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

  • 耳鸣的检查项目(视频)

    耳鸣的检查项目
    如果发生耳鸣,患者需去医院进行听力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耳鸣测试,如果确实听力有问题且有眩晕,需做前庭功能检查,看出现问题的部位,检查后解读报告,看是传导性耳聋、咽鼓管功能不良、神经系统病变,还是全身疾病引起的耳鸣,针对不同耳鸣,使用不同药物治疗。 因此,出现耳鸣,需进行心脏、血压、血液等检查。另外,到耳鼻喉专科检查,进一步判断耳鸣原因,针对性的给予治疗,不能盲目认为是上火,随便吃点药,结果延误治疗。
    2023-08-03
  • 鼓膜穿孔有什么症状(视频)

    鼓膜穿孔有什么症状
    外伤性鼓膜穿孔表现为剧烈疼痛、耳闷、听不清、流血、流水等;因外伤后鼓膜有洞及有神经损害,会引起耳鸣,有低调耳鸣,亦有高调耳鸣及眩晕,感觉头昏沉、焦虑、抑郁、心情烦躁。一般穿孔可自然愈合,有的病人等8个月亦未自然愈合,则需积极治疗,直接用沙棘油棉片促进愈合,大穿孔2-3次能长好,小穿孔1-2次能长好,亦有极个别的患者无法长好。 如果是较小穿孔,需控制炎症,不流脓,保持干耳。如果穿孔长不住,可上药治疗。如中耳炎性中穿孔和大穿孔,需手术治疗,因穿孔太大长不住,反复流脓、反复感染、听力越来越差,因此尽快治疗才最重要。
    2023-08-03
  • 面神经减压手术最佳时机(视频)

    面神经减压手术最佳时机
    车祸导致的面神经骨管骨折,出现周围性面瘫,即眼睛闭不上、口角歪斜,建议尽快做面神经三维重建,把面神经管打开,给面神经减压,面瘫马上能恢复。另外病毒感染引起的,如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面瘫,需考虑用药积极治疗,通过激素、抗病毒药物、理疗、针灸等,使面瘫慢慢恢复;如三个月内效果欠佳,建议进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如有逐渐恢复的可能,不考虑手术;如不行,尽快手术,给面神经进行减压,但此手术可引起眩晕、听力下降,需较慎重。
    2023-08-03
  • 面神经减压术有风险吗(视频)

    面神经减压术有风险吗
    面神经减压手术有风险,因面神经在骨管里,需拿电钻磨开,磨开时热传导会加重面神经损伤。如果不做手术,会嘴歪眼斜,做手术有风险,如果把面神经再打断,更严重,所以需权衡利弊。 面神经减压时,有时可能需到迷路段位置,有听骨阻挡需把听骨去掉,此时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减压时如减压位置不好,需要把半规管磨开,会引起眩晕,所以做手术一定要慎重。
    2023-08-03
  • 内耳眩晕症吃点什么药(视频)

    内耳眩晕症吃点什么药
    内耳眩晕症常用的药物,包括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强力定弦片、银杏叶片等。内耳眩晕症也称为前庭周围性眩晕,为一组疾病的总称,常见包括耳石症、梅尼埃综合征、前庭神经炎等。临床上内耳性眩晕根据不同的病因,做不同治疗选择,具体如下:1、耳石症:也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因为耳石脱落,耳石离开原本位置,漂移进入半规管,出现眩晕症状。患者表现为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强烈的阵发性眩晕,通常症状持续60秒以内,并伴有眼球震颤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相关症状。主要治疗是管石复位,同时需配合药物治疗,如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眩晕停等;2、梅尼埃综合征:由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引起,以内耳积水为病理表现的内耳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以及搏动性听力下降、耳鸣、耳肋胀满感的一组症状。治疗选用前庭抑制剂、抗胆碱药物、利尿药及调节微循环等综合治疗;3、前庭神经炎:在发病的前期,通常有病毒感染的症状,出现眩晕,没有耳鸣、耳聋症状。治疗除对症处理之外,可以加用抗病毒药物。
    2023-08-03
  • 内耳眩晕症做什么检查(视频)

    内耳眩晕症做什么检查
    内耳眩晕症的检查问题,可涉及到的范围还是较大的。整个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其实是个整体,有的他眩晕厉害,就忘掉了听力问题。所以一般检查从内耳然后到中枢都要涉及,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体位的检查,是可以帮助诊断耳石症的。如果体位没有诱出,要根据病人有没有听力下降来诊断。如果有听力下降,肯定要查听力,因为梅尼埃病、感音聋,或者突发性聋会影响听力问题。通过听力问题进一步推测是不是有梅尼埃病、是不是有突发性聋。有的在急诊室里,病人晕的厉害,就忽略了听力的问题。如果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很快确诊,这是基本的问题。如果最早出现突发性的眩晕和反反复复的眩晕,诊断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突发性的出现眩晕症状,被送到急诊室或者病人第一次发作,要排除中枢问题引起的原因,即排除脑梗、脑出血,或者小脑疾病引起的眩晕。需要做CT或者核磁来排除它,这种突发的在急诊室除了有针对性的检查,另外还有心电图,或者血液的化验,肯定都是要做的。因为要排除心脑疾患,以及全身性的疾病。对于内耳的眩晕来说,有更详细的手段来评估,包括听力学的、整个前庭的,目前最常做的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视频眼震图、甩头试验,包括前庭肌源诱发电位、特殊的SVV等检查,都是需要来评估整个内耳的功能的。
    2023-08-03
  • 内耳眩晕症吃什么药(视频)

    内耳眩晕症吃什么药
    引起内耳眩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根据病因来选择。比如耳石症,肯定首先是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带来的是第二天起来或者有的时候会持续1-2周的头昏昏沉沉的感觉。可以用些增强前庭功能代偿的药物,如敏使朗,或者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也可以。根据病因,有的病人年龄大,本身也有些微循环的问题,可以用些药,但是整个原则还是要根据疾病用药,急性期不一样,缓解期也不一样,都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来选择。偏头痛引起的眩晕,都要根据病因来选择,这些都是比较专业的。建议患者朋友去专科医生那里开药,这样才更稳妥些。另外内耳疾病引起的眩晕,还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那就是前庭的康复训练。对内耳眩晕也是有很大帮助,不仅仅是吃药,吃药只是辅助方面。许多眩晕疾病,反反复复发作,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病人会持续很长时间,总是不舒服或者经常发作,还会带来紧张、焦虑等种种原因。病人有眩晕症状或者头晕症状,到医生那里找好原因,病就好了一半。然后再考虑用药、康复治疗,或者其他的预防措施。
    2023-08-03
  • 内耳眩晕症怎么引起的(视频)

    内耳眩晕症怎么引起的
    内耳眩晕,也分为几种疾病: 1、耳石症:最常见的大概70%左右是内耳眩晕都是耳石症,术语叫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把它翻译成耳石症;椭圆囊和球囊专门用来感知位置,叫耳石膜,它出现病变,形成耳石膜的脱落,就形成耳石,然后脱落到半规管里;每当活动的时候,尤其是躺下来,做些跟头位有关的动作,在重力的作用下,耳石就在的半规管里移动,这时病人就会感到眩晕或者头晕。严重的刺激,诱发体位,耳石给内耳最强的刺激时,病人感到非常严重的眩晕,天旋地转、不能睁眼,病人非常恐惧,有的病人甚至会大喊大叫,因为眩晕的感觉不是正常的感觉,是感知不到的;只有病了、出现异常状况,才能够体会到内耳对身体的重要性,这是目前排到第一位,引起内耳眩晕的疾病,俗称耳石症; 2、前庭性偏头痛:虽然以前大家也有认识,但是逐渐到2012、2013年,才达成共识,业界也出版了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共识,这个病也是很有特点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一躺下就晕,或者翻身晕,晕的时候可以伴随着天旋地转的感觉,时间持续不超过1分钟,可能是几十秒,有些特殊的耳石,可能稍微长点;这个病人没有听力下降、没有耳鸣、没有其他任何伴随症状,但是可以伴随比较严重的迷走神经反应,如恶心、呕吐,还可以伴随颈部僵硬、伴随视物模糊,但最主要的动作是眩晕;引起内耳眩晕的疾病,认识较多的是梅尼埃病,以前叫美尼尔综合征,可能一些老患者很早被诊断为美尼尔综合征,现在正规的叫法叫梅尼埃病,它是以一个法国医生梅尼埃来命名的。他最早发现这个疾病的特点,并且对它进行描述。最典型的梅尼埃病有四个特点:反复发作性的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闷或者耳胀、耳鸣,这是梅尼埃病最典型的四大症状; 3、突发性聋伴眩晕:即突发性聋,顾名思义就是突然听力下降、耳聋,叫突发性聋;突发性聋是一种内耳疾病,也可出现较严重的眩晕症状、伴眩晕的症状;另外内耳眩晕,还有很重要的疾病,比如中枢疾病引起的眩晕,包括脑梗、脑出血,一些特殊部位的中枢疾病,都可以引起眩晕的疾病;内耳眩晕,但是每个做眩晕的医生要排除中枢引起的眩晕,有时可能会较严重的,比如小脑梗死或者脑出血,是会危及到病人的生命的;但是内耳眩晕不论晕得多厉害,都不会危及生命,只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4、其他方面:除了前面三大疾病,耳石症、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突发性聋伴眩晕、还有前庭神经炎,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内耳免疫性疾病等,都可带来内耳的眩晕症状,包括药物、结核病人用的链霉素,或者庆大霉素,即用药引起的。
    2023-08-03
  • 内耳眩晕症如何推拿(视频)

    内耳眩晕症如何推拿
    内耳眩晕症治疗为手法治疗而非推拿。内耳性眩晕与一般眩晕不同。颈椎病或高血压引起眩晕,一般眩晕时间较长,症状有轻有重,而内耳性眩晕症状极重,表现为突发眩晕,当体位维持在一定状态下静止时,一般1分钟内眩晕即会消失。内耳性眩晕患者的重要体征为眩晕时伴有眼震,即患者出现剧烈眩晕时,眼球有不自主抖动。根据眼震的类型不同,可判断碳酸结晶盐的脱落位置,继而通过相应手法进行治疗。
    2023-08-03
  • 内耳眩晕症推拿效果如何(视频)

    内耳眩晕症推拿效果如何
    内耳性眩晕医学称之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发病机制为耳内位置感受器受到异常刺激而引发位置感受器周围附着的小碳酸结晶盐脱落,进而刺激位置感受器引起眩晕症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五官科疾病,治疗方法为将脱落的碳酸结晶盐恢复,需手法复位,为针对眩晕症状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严格意义来讲,属于一种手法而非推拿。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