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

  • 红细胞偏低怎么办(视频)

    红细胞偏低怎么办
    红细胞偏低同时伴有血红蛋白降低,临床称为贫血。贫血有很多原因,要具体分析贫血的原因,给予对症治疗。年轻女性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主要跟月经增多有关,通过补充铁剂,血红蛋白得到明显改善,贫血好转。老年人最常见的是营养性贫血,老年人因为饮食习惯或者长时间不进食肉类、蔬菜导致营养性贫血,诊断之后给予补充叶酸或者维生素B12,贫血很快纠正。 其它贫血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血病引起的贫血等,这些疾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贫血得到明显改善。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诊断为贫血,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g/L诊断为贫血。
    2023-08-01
  • 缺铁性贫血和贫血有什么不一样(视频)

    缺铁性贫血和贫血有什么不一样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的一种,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具体二者区别如下:一、缺铁性贫血:主要为人体体内铁元素缺乏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在缺铁性贫血中的细胞体积包括MCV、MCH、MCHC都明显降低。二、贫血指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而引起组织、器官各种功能异常的综合征。贫血包括以下很多种类:1、贫血包括营养性贫血,而营养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以及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巨幼细胞性贫血又分缺乏叶酸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或者缺乏B12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2、贫血还包括溶血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以及肾性贫血;3、另外还包括恶性肿瘤引起的贫血,或者失血性贫血。比如消化道的恶性肿瘤或者溃疡导致的慢性的消化道失血、便血而引起,失血性贫血包括外伤之后大出血而引起。
    2023-08-01
  • 溶血性贫血是什么意思(视频)

    溶血性贫血是什么意思
    溶血是指红细胞被破坏导致的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引起的一系列贫血症状。主要原因分为先天和后天因素,具体如下: 1、先天因素:由于红细胞先天的异常,如红细胞膜的异常,或者红细胞膜上蛋白的异常,造成红细胞膜的缺陷,导致红细胞容易被破坏; 2、后天因素:红细胞表面存在抗原,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通过吞噬细胞将红细胞破坏,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023-08-01
  • 小孩儿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视频)

    小孩儿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贫血存在较多原因,不同年龄阶段存在不同原因。例如,婴幼儿通常由于喂养不当、添加辅食不及时引起,此类患儿以营养性贫血为主。 若患儿出现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例如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肿瘤浸润,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继而引起贫血症状。若患儿的造血功能正常,由于疾病引起血细胞破坏,则称为溶血性贫血,临床表现有黄疸、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增高等。 此外,部分患儿还会存在慢性出血症状,例如肠道的慢性失血、黑便、肠道溃疡、肠道疾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性贫血,应格外注意。
    2023-08-01
  • 宝宝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如何治疗(视频)

    宝宝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如何治疗
    血红蛋白浓度低也可称作贫血,贫血存在较多原因,可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不同的治疗。例如婴幼儿由于缺乏造血原料、添加辅食不及时或者早产,导致早期储存不足,造成营养性贫血。因此,可针对性补充造血原料,比如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若为溶血性贫血,应诊断患病原因,分辨其属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从而采取对应治疗。 若患儿为失血性贫血,需要治疗原发疾病,如肠道溃疡、息肉等。此外,产生失血的原因还有骨髓的问题,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或肿瘤引起引起贫血,需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对因治疗。
    2023-08-01
  • 溶血性贫血严重吗(视频)

    溶血性贫血严重吗
    溶血性贫血是否严重,取决于溶血性贫血发生速度以及治疗效果。急性溶血性贫血多为血管内溶血,属于临床上常见危急重症,如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如果是慢性溶血性贫血,但长期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长期处于贫血状态,也会导致患者呼吸、循环、神经、皮肤黏膜、消化、内分泌代谢等多系统损害,进而危及患者生命。溶血性贫血急性发作常见病因包括药物性溶血、不合血型的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常在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条件下急性发作,会引起溶血危象。发生溶血危象时,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 甚至40℃,伴有明显四肢疼痛、腰背部疼痛,以双侧肩胛骨和双肾区的疼痛最为明显。有时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的症状,容易与急腹症相混淆。患者还可能会有出血倾向以及凝血障碍,因为发生溶血后会消耗大量凝血物质,使患者处于易出血的状态。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严重贫血和黄疸、肝脾肿大、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出现溶血危象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2023-08-01
  • 溶血性贫血吃什么补血最快(视频)

    溶血性贫血吃什么补血最快
    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大细胞贫血,目前无法通过摄入食物达到缓解贫血的目的,需要明确溶血性贫血的原因,比如免疫性原因或者其他原因,要针对原发病治疗才能达到缓解贫血的目的。所以患者避免因为是大细胞贫血,就进食叶酸、维生素B12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苹果、香蕉。如果患者不治疗原发病,则不能达到缓解贫血目的,而且严重溶血性贫血时有生命危险。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血红蛋白水平已经达到重症贫血指标,比如血红蛋白水平<6g,此时需要及时就诊,输血治疗,医生会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自行在家通过饮食方式调整,可能会耽误患者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另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需要长期吃激素,不能突然停药,要在医生指导下减药或者根据病情判断是否停药。如果自行停用激素,可能导致病情反跳,使溶血加重,对患者预后较差。
    2023-08-01
  •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能治愈吗(视频)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能治愈吗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病因不同、预后不同,具体分析如下:1、冷抗体型:溶血部位主要在血管内,可能是支原体感染或者其他病毒感染导致,感染得到控制后溶血会有所好转。如果见于其他疾病,比如免疫系统疾病或者单核细胞系统相关疾病,预后与原发疾病相关;2、温抗体型:如果红斑狼疮导致溶血性贫血,则需要治疗红斑狼疮。如果肿瘤合并温抗体型的溶血性贫血,其预后可能较差。多数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药物控制,如激素类药物或者免疫抑制剂。建议有溶血性贫血的病人及时随诊,听从医生建议。
    2023-08-01
  • 贫血类型有哪些(视频)

    贫血类型有哪些
    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贫血的常见分类如下: 1、出血性贫血:可见于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咯血等引起出血性贫血;2、溶血性贫血:溶血机制比较复杂,包括血管内、血管外溶血,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溶血性贫血,与慢性溶血性贫血;3、骨髓造血异常引起贫血:原发性骨髓疾病可导致造血问题,营养不良,如缺铁、叶酸或者维生素B12等,均会导致贫血,而骨髓是造血的主要器官。如果血色素在9g以上提示轻度贫血,血色素是6-9g提示中度贫血,血色素在6g以下提示重度贫血,血色素3g提示危重症贫血。患者重症贫血时会有生命危险,如果血色素在3g,患者可能随时有生命危险。贫血病人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明确病因,某些病人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听从医生建议进行长期、及时随访,早期发现贫血的严重程度,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会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影响。如果疾病发现较晚,则预后较差。贫血发病机制较复杂,需要多学科参与会诊,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3-08-01
  • 脾切除对以下哪种溶血性贫血治疗最好(视频)

    脾切除对以下哪种溶血性贫血治疗最好
    脾切除应用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时,效果最为显著。其次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患者中,若经过激素治疗无效,则脾切除也可作为二线治疗方式进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溶血性贫血疾病,主要由于患者自身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从而导致红细胞遭到破坏而发生溶血现象,称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根据红细胞抗体最佳发挥温度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常见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诱因,包括病毒感染以及淋巴瘤等淋巴恶性增殖性疾病。另外,还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性疾病,以及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均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针对此类溶血性贫血治疗首选糖皮激素,若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则可考虑进行脾切除手术。除脾切除外,患者还可加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因此脾切除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而言有效,但不作为一线治疗方式存在。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