃掉的瘦肉、鱼、禽等,以及除了第二类菜类的其他的蔬菜。
  • 尿酸高不能吃什么?(音频)

    尿酸高不能吃什么?
    讲解医师:程永静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很多人关心高尿酸血症患者不能吃什么,事实上这也是在高尿酸血症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高尿酸血症患者应该进食高嘌呤饮食呢。什么是高嘌呤饮食?就是说100g食物当中,嘌呤的含量在一百到一千毫克之间,这种食物叫做高嘌呤饮食,包括我们很多人所熟知的肉汤、啤酒以及一些海鲜类的产品,螃蟹、蟹黄、虾等等。还有一些禽类的产品,动物的内脏包括肝脏、肺脏、肾脏、心脏等等这些都是高嘌呤饮食。哪些食物是可以吃的?低嘌呤饮食是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安全饮食,什么叫低嘌呤饮食?指的是嘌呤的含量,在一百克食物当中小于90mg这种就是低嘌呤饮食,包括我们所经常熟知的米、面、咖啡、可可等。那么哪些蛋白是低嘌呤饮食?我们所知道的动物的蛋类以及奶类都是低嘌呤饮食,都是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对安全的饮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音频)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
    讲解医师:程永静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的、影响到不同脏器的疾病,因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过程当中,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1、对于轻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如仅累及皮肤黏膜,糖皮质激素并不是首选的治疗药物,可以选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的抗炎药,抗疟药如羟氯喹,治疗无效的时候可以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一般用的剂量<10㎎/d。2、对于中度活动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如中度的血液系统受累的患者,一般治疗分为两个阶段,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的阶段,建议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治疗,诱导缓解的激素的剂量在0.5-1㎎/kg/d这样一个剂量,维持治疗的时候激素可以减量。3、对于重度活动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也分为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的阶段,但是在诱导缓解阶段激素的剂量相对比较大,达到>1㎎/kg/d的计量。具体的用药应结合临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