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娥

  • 心肌梗死急救流程(音频)

    心肌梗死急救流程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的关键因素是早期、快速、完全的开通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所以当病人发生急性的剧烈胸痛,就应该保持安静,不要活动,由家属或者旁边的陪同人员呼叫120,或者送到医院去就诊。前段时间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帖子,只要发生急性胸痛,就应该马上嚼服3片阿司匹林,这种说法对不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急性胸痛不一定是心肌梗死,还有可能是主动脉夹层。如果发生了主动脉夹层,嚼服阿司匹林可以加剧病情的进展,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所以呼叫120和自行到医院去就诊是最安全的做法。到了医院之后,急诊的医务人员最好能在10分钟之内完成一份心电图的检查。如果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就可以嚼服阿司匹林,如果发病时间小于12个小时,可以直接进行PCI手术。但是如果这个医院没有PCI的条件,就需要评估一下,在2个小时之内能不能转到有PCI条件的医院,如果可以,就马上安排转院,如果不可以,就需要进行静脉溶栓。溶栓之后无论是否成功,都需要马上转到有PCI条件的医院去,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如果溶栓没有成功,还需要进行挽救性的PCI手术。
  • 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音频)

    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首先要看是急性心肌梗死,还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诊断首先是心肌酶增高,尤其是肌钙蛋白、高敏肌钙蛋白的增高。在此基础上有心肌梗死症状或者心电图、影像学改变或者新发的Q波。这四者里面有其中一个出现,就可以诊断心肌梗死。症状主要是指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有些人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表现为牙疼、肚子疼、胳膊疼,甚至精神异常都有可能。心电图表现典型是ST段弓背向上的抬高,也会表现为新发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另外也有非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ST段并不太高,反而会表现为压低。影像学上尤其是在心脏彩超下,可能会看得到心肌运动减弱。陈旧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是心电图有Q波,影像学上尤其是心脏彩超下有阶段性心肌运动不良。如果能做尸检或者其他病理检查,能够发现梗死的心肌。无论是急性还是陈旧性,确诊心肌梗死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冠状动脉造影,这也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 房颤治疗的方法(音频)

    房颤治疗的方法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房颤治疗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心律转复加维持窦性心律;第二大类是控制心室率加抗凝治疗。第一大类就是通过各种的方式,使得房颤心律转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并且维持窦性心律。这种治疗方案当然是最理想的,病人能够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所以形成血栓栓塞或者是发生卒中的风险会明显下降。转复心律的方法,可以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比如胺碘酮,也可以是电复律方法。当然,还有一类非常常用的方法是射频消融手术。如果转复心律困难,或者转复之后病人又恢复了房颤心律,就需要应用药物控制心室率,使得病人的心室率在80次/分左右,而且需要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从而达到预防卒中的目的。
  • 房间隔缺损治疗措施(音频)

    房间隔缺损治疗措施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房间隔缺损根据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心脏结构的变化、有没有合并其他的心脏畸形或者病人的症状不同而治疗方法不同,一般小于5mm的缺损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刚出生的宝宝,5mm以下的缺损有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愈合,即使是不愈合,也不会出现对心脏结构的影响或者对心功能的影响,也不会表现出任何的症状。成年以后,有可能有些病人会出现频发的腔隙性脑梗塞,需要对房间隔缺损进行治疗。而大于5mm的房间隔缺损,一般愈合可能性比较低,如果不合并肺动脉高压或者没有其他的症状,也没有及合并其它的先天性的畸形,可以观察,每年复查心脏彩超。如果已经出现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和右心的扩大,需要尽快的做手术。目前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微创的封堵术,另外一种是传统的体外循环下的开胸手术。封堵术也分为两种:1、在x射线下的经股静脉的介入封堵,一般在心内科做。2、经心脏彩超指导的胸部小切口的封堵手术,一般在心脏外科做。传统的开胸手术也有两种:1、传统的正中开胸,把胸骨劈开的做法。2、侧开胸的做法,侧开胸对尤其是爱美的女孩子是很好的选择。封堵术非常好,微创手术,过程简短,不需要体外循环的辅助。但是不好处在于对房间隔缺损的类型选择性比较大,过大的、距离瓣膜或者上、下腔静脉过近的,都没办法封堵。另外,封堵器在体内长期存留可能会影响到磁共振或者其他的活动。
  • 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原因(音频)

    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原因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先天性心脏病紫绀的根本原因是缺氧,要从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说起。正常的心脏分左心和右心,左心是氧合的血,右心是未氧合的血,右心的血需要经过肺脏氧合,然后回到左心,由左心再射到全身,到达全身各个脏器和肢体末端的血液就是氧合过的血液。但是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时候,左、右心之间就会有缺损,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等。但是一般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并不会造成紫绀,是因为左心的压力比右心要大,血会从左心流向右心,不会从右心流向左心,从而使射往全身的血是氧合过的血。但是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比如法洛氏四联症、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闭锁等疾病中,因为肺动脉狭窄或者闭塞,使右心向肺动脉射血是受阻的,只好通过缺损的室间隔射到左心,没有氧合过的血通过左心室射入到全身的组织,从外观看小孩就是发紫的,也就是所谓的紫绀。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果到了晚期肺动脉压力过高,导致左向右的分流过不去,因为右边的压力太高,所以变成了右向左分流,这个时候也会有紫绀。这种状况就是病人非常严重的阶段,有的甚至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如果发现小孩出生之后有全身发紫的情况或者指端、嘴唇有发紫的情况,要立即到医院检查,排除心脏疾病。
  • 糖尿病性心肌病诊断标准(音频)

    糖尿病性心肌病诊断标准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糖尿病性心肌病目前并没有非常统一的诊断标准,但是大体上需要符合这么几点:第一点就是病人有确诊的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而且患糖尿病的时间比较长,大多在10年以上。第二点有心脏扩大合并心脏收缩功能减低的证据,在心脏彩超上面能够看到心脏的扩大,尤其是左心室的扩大,女性可能左室舒张末横径需要大于50mm,男性大于55mm,同时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射血分数小于45%。在此基础上,排除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功能减低,这时候就可以诊断糖尿病性心肌病。如果病人有合并的其他微血管病变,比如视网膜血管病变或者肾脏的血管病变,就更支持诊断。如果病人能够进行心肌活检,活检的时候发现微血管病变以及PAS染色阳性,就完全可以确诊糖尿病性心肌病了。
  • 非梗阻性肥厚心肌病怎么办(音频)

    非梗阻性肥厚心肌病怎么办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需要做的是排查有没有隐匿性梗阻,也就是病人在安静状态下,左室流出道是没有梗阻的,但是在心脏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左室流出道可能会出现梗阻,压力阶差会大于30mmHg。这种心脏负荷增加的状况包括脱水、吃得太饱、运动、特殊的体位、用药等等。可以通过负荷状态下的心脏彩超,排查有没有隐匿梗阻性的肥厚型心肌病。如果能够排除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完全确定是非梗阻性的,一般情况下猝死的概率会降低很多,可以不用治疗,也可以口服β受体阻滞剂预防猝死,以及延缓心肌肥厚的进展。比较好的选择是倍他乐克,而像有血管扩张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比如卡维地洛,就不是很好的选择。
  • 最常引起心肌病药物(音频)

    最常引起心肌病药物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最常引起心肌病的药物有三类:第一、抗肿瘤药物,尤其是蒽环类的抗肿瘤药,比如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等等这一类的药物。第二、抗精神病类药物,比如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等这类的药物。第三、三环类的抗抑郁药,比如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等等这类的药物。这些药物所引起来的心肌病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就叫做药物性心肌病。主要指的是接受某些药物治疗的病人,因为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而发生的心肌的损害。这种心肌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扩张性心肌病,也就是表现为心脏的扩大,尤其是左心室的扩大,合并有心功能减低或者心力衰竭的表现。
  • 应激性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音频)

    应激性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应激性心肌病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是ST段抬高和T波倒置。比较类似于急性或者亚急性的心肌梗死,因此常常被误诊为心肌梗死而急诊行PCI手术,但是在术中就会发现冠状动脉并没有严重的狭窄。这种ST段的抬高一般发生在急性期,在症状出现后的4-24个小时之内最常见,绝大多数的病人表现为胸前导联的ST段抬高,有少数的病人会表现为单纯的肢体导联ST段的抬高。T波倒置会发生在急性或者亚急性期,到了病程的后期甚至会出现病理性的Q波。其他的心电图表现包括QT间期延长,肢体低电压等等。有些病人甚至会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房颤甚至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 贫血型心肌病特点(音频)

    贫血型心肌病特点
    讲解医师:李彩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贫血型心肌病也叫贫血性心脏病,目前还不是一种正式的疾病诊断名称,它主要是继发于贫血的一个继发性改变,这种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长期慢性的贫血,导致心肌的缺氧性改变。它的特点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也就是心脏的扩大和心功能的减低。与其他扩张型心肌病不同的是,贫血型心肌病心率会非常快,这也是对于贫血的继发性改变。由于贫血使单位血液里面含氧量比较低,心脏为了增加全身的供氧量,只能通过增加心率提升心脏的输出量,从而增加全身供氧。在临床表现上面的特点是呼吸困难、活动耐量减低,到了晚期甚至会出现全身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也就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这种疾病另外一个特点是,只要没有发展到晚期阶段,纠正贫血之后心肌改变也可以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