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

  • 什么叫感染性骨不连(视频)

    什么叫感染性骨不连
    感染性骨不连是骨科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因感染而阻碍骨愈合,骨愈合停止,直至无法实现骨愈合的状态。因此无论急性骨髓炎或慢性骨髓炎,均可由于骨切除而造成骨缺损,形成感染性骨不连;有时也可因为炎症骨吸收造成骨缺损,形成感染性骨不连。感染性骨不连的病型多种多样,包括骨髓炎治疗后感染复发致常年骨愈合停止的情况,或者伴有急性炎症、感染已经控制但仍存在骨不连的情况。其基本治疗策略为控制感染,术前进行X线、CT、磁共振检查,把握病变情况,决定切除范围,包括骨修复重建的方法,这些术前计划都非常重要。最终决定影响着在术中用肉眼确定的切除范围,这个判断必须熟练。一般清除后需无不良肉芽组织,直至可观察到出血。因此,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应到专门治疗骨髓炎的专科进行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种: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外伤感染或术后感染; 2、接骨板固定骨髓炎:髓内钉固定后骨髓炎,针道骨髓炎; 3、骨肿瘤术后感染; 4、感染性Charcot关节:先天性脊柱裂孔、骶尾部畸胎瘤等疾病因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减退、局部压疮、破溃深达骨质致骨坏死、骨吸收,形成感染性骨不连,甚者大段骨缺损; 5、全身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肝肾衰竭、慢性缺氧、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疗等。 感染性骨不连形式各种各样,每一种形态的骨不连治疗方针有所不同。Muller将骨不连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血管丰富型及肥大型,骨折端富有活力,可产生明显的生物反应。一般分为以下几型:(1)象足形骨不连:主要由于骨折复位后固定不牢固,制动不充分或者负重过早所引起;(2)马蹄形骨不连:骨折端轻度肥大,骨痂很少,这是由于钢板和螺钉固定不牢固,有少量骨痂形成,但不足以连接骨折端,并且可能存在少量的硬化;(3)营养不良型骨不连:骨折端缺乏骨痂,主要发生在骨折端明显移位分离或内固定时骨折端未能准确对位。第二大类的骨不连是缺血性骨不连,也叫萎缩性骨不连,里面也分了几型,包括:(1)扭转楔形骨不连:特点是两骨折端中间有一块缺乏或无血供的骨片,可于一端愈合,而另一端没有连接,主要见于钢板螺钉固定的胫骨;(2)粉碎性骨不连:存在一个或多个死骨片,无任何骨痂,多见于钢板断裂时;(3)缺损性骨不连:主要发生于开放性骨折、继发性骨髓炎或因肿瘤切除的部分骨干;(4)萎缩性骨不连:中间骨片缺失,缺失区被瘢痕组织所填充,骨折端出现萎缩、骨质疏松。
    2023-08-03
  • 感染性骨不连的预后如何(视频)

    感染性骨不连的预后如何
    一旦术后发生感染,则有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可能。慢性骨髓炎的危害不仅会延长治疗时间,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复归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发生骨折手术后的急性感染,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尽早进行适当治疗。及时治疗骨折术后感染,不会发生骨坏死,但若不经适当治疗,复发率依然很高。原则上必须进行手术,不手术仅依靠抗生素,无法控制感染,会发展为慢性骨髓炎。一旦完全进入慢性化,可成为难治性骨髓炎,反复再发,复发的危险性高,非手术治疗困难。因此最好在没有进入慢性化之前,早期进行有效治疗。骨折等外伤性骨髓炎发生骨缺损,在有异常性呈现时可表现为假关节,需要进一步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2023-08-03
  • 慢性骨髓炎能治好吗?(音频)

    慢性骨髓炎能治好吗?
    讲解医师:赵金河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心血管内科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慢性骨髓炎主要是由急性骨髓炎迁延而来,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全身的抗感染治疗,而且抗感染治疗的疗程要比较长。在治疗的过程中,骨髓炎的病灶要进行完全的清除,对于死骨,包括空洞、溃疡,都要进行非常彻底的清创,清创完了还要对创面进行骨组织的修复,通过使用人工的或者是自体的骨组织的修复。对软组织有巨大缺损的地方,通常还可以做肌皮瓣的填塞。通过填塞的方式,可以治疗局部的病灶,但是有些很小的细菌,有可能在骨髓腔的缝隙中间,定植在这个地方。所以尽管做了很多的清创方式和方法,仍然会有细菌在这些地方定植,当抵抗力一旦下降,有可能再复发,这是慢性骨髓炎复发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治疗,在治疗后期定期复查血象,包括C反应蛋白和血沉,把这些指标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增强自身抵抗力,在生活上更多的注意,骨髓炎治愈还是有非常大的希望。