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 脊髓空洞机制是什么(视频)

    脊髓空洞机制是什么
    脊髓空洞形成机制,目前主要有第一脑脊液洞异常,第二血液循环异常,第三感染性疾病也会引起来脊髓空洞症,第四是先天性发育异常。
    2023-09-05
  • 脊髓空洞的CT影像表现是什么(视频)

    脊髓空洞的CT影像表现是什么
    脊髓空洞症在CT上表现一在脊髓内可以看见囊腔,跟脑脊液CT值一样。二如果空洞内含蛋白量较多,平扫可能漏诊。三伴有脊髓肿瘤时候,可以看见脊髓不规则膨大。四外伤后形
    2023-09-05
  • 脊髓空洞分类有几种(视频)

    脊髓空洞分类有几种
    脊髓空洞因为形成原因不一样,所以分类也不一样,一般分为交通型脊髓空洞症和非交通型脊髓空洞症。
    2023-09-05
  • 脊髓空洞有哪些伴随的先天异常(视频)

    脊髓空洞有哪些伴随的先天异常
    脊髓空洞症先天性发育异常,常见的有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柱裂、脑积水。
    2023-09-05
  • 脊髓空洞的诊断要点是什么(视频)

    脊髓空洞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脊髓空洞症诊断要点,要根据慢性发病和临床表现特点来判断。脊髓空洞症起病期缓慢进展,节段性分离感觉障碍,伴有肌无力、肌萎缩和肌束颤动以及皮肤和关节营养障碍这些方面
    2023-09-05
  • CT和磁共振哪个好(视频)

    CT和磁共振哪个好
    CT的优点在于检查速度快,缺点是有辐射。磁共振的优势是利用射频机理共振产生图像,没有辐射,缺点在于时间特别长、噪音比较大。所以磁共振和CT检查按情况进行选择。
    2023-09-05
  • 脑卒中一级预防方法(音频)

    脑卒中一级预防方法
    讲解医师:李彩霞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在脑卒中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对其易感人群、高危人群进行药物或者是非药物的干预,进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因此,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药物治疗。第二、非药物治疗。\n非药物治疗是要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不要摄入高油脂的食物,减少高钠食物的摄入,同时要戒烟,不要熬夜,适当的运动。药物预防目前主要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主要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广泛的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因此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日常口服阿司匹林来进行预防治疗。此外,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肥胖的病人,要适量的服用相应的药物来控制血压、血糖以及血脂在正常的范围内。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视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多采用柏林定义,要满足四个条件方可诊断,具体如下: 1、原发疾病发病后1周内新发呼吸道症状,或原发呼吸症状加重; 2、胸部影像学检查X线或CT可见双侧的肺炎阴影,不能完全以胸腔积液、肺液、全肺不张或结节影来解释; 3、呼吸衰竭不能完全以心衰或液体容量的负荷过多解释; 4、缺氧的程度要进行相应分层,根据氧合指数确立基因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并将其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指氧合指数≤300mmHg,>200mmHg;中度指氧合指数≤200mmHg,>100mmHg;重度指氧合指数<100mmHg。 上述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非特异的,诊断时必须鉴别诊断,通常需要与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肺栓塞、补液过多等进行鉴别诊断。
    2023-08-01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给氧浓度(视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给氧浓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规给吸氧很难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一般情况下需给予高浓度的吸氧,大多数氧浓度>50%,使血气中的氧分压超过60mmHg,或氧饱和度≥90%。轻症患者可用面罩吸氧,轻中度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也可尝试采用高流量氧疗和无创的呼吸机辅助通气,但大多数患者,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临床给氧的方法,应是呼气末正压给氧。总之,具体的吸氧浓度要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呼吸衰竭的类型、缺氧的严重程度进行选择。在给予氧疗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氧疗效果,以及便于及时调整吸氧的流量或浓度。 对于重症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尽快气管插管,然后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保护性的肺通气策略。若以上措施还是达不到治疗效果时,可采用体外膜肺的氧合,即ECMO,它是重症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也是目前规范化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2023-08-01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怎么治疗(视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怎么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主要如下: 1、积极治疗原发病是关键:而且原发病的治疗及转归,往往决定患者的最终预后。因此临床要积极地治疗前期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发病,包括肺内疾病或肺外疾病; 2、进行液体的限制管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肺水肿,所以在保证器官灌注的基础上,要进行限制性的液体复苏,同时要积极的进行肺外器官功能的支持; 3、根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层治疗:因为严重程度不同,需要的治疗不同。首先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轻中度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尝试采用高流量的氧疗和无创通气。在患者神志清楚、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时,可尝试高流量和无创通气,并进行严密监测,观察1-2个小时后,如果患者病情不能缓解,要迅速地转为有创通气。对于重度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尽快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保护性的通气策略。如果通过上述治疗,氧合还是不能保证,可采用体外膜肺的氧合,即ECMO,且已成为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而且也是规范化治疗中的治疗手段。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