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

  • 中暑几天能恢复(视频)

    中暑几天能恢复
    中暑患者首先需要进行降温处理,给予补液等支持对症治疗,恢复情况需要依据中暑程度以及进行相关处理的时间有关。轻中度中暑患者,如果早期进行降温处理,例如吹电扇、处在空调环境以及给予补液,包括盐水、糖水,积极进行治疗,患者体温可以在半天内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患者一般给予积极降温以及补液对症处理,1-2天可以缓解。但对于热射病的部分重度中暑患者,如果救治时间较晚,在高温所处时间较长,会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风险较大,24小时死亡率较高。
    2023-08-03
  • 重度中暑的症状(视频)

    重度中暑的症状
    重度中暑主要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个阶段,具体症状如下: 1、热痉挛:最初的表现主要是在炎热的环境下,人体进行重体力劳动,首先表现有肌肉的痉挛痛,尤其是腓肠肌的疼痛,继而会出现手和脚等其它部位的肌肉疼痛和腹肌疼痛。一旦出现此情况,必须马上停下手中的工作,赶紧去医院进行治疗,离开高温的环境; 2、热衰竭:最常发生在老年人,因为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散热功能可能没有年轻人这么好,一旦出现热衰竭,会有出汗不止,进而出现休克症状,比如头晕、脸色苍白、四肢冰冷等,必须要送去医院进行彻底的治疗,给予强有力的补液支持。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有引起重视,在家待着,或者等待救援人员来到,才进行救治。病人很可能就会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严重的热射病的阶段; 3、热射病:是指体温中枢已经破坏,会有顽固性的高热,体温一般在41℃以上,而且不单只是体温高居不下,体内其它的脏器,如心脏、肝脏、肾脏、大脑等也会发生序贯的高温状态下的破坏,出现功能衰竭。
    2023-08-03
  • 高温中暑主要症状有哪些如何进行高温中暑急救(视频)

    高温中暑主要症状有哪些如何进行高温中暑急救
    高温中暑的主要症状及急救措施如下: 一、高温中暑的临床表现如下:1、轻微中暑阶段:即轻症中暑阶段,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肌肉酸痛、乏力、注意力下降等,此时患者会自觉皮温升高,体温可以升高到38℃左右;2、热痉挛阶段:大量氯化钠的丢失,患者会出现肌肉酸痛、肢体抽搐,其中以腓肠肌即小腿肚最为明显,伴有腹部绞痛和顽固性打嗝;3、热衰竭阶段:大量的体液、汗液丢失,患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4、热射病阶段:中暑严重阶段,发热特点为高热、无汗,患者会出现41℃以上的超高热,同时伴有昏迷等严重的意识障碍。二、高温中暑的急救措施如下:1、散热:立刻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袖口、领口,用凉水擦拭皮肤,帮助降低体温;2、补液:意识清醒者,口服含有盐分的饮料,意识不清者,可以经静脉输注盐水或葡萄糖盐水,必要时可以采用氯丙嗪、异丙嗪等药物,帮助降低体温。
    2023-08-03
  • 中暑时最容易发生肌肉痉挛的是什么(视频)

    中暑时最容易发生肌肉痉挛的是什么
    中暑时发生肌肉痉挛情况称为热痉挛,为热射病的临床表现,容易发生肌肉痉挛的部位是胸背部肌肉,以及四肢肌肉,例如小腿的腓肠肌,此时会出现明显肌肉抽搐、疼痛。除肌肉痉挛之外,肠痉挛也容易发生,肠道为特殊肌肉,即平滑肌,在发生痉挛时,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除热痉挛外,中暑还可出现热衰竭、热射病,此时出现会多脏器功能紊乱,例如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障碍、脑功能障碍,还会出现体温明显升高,例如高热>40℃。此种高热较为特殊,虽然体温较高,但人体高热调节功能已经完全丧失,无法通过排泄、排汗等方法来帮助降温,会出现热射病独有的高热特点,即高热无汗。热射病会出现脑水肿,严重高热可导致意识障碍、昏迷,甚至迅速死亡,因此一旦发生严重热射病,需及时抢救。首先要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环境,除去衣服,用冰冷液体擦拭身体,或者冰袋物理降温。同时嘱患者饮用大量含有盐分的液体,以补足液体丢失,或经过静脉进行大量补液治疗,同时给予药物降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维持其他的机体脏器功能,从而避免出现生命危险。
    2023-08-03
  • 冬天会中暑吗(视频)

    冬天会中暑吗
    冬天也会中暑,中暑与季节关系不大,而与环境关系更大,例如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是中暑高危环境。因此即使在冬天,如果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所穿衣物又较厚,环境通风较差时可能会发生中暑,例如炼钢工人,无论冬天和夏天都处于高温、高湿、相对密闭的工作环境,同样也会导致中暑。发生中暑后,轻度中暑患者会出现体温升高,在38℃左右,会伴有头晕、头痛、口渴、乏力、肌肉酸痛、皮温增高。如果不及时救治,会进入重症中暑阶段,患者出现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表现,常见表现如下:1、热痉挛:主要由人体汗液大量丧失,氯化钠浓度下降,出现肌肉酸痛,肢体抽搐以腓肠肌为常见,伴有腹部绞痛,以及顽固性呃逆;2、热衰竭:主要由于大量汗液、水分丢失、血容量不足导致低血容量休克;3、热射病:如果在热衰竭阶段未给予有效救治,患者会进入重症中暑的严重阶段,即热射病,出现41℃以上的超高热,并伴有严重意识障碍。
    2023-08-03
  • 室内33度会中暑吗(视频)

    室内33度会中暑吗
    室温33℃会中暑,中暑的环境温度在32℃以上,或者室内湿度>60%,以及处于密闭无通风的环境,容易发生中暑,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生活,容易发生中暑。在发生中暑之前,会有先兆中暑的症状,患者会表现为头晕、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感觉非常困倦。如果不及时救治,则会进入中暑阶段。轻度中暑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温升高、肌肉酸痛,会出现体温升高。如果进一步加重,则会进入重症中暑阶段,表现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发生中暑后,应该立刻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的领口和袖口,用湿的凉毛巾擦拭患者的皮肤,帮助散热。如果是神志清楚的患者,可以口服含有盐分的饮品,以补充液体。如果已经发生意识障碍等重症中暑的表现时,要及时开放静脉通道,补充生理盐水,还可以给予患者经胃管,灌服冰的生理盐水,进行降温。对于发生热射病,或者是体温>39℃,或>40℃的超高热患者,可以使用异丙嗪、氯丙嗪等药物进行降温。
    2023-08-03
  • 小孩会中暑吗(视频)

    小孩会中暑吗
    小孩会中暑,中暑与年龄、性别没有关系,与所处环境关系有关。无论是大人、小孩、年长者或者年幼者,也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所处环境室温>32℃、湿度>60%,并且密闭不通风。在这种环境中的工作、生活时间较长,通常会发生中暑。发生中暑时,轻度中暑患者会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困倦乏力,以及皮温升高、体温升高等临床表现。如果及时救治,很快可以得到缓解。但是救治不及时,则会发展成重症中暑,例如热痉挛、热衰竭以及热射病。发生中暑时,应立刻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的衣口和领口,用湿的凉毛巾擦拭患者皮肤,帮助散热。如果神志清醒者,可以口服含有盐分的饮品,帮助补充体液。如果已经发生意识障碍等重症中暑表现,应该立刻开放静脉通路,予以输注生理盐水。超高热患者可以留置胃管,灌服冰盐水,或者使用异丙嗪 、氯丙嗪等药物,帮助降低体温。血液净化也可以应用于重症中暑的抢救,既可以清除有害物质,还可以帮助患者降低体温。
    2023-08-03
  • 轻症中暑体温多少度(视频)

    轻症中暑体温多少度
    轻症中暑时,体温一般会上升到38℃左右,很少超过39℃。此时除出现体温轻中度升高外,还会出现极度口渴、大汗淋漓、注意力不集中、嗜睡、肌肉酸痛、皮温升高的表现。处于轻度中暑阶段时,如果及时救治,症状通常可以得到较快恢复。但如果救治不及时,便会进入重症中暑阶段,患者表现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此时患者体温通常会达到40℃甚至41℃,出现超高热。当发现患者轻度中暑并出现体温轻度升高时,应该立刻给予患者降温治疗。应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者打开室内空调、风扇以降低室温,从而帮助患者降温。还可以用凉湿毛巾擦拭患者皮肤,或将冰袋置于患者头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以进行物理降温。同时患者应多饮用含有盐分的饮品,比如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等以补充丢失体液。如果患者脱水严重,还要积极开放静脉通道以进行静脉补液。通过降温和补液治疗,轻度中暑患者的体温一般会很快下降到正常水平,中暑症状也会得到明显缓解。中暑一般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比较容易发生,当身处室温>32℃、湿度>60%的环境时,应积极预防中暑。
    2023-08-03
  • 中暑叫什么病(视频)

    中暑叫什么病
    中暑也叫热射病,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生的一类急症。通常当温度>32℃、湿度>60%时,在这种环境中长时间工作、生活、锻炼,便易出现中暑的表现,而老年人、体弱多病、肥胖人群是中暑的好发人群。中暑患者主要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种类型。先兆中暑时,患者会出现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口渴、多汗等症状。轻症中暑时,患者便会出现体温升高,通常在38℃左右,还会伴有极度的口渴、大汗淋漓、皮肤灼热等。而重症中暑时,患者主要表现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当发现患者中暑时,应立刻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打开室内空调、风扇以降低室温,同时用凉湿毛巾擦拭患者皮肤以帮助散热,让患者饮用含有盐分的饮品以补充丢失液体,严重中暑患者还需要进行药物降温和静脉补液治疗。
    2023-08-03
  • 中暑会发高烧39度吗(视频)

    中暑会发高烧39度吗
    中暑发高热(高烧)可以到39℃,在轻症中暑阶段患者便已经开始发热,此时体温可以上升到38.5-39℃,而进入到重症中暑阶段,如出现热痉挛、热衰竭或热射病,患者体温便会上升到39℃以上,甚至可以达到40-41℃的超高热。中暑时会出现发热,主要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以及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出现体温升高,即发热时,机体会调节人体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但中暑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大脑不能够发出出汗指令,同时汗腺衰竭也会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不能出汗或汗闭的现象,都会导致体温升高,即发热。发热是中暑较为重要的临床表现,中暑患者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越高说明中暑的程度越严重,预后越不好。当患者出现40℃,甚至41℃的超高热时,人体的各项功能皆会发生障碍,如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意识障碍、昏迷,肾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呼吸功能衰竭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以上皆是由于超高热导致。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